地方高校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7-02-10 20:04陈秀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创新

陈秀珍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强实务操作型专业,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至关重要。结合社会工作专业育人目标与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要切实抓住当前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良好政策、强力回归社工实训基地的地位与价值、切实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课程体系设置、大胆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创新双师型教师开发机制以及制定并细化相关实训监管与绩效考核制度等六项有力且有效措施。

关键词:社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27-04

社会工作实训基地(下文中将社会工作简称社工),其本质是为社工专业学生在传统理论课堂外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专门就社工专业价值、技能、方法、程序等实务内容进行实际训练的场所。它是社工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唯一体现,有效实现了能控实验、模拟教育与实务操作二者间的有机结合。调查发现,地方高校通常开设社工专业后的四年中,都会依据各自实际情况逐渐建设起相应的社工实训基地作为社工人才培养突出实务强化技能操作的重地。这不仅是地方高校敏锐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两大功能结合的有效途径,更是地方高校通过培养专业社工人才队伍主动适应或引导地方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改革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通过观察与访谈法等实地调查方式,在获得社工实训基地建设现状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反思之前的建设问题,并就今后同类型高校社工实训基地建设活力的激发提出有效且创新性较强的建议与具体措施。

一、地方高校社工实训基地建设之现状

(一)社工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地方高校已基本配备实训基地。当前,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的主阵地。自1988年北大开设社工本科教育至今,已有298所高校陆续加入社工本科教育队伍的行列[1],其中地方高校约占九成。紧随社工专业理论课程开设的,是社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活动。不完全统计,凡开设社工专业的地方高校皆已百分百建设了社工专业实训基地,只是各高校间建设的时间先后、规模大小、使用频率、使用效果有所不同而已。

2.实训基地类别建设较完整。依据学生受训环境的不同,可将社工专业实训基地分为两大类:位于校内可实现模拟实务训练活动与目标的校内实训室,以及位于广阔社会中可实现职业技能实际操练活动与目标的校外实习见习基地。据调、专业声誉好的地方高校如广东工业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流程完整的大型全能实训室外,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社工专业校内实训室构成较简单,仅有面积不足70平左右的个案实训室与小组实训室两间,资金投入多在8—15万之间。相对于校内实训室较为定型的构成,校外实习见习基地的构成可谓丰富多彩,既有隶属于政府系统的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共青团、妇联、老龄委、学校等,更有来自于民间力量的如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志愿者机构等社会组织,只是政府部门与民间机构查,除开几所社工专业办学历史较久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

3.校外实训基地使用效果评价较高。社工实训基地为学生实务成长而建设,学生理所当然是评价实训基地使用效果最具分量最权威的主体。调查显示,就实务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学生一致认为实训基地的效果要远大于课堂理论教学,如果以1为最低,10为最高,实训基地的效果可获得9分评价,而理论教学只能有4分,中间相差5分,差距大。进一步分析实训基地内部效果,学生的评价则是校外实习见习基地效果远好于校内实训室。进一步细分校外实习见习基地效果,则是社工服务专业机构的效果远好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一般社会组织的效果。

(二)社工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依旧突出

相对于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而言,实训基地的建设活动有着明显的实务倾向性,从实务出发,强调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养成与提升。虽建设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亟待解决之问题,对于问题的剖析拟从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见习基地两大类型入手。

1.校内实训室:建设时间滞后、建设后置而不用、实训教材匮乏、双师型教师奇缺等问题严重。

第一,实训室建设普遍过晚,严重滞后于社工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学生对技能培养的需求。调查显示,地方高校基本是在专业开设4年左右之后才开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从专业建设程序分析,先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有一定积累后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事情总得一步一步做,本也无可厚非。可对来此接受社工专业教育的前三四届学生,因为缺乏实训室中的模拟实训,就只能接受到纯理论课程的务虚学习。这对于特别强调实务技能的社工专业学生来说,直接影响到其专业信心乃至就业信心。访谈中,安徽某高校社工大三学生就曾直言不讳地说道,他们是学校新开社工专业的试验品,是百分百的次品,反正至少不会是优等品。学生的话固然有些偏激,但却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实训室建设严重滞后以至于专业信心不足状况的极大忧虑。

第二,实训室建成后闲置现象普遍存在。满心欢喜期待实训室的建设,建成之后却用之甚少,仿佛让人不可理解。实际上,社工专业的方法课程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等都对实训地点、实训课时和实训流程有着严格要求,学校也正是据此加以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室建成后的现实却是使用新鲜劲头过后,逐渐空置。如湖南某高校社工专业实训室硬件建设一流,三层楼房,个案室、小组室、沙盘室、心理发泄、心理治疗、中控室等一一俱全,耗资巨大。据该校教师反映,刚建成的前两年使用频率偏高,甚至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只是到了后来,大家就都不去那上课了。实训室成了摆设,已无人问津。

第三,实训教材极度匮乏。教材是开展实训课程的依据。调查显示,目前社工实训课程的教材严重匮乏,如在卓越亚马逊图书网页上,分别以“社会工作实训”、“社会工作实验”、“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工作实习”为书名进行搜索,结果分别为1、2、3、9本。相对于专著文献数量可观的社工理论课程教材,实训类教材不仅选择面狭窄,而且自我开发的本土化教材数量少得可怜,仅有4本。

第四,双师型教师稀缺。硬件设施仅仅只是开设实训课程的物质基础,有着较强专业实务操作能力与实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是真正实现实训功能的灵魂与关键之所在。目前,能在传统教室里上理论课程的教师很多,可能在实训室内真刀实枪教授专业实务技能的教师却数量稀少。湖南某高校社工教研室内共有专业教师7名,其中,社会学博士硕士各一名,公共管理学硕士两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三名,可就是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却没有一名获得国家认可的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因缺乏专业实训操作能力,只好将传统理论教学的那一整套搬到实训室内进行,用教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换个地方上课而已,其他一切照旧。

2.校外实习见习基地:选择面窄、不愿接受短期实习生、教师督导放羊化等问题明显。

相对于校内实训室建设较晚、投入资金较大、效果不明显而言,校外实习见习基地的建设则基本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同步进行。它无须占用学校宝贵的建设资金,无须花费学校教师更多时间与精力的参与,却又特别能锻炼学生,学生对此效果也评价最高。即便如此,校外实习见习基地的建设也并非没有问题存在,反而某些时刻,成为影响整个社工专业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

第一,目前,可供地方高校选择成为社工实习见习基地的机构面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强。近五年,沿海一带城市的社工事业发展红火,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工专业机构数量可观,可亦无法同时满足来自祖国各地高校社工专业的实习需求。相对于沿海一带高校学生地缘语言以及时间金钱成本的先天优势而言,绝大多数内地的地方高校亦会克服重重困难,将其校外基地定位于沿海城市,可能让之进行选择的机构已属典型的僧多粥少,尤其想要与业内影响深规模大项目多专业性强的那些个“高大上”专业机构签订协议,进而将其建设成社工人才合作培养基地,往往因其竞争性太强,故可能性极低。调查显示,如今很多地方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多是通过查询专业网站如“青翼网”或各个专业机构官网上寻找专业实习机会的。作为校方作为教师很是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实习的行为,但这种方式亦有明显不足,而这正是实习见习基地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之处,即持续稳定性强,能一次提供较多的实习岗位与接纳较多的实习学生,通常只要两三个这样的专业机构就能满足一届学生的所有实习需求。而这样的机构通常又有着规模较大、影响较深、项目较多、专业性强等诸多特点,在这样机构里进行实习的学生所能获得的锻炼与专业成长不仅更多更快,且更接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具可控性。

第二,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实习基地不愿意接受短期实习生。通过与多家机构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了解到一位实习生从最初进入机构到实习结束,通常只有两个月时间。而实习基地往往需要在机构本身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精心选出专职社工带领与督导实习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资金,而实习生却在刚熟悉机构刚上手工作刚能产生正面效应时就离开,这对机构一方的利益是一种伤害,不利于机构与校方间的长期合作,长期合作应是多赢的,不仅有校方、学生,也应包括机构方在内。所以,更多的机构方在实习时间长度上开始有要求,至少是三月,否则免谈免合作。而这无疑又与地方各个高校中社工专业实习长度两月的明文规定有着现实的冲突。

第三,教师实习督导放羊化严重。通常,学生专业实习会有两位督导老师,一位是实习机构指派的,属于机构督导,另一位是由学校指派的,专门下到机构负责督导的专任教师。相对于机构社工督导,绝大多数实习督导教师多实行完全放羊式的督导模式,体现有三:实习前,缺乏扎实有效的校内实习指导环节,有课时安排却无师生上课,美名其曰让学生自主学习,以至于学生对于为何要实习、如何有效选择实习单位、实习要求、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纪律等等一概不知,全靠学生自我悟性。实习中,因主客观原因,将学生完全丢给实习单位,仅仅在学生实习交付与结束之时匆匆亮相,其余时间段皆实行隐身或消失策略,以至于学生有问题、有麻烦、有困扰、有心结要问、要说、要倾诉、要解决时却苦无教师对象。实习后,未与实习单位、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以真实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对后继实习合作的相关需求以及学生的实习所得所想,则索性闭门造车编制实习总结文字与上报优秀实习生名单,到此为止,实习任务圆满完成。这样的实习督导有等于无,其实质是对实习学生专业成长的极大不负责任。

以上地方高校在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陈旧的“重学术、轻实务”观念思想[2]、重物轻人等主观因素,更有制度滞后、实训室选址偏远、本土社工事业发展滞后等客观原因。

二、大胆创新切实提升地方高校社工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高校社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大胆创新的系统工程。校方在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本土社工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亟须切实采取以下五方面措施:

(一)及时有效抓住近两年中密集出台的强调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为己所用

当前,利好政策纷纷出台,既有如教育部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民政部2011、2012年分别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国家级的政策,亦有如《湖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广东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地方政策。以上政策的密集出台,不仅说明政府层面对社工这一专业与职业以及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更说明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基地在社工教育中的极为突出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高校必须学会善于分析政策更要精于抓住政策。政策不仅是对稀缺资源的权威分配,更有着对相关领域发展态势的关键性引导效用。社工实训基地的建设热潮与进一步发展的春天亦来源于有关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的教育与社工人才培养这样的利好大政策大背景。

(二)强力回归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应有的地位与价值是一切举措的核心

1.必须正社工实训基地之名,以回归其在社工人才培养体系的应有地位与价值。社会工作实训基地的核心功能是实务训练的场所,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一起支撑起整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只是二者间侧重点与表现形式不同,即传统教室课堂着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社工实训基地侧重专业方法与技能的实际训练、操作与运用,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同等重要,且二者间只有密切结合才能培养出来的“好用、耐用、用得长久”社工毕业生。

2.从专业理念入手,在师生间、机构社会与服务对象中尝试着多手段多途径多方式不间断地灌输社工专业应用型专业的本质,突出“以案主为中心”,强调实务能力重于一切,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行动中反思、在体验中提高,并使之深入与烙印于每个专业学生的骨髓与脑海中。

(三)切实有效调整社工专业课程体系中实务课程的设置,以保障实务课程的设置更符合能力取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1.强调能力取向的人才培养倾向。依据学生四年应掌握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将专业学生的整体能力分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与发展能力三大模块,根据能力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组合,取代过去因教师专业便利设置课程的惯例,真正把学生专业成长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出发点。

2.课程实际设置中,保障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间平分秋色,甚至实训课时多于理论课时。

3.依据教育部中有关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时间长度的规定,将专业实习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符合规定的4至5个月,积极回应实习机构在接受实习生在时间长度上的要求。

4.切实培养出学生专业能力之外的综合素质,如语言学习能力,文字表达尤其是新闻报道、项目策划与总结计划等写作能力,与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以及服务对象之间的公共关系能力,临场把控以及应变能力等。

(四)大胆建设社工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促进机构与校方间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的提升

1.通过与校外实习见习基地间良好的合作,以正式合约的方式建构稳定的实习见习基地,实现双赢的同时更能增加彼此间的实习忠诚度。

2.在前者基础上,通过校方主动输送优秀社工专业人才与机构成功吸纳优秀实习生的机制,将实习基地的单一实习平台功能扩展至实习与专业对口就业功能,形成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无缝对接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湖南某地方高校已与广东省某大型社工机构间共建社工专业实习就业平台,已在实习机构与校方之间达成了深化合作协议,希望既能延续彼此间良好实习关系,更能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以谋求机构、校方、学生间人力资源的选拨、人才教育、与专业就业间的共赢。

(五)创新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开发制度

双师型教师是社工专业实务落实的最关键最具能动性的第一资源。如前所述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解决对策如下:

1.对已有教师人员,采取送出去策略: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短期研修活动或到相关重点高校进行较长时间段的访问学习,以实现现有教师专业知识的转换与更新,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驾驭与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送部分教师到专业机构中从事一线社工实务或者机构管理工作。实行分批次进入机构学习,学习侧重点因人而异。

2.新进教师必须再次强化实务能力,以增加其在课堂授课与实务训练中的个人专业自信以及学生对其专业程度的认可。可借鉴与学习湖南某高校相关做法,即新进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必须先要到学院设在映川灾区的社工专业机构中服务至少一年时间。

3.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中已有的社工实务专家资源,如一线社工、机构督导,机构负责人等,建立校外专家库,根据各自所长所愿,结合学校教学所需,大胆创新校外实务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使之与校内编制专业教师一起形成校社相结合的理论实务并重的综合师资队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双师型师资严重匮乏的困境[3]。

(六)制定并细化相关实训监管与绩效考核制度,既是有效解决实训室空置与实习督导放羊式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一个常规必备机制

1.在原有实训室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相关实训操作过程、环节监管、目标考核等操作性内容,更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管效用。

2.编制社工实习宝典,分学生与教师两本册子,既能详细明确清晰界定实习期间学生与教师各自的责权利,有效指导实习各个环节,更能依此科学考核师生的实习实训成绩与效果。

3.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包括一整套职位调整、薪水变化、人员进出、项目承接奖励等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并将之落在实处,让双师型教师因此切实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好处,进而进一步激发理论课教师也在实务资格证书方面实现自身的突破,形成联动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思斌,阮曾媛琪,史柏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史柏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与发展笔谈[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4):94.

[3]杨吉兴,宋克慧,张俭,等.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以怀化学院“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3,(12):95.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Training Bas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Xiu-Zhen

(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China)

Abstract:The social work major is a strong practical operation type,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training base is very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education goals and social work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must be made to effectively seize the good poli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strong return to social workers,training base of the status and value,and adjus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lan,especially th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s,bold construction practice employment integration platform,innovative double division type teachers development system and develop and refine related training supervision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six powerfu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training;base construction;innovation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创新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