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锋 陆凤烨
富有朝气与创造精神的青年人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但青年创业普遍存在着“起步难、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制约着青年人投身创业实践。
针对这一难题,从2015年3月起,海门农商银行联合市财政局、团市委和人民银行,对2002年版的“青年创业卡贷款”进行优化升级,推出了“青年创业人员小额贴息贷款”项目,帮助有志青年开启自主创业征程。
黄海是海门街道大学生村官,2015年,他在市区开起了一家甜甜圈店,还在村里承包了大棚种植蔬菜。创业初期资金比较紧张,在得知青年创业有扶持政策之后,他很快申请到了30万元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缓解了创业的资金压力,如今他的甜甜圈店买断了海门地区的经营权,并开了一家分店,年销售收入达到80万元,吸收失业人员6人,成为大学生创业致富、带动就业的一个典型。截至2016年7月,海门农商银行已发放青年创业贴息贷款45笔、金额995万元。而自2002年以来,海门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各类青年创业贷款2500多万元,扶持350多名青年实现创业,带动青年就业1700余人。
准入门槛更低。与“青年创业卡贷款”相比,“青年创业人员小额贴息贷款”受理范围更广,涵盖了40周岁以下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归乡大学生,以及创业项目具有明显辐射效应、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增加就业的社会优秀青年。同时,不再区分城乡户籍,只要青年创业人员有具体的创业项目、较强的创业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均可向海门团市委提出贷款申请,再由海门团市委向海门农商银行推荐。
扶持力度更大。为了降低青年创业融资成本,海门农商银行主动让利,贷款利率只在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并积极获取政府支持,由财政贴息50%,综合折算的实际利率与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相当。今年7月份,市财政已将2015年度青年创业贷款贴息全部拨付到位,贴息金额21.15万元,共有28位青年创业人员受益。同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放大贷款额度。目前,“青年创业人员小额贴息贷款”最高额度为30万元,较之前的“青年创业卡贷款”额度提高了10倍。流动资金贷款单笔期限一般为1年,但最长可连续周转使用3年;固定资产贷款期限最长也达到3年,解决青年创业资金周转问题。为提高透明度,海门团市委每季度在官方网站公布贷款余额、剩余额度、贷款违约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办贷效率更高。从青年创业人员向经营地所辖的乡镇(园区)团(工)委提出贷款申请,到团市委复核,再到海门农商银行受理,整个流程严格规定时限。对团组织推荐的青年创业者,海门农商银行开辟“申贷绿色通道”,做到“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贷款一般2个工作日办结。同时,海门农商银行将青年创业贷款由过去一个网点办理,扩展到全辖28个信贷支行和2个小贷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青年创业贷款服务网络,提高申贷的便利度。在此基础上,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组织客户经理对管辖“网格”内的大学生村官、青年创业人员进行走访,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建档工作,通过主动式、前置式服务,挖掘潜在的青年创业融资需求,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配套服务更多。海门农商银行团委专门选聘13名支行行长担任所在辖区的驻村团委副书记。挂职人员在不脱产的情况下,通过落实“定点联系一个村、每月驻村工作一天、引进一个创业项目、帮扶一名创业青年”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金融资源,架起农商行与创业青年的服务桥梁。一些驻村团委副书记还建立了微信群,加强日常信息交流,扶持青年创业就业。同时,海门农商银行与团市委配合,常态化举办青年创业交流会、培训会等,邀请专家讲解创业政策,邀请农技部门提供农业技术支持,邀请企业家与创业青年面对面沟通交流,讲授创业经验,提供见习机会,组织农商行工作人员宣讲金融知识,提供支付、结算、理财、消费信贷、创业贷款等一揽子服务,为青年突破创业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