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名
亲情贷款
◎ 佚名
老张这几天很生气。前年他儿子买房时找亲戚借了一些钱,今年陆续还了一些,其中他弟弟当初借给他3万元,如今要求还3.5万元。“比银行贷款利息还高,这不是高利贷吗?”老张逢人便说弟弟的不是,弟弟遭到了群众一致的谴责,当然我也在其中,不过我并不认为他错在收利息,而在于没有事先约定——你没有说要利息,人家当然以为你是“亲情贷款”,只需还本。
老张还算大度,最终还了5000元的利息,要不然官司打到法院,为了5000元,兄弟、叔侄反目,实为不智之举。
朋友大志十年前找他姑妈借了20万元创业,由于生意起起伏伏,直到今年才把钱还完。还完钱之后他如释重负,说终于无债一身轻了。我说:“欠你姑妈的人情债恐怕还得背着。”大志不以为然,当初借20万,如今还20万,至于利息,按如今的银行利率也没多少,亲戚之间总不能斤斤计较吧?
许多人的想法和大志一样。计算别人借给你的钱时,有的人按活期利息计算,觉得别人没什么损失,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家算是没啥致富门道的家庭,但今年投资理财收益也近10%,试想20万元这样利滚利,十年后会是多少?认为别人并没有做出牺牲,还完了当初借的本金就心安理得,这种心态太让人心寒。
说到底,除去借救命钱,诸如创业、买房去找亲友借钱,骨子里就存有占便宜的心态。你省下了银行贷款利息,人家不就损失了理财收益吗?如果可以选择,我宁可送你5万元,而不是借给你10万元——送你5万元,人情永远都在;借给你10万元,你十年八年后还给我,我的损失更大,账面上你还不觉得亏欠我什么。
如今,亲戚之间的借贷常常难以推托,好在我平日不吹牛,晚辈对我期待不高,估计以后放出的“亲情贷款”数额有限。往上看,我倒还有几个家境不错的长辈,但我不打算向他们借钱。如今的银行贷款利率并不高,为什么非要在他们身上“薅羊毛”呢?谁的钱都来之不易,“薅”疼了亲人,于心何忍?“薅”坏了亲情,得不偿失。
(摘自《富阳日报》图/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