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芳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讨论式;备课;气氛;理解;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54—01
讨论式教学法,是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引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思考,主动设疑,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学思想的一个解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主要途径。在语文课中组织好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多向信息传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就浅谈一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课前精心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以便在教学中统筹安排。围绕教材及教学目的,找准重点、难点、疑点,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起点行为等,精心设计预习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反复阅读教材,在课中利用充足的时间来细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这是课堂讨论的基础,而教师的指导则是课堂讨论的关键。讨论前告诉学生按设计好的要求去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为课中小组讨论做好铺垫。
二、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是课堂讨论的设计师,能否创造出课堂讨论的最佳情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兴趣,达到深化语言文字理解、启发思维方向、训练表达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讨论理解课文,教师调控点拨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应当采用“讨论”的方法。他说:“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学生讨论学习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如下形式:1.同桌讨论;2.前后桌讨论;3.小组讨论;4.自由搭配讨论;5.全班集中讨论交流等。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全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要将参与讨论引向深入,使讨论有实效,不走过场,就要避免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差生当听众的现象,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要让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教师设计问题时就要有层次,使人人有事可做,使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四、引导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能力
对于讨论的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肯定讨论的最后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成功感。有些问题因学生的理解角度不同,所持观点不一致,从而答案呈现多样性。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分析、总结、明辨正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学会发现、探索,学会评价、创新,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
此外,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要注意做到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讨论的问题应当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教师给予学生的讨论时间要充裕,气氛要民主,小组要真正进行合作,要让学生敢于质疑,评价要恰当。
总之,“讨论教学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的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互学中共同提升,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率。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