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美丽摄影师镜头里的造船工人

2017-02-09 14:21郭永仙徐晓红
海峡摄影时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造船厂油漆造船

郭永仙+徐晓红

2016年12月24日平安夜,博影堂灯火璀璨,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主办的“平凡中的美丽——我眼中的造船工人”徐晓红摄影作品展在这里开幕。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潘朝阳,永泰县委常委、武装部长吕运祥,永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邵永裕,省摄协副主席吴寿华、焦红辉等与各地影友近百人出席开幕式。潘朝阳对徐晓红的摄影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影展展出是徐晓红船厂系列作品,作品均为她一次次深入马尾造船厂,用镜头捕捉冰冷钢铁中的美,记录下造船工人满身铁锈、任劳任怨、朴实无华、乐观开朗、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徐晓红的作品表达的是对生活、对劳动的热爱。站在呼之欲出的影像面前,让人有种靠近炭火般的温暖。这种温暖来自真实平凡的生活。这种原生态的劳动画面,所有的物象、线条、明暗,都折射出浓浓的生活情趣,面对当下各种风光、艺术摄影、追求所谓大片的摄影界,徐晓红用自己专一独到的视角,找到了自己要表达的方式,给摄影界吹送一股暖风。以劳动者为主题的摄影展,无疑是给浮躁的业界带来一股充满正能量的精气神。每一幅作品描述劳动场景、造船工人真实自然的工作常态,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传达了基层生活中的艺术冲击力与感染力,给人们以心灵上的震撼。接地气才能还原生活本真。在徐晓红的作品里,我们找到了摄影人的担当与责任感。

造船厂是一个很特殊的劳动场所,专业性强,但也有许多细小的工作,比如焊接、油漆、甚至清扫杂物等,这些好像与造船微乎其微的工作,却是缺一不可。制造一艘万吨庞然大物一样的轮船,这些工人的工作、生活,对外部世界都是一个谜。有着150年历史的马尾造船厂,曾是我国睁眼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从这里诞生,这里是我国的海军摇篮。徐晓红怀着敬意与满腔热忱去探究、寻找自然生活中的美。看似杂乱无章的巨大工场,空旷、凌散,然每一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许多从事着简单的操作,或是下班后匆匆走过的身影,偶然的回眸,都被徐晓红准确地捕捉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光影里,凸现人物刚毅或柔情的美。而那些静物,以诗歌般简练的语言,讲述平常日子的过往。

徐晓红一次次深入马尾造船厂,用心观察体会,与工人真诚交流沟通,寻到了自己的摄影表达方式。随着马尾造船厂的搬迁,这些影像记录便是历史的几朵浪花,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无声深处感动着人们。

柔和的灯光照射在一张张照片上,暖暖的,作品边上,配着造船工人日常的劳动用具:焊枪、手套、安全帽、工作服等。

别出心裁的布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看出了徐晓红的匠心独运。站在一幅油画一样的摄影作品前,久久品味。油漆桶、鞋、安全帽、红与白的油漆色块,与真实的油漆桶、手套,在光影中形成张烈的对比。这种摄影语言,无声胜有声!

在徐晓红这组作品中,展现的全是动人的劳动场面,甚至工人的业余生活。没有轰轰烈烈,也不见气派高大的轮船,然正是从这些平凡的各司其职的工人手中,完成一艘巨轮的诞生。

纪实摄影并不简单。在徐晓红这组专题中,不难看出她的细腻与独到的摄影语言。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物象表现不同境界。把这些看似单一的题材从纪实提升为艺术精品,需要有个从物象、形象到意象的升华。

首先是物象再现,实录造船工人原生态的劳动生活场景,有别于一般用于新闻媒体拍摄图像那样。她尽力遵照客观实情,比如工人在简易工棚里冲澡的场面等。蹲着或站立、或弯腰,这些形成了自然的形态美。徐晓红用镜头理性地呈现了造船工人劳动细节与瞬间肢体语言,而另一部分就是大量的静态物品——劳动用具用品。

徐晓红的造船厂工人摄影作品,画面里的图像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运用自然的形态语言表达对被拍摄者的审美意趣和情绪感悟。纪实摄影不是简单的图解,而是从工人专注表情与劳动间隙的自然动作,透射出劳动的美与生活的美。从而激发读者的共鸣,产生其对劳动者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造船厂是个大场景,在这个大的背景中,徐晓红用女性细致的眼光,进入到这个独特的群体中,捕捉到平凡中的闪光点。戴着口罩、穿着满身铁锈与斑驳陆离油漆的工作服等,徐晓红将她的触角伸入到造船厂工人的每一个角落,全方位记录这些平凡劳动者的苦乐,展示劳动之美,生活之美。而那些看似杂乱无章,随意涂抹的油漆色块,都蕴含着基层生活质朴无华。

这是徐晓红用镜头去解读生活,诠释劳动之美,带给观众的也是另一种寻美的感觉。

猜你喜欢
造船厂油漆造船
货船油漆间消防安全隐患和改进建议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俄新一代航母的建造工作或将在圣彼得堡造船厂进行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排前10名企业
致命的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