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摘要: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公益组织,使公益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成为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重要的社会力量,为了推动公益组织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对公益组织的财务特征进行全面、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确定符合公益组织特点的财务监督机制。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公益组织的财务特征与财务监督机制的构建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公益组织;财务特征;财务监督机制
虽然公益组织的具体形式存在差异,但其普遍具有合法、非政府、非营利、非党派、非成员组织、自主管理、民间自愿且以解决社会性问题、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目标的特征,可见公益组织的社会属性与政府、企业并不相同,这也决定公益组织的财务特征以及基于内部特征构建的财务监督机制要具有“个性化”特点。
一、公益组织的财务特征
(一)公益组织的财务具有公益产权属性
公益组织要实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目标,需要财政资金、会费、社会捐赠等来源于各方面的支持,而公益组织的非营利属性决定,公益组织财务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不以营利为目的,在产生剩余利润的情况下不得进行利润分配,组织内部财产必须具有公益属性[1]。换言之公益组织在业务运行的过程中,虽然会投入一定的财务资源,但公益组织不期望在业务中获得营利,提供资金支持的主体也不期望投入资金增值,各渠道投向公益组织的资金,将不再归属于捐助者、出资者或公益组织,而是归属社会,成为用于公益活动的专属资金,公益组织财务工作只负责对公益资产进行运作和管理。
(二)公益组织先天忽视构建财务责任机制
由于公益组织资产属于社会,所以在公益组织对资产并不具有收益权,这决定公益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以最大化的将公益资产运用于公益事业为主要资产管理目标,而非追求公益资产最大化的保值增值[2]。另外,公益组织在业务运行的过程中,即使产生剩余成本也不会进行内部分配,使公益组织内部个人利益驱动下的成本约束动力不足,而财产所有者、保值增值和成本约束三方面的缺失,必然导致公益组织财务责任难以落实。
(三)公益组织财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具有特殊性
公益组织虽然直接运用公益资产进行社会公共活动,但其并不具有公益资产的所有权,这决定其与提供公益资产的各方社会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受托和委托的关系,但由于出资者在出资的过程中并不期望获得收益或回报,导致这种受托和委托关系与理论上的受托委托关系存在不同[3]。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受托方相比委托方在资产使用信息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直接导致公益组织财务相关人员可能会凭借自身的财务优势谋取私利,这是决定公益组织应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的重要原因。
二、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的构建
(一)明确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构建的目标
要保证构建的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能够推动公益组织健康发展,提升公益组织财务管理透明性,必须先明确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构建的目的。笔者认为公益组织之所以要建设财务监督机制,主要是要在保证公益组织自身公益性的前提下,提升公共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自身可以切实发挥受托公共财务运用和管理,保证财务安全的职责,推动社会公共事务发展,将公共财产最大化的应用于委托者期望的公共事业中[4]。要达到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的构建目标,公益组织必须积极建设符合自身财务特征的财务管理机构,并在规范财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财务活动的同时,建立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在有效避免公益组织内部出现财务徇私舞弊行为的同时,最大化的控制公益组织财务风险。
(二)明确公益组织财务监督责任
要强化公益组织财务透明程度,推动公益组织健康发展,在公益组织内部明确财务监督责任,将财务监督贯穿于公益组织日常财务业务中具有必要性[5]。笔者认为,在明确公益组织财务监督责任的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具体的财务监督部门,监督部门要由公益组织理事会成员构成,在运行的过程中要与原有的财务部门相分离,监督财务部门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监督公益组织领导在公益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其次,要保证公益组织内部的财务监督部门直接接受公益组织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使其独立性和监督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再次,除公益组织财务监督部门外,公益组织要建设覆盖全体成员的监督机制,即任何成员在发现财务使用问题的情况下,均可以将问题直接向上反应,用民主监督的形式,推动公益组织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公益组织加大财务监督重要性的相关宣传,明确监督部门的责任以及对民主监督的奖励机制在落实责任的过程中也至关重要。只有财务监督责任明确才能减少财务人员非法挪用公益资产现象的发生,例如我国2004年发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会计贪污基金款近1300万元,挪用公款超过2亿元的重大公益资产受侵案的发生,与国家自然基金会当时监督责任不明确具有密切的关系。
(三)建设公益组织财务监督制度
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构建过程中,要以建立具体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为重点,为公益组织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笔者认为在建设公益组织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过程中,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结合市场环境明确公益组织使命
在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公益组织虽然一直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但如果不能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具体业务的调整,很可能与组织的使命相违背,所以在建设公益组织财务监督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综合的审视公益组织在目前市场形势下的使命,以此保证公益事业财务监督过程不偏离自身的公益性质,使公益组织整体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
2.明确财务活动开展的程序和标准
公益组织已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决定公益组织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前,必须要结合具体项目和服务的具体内容等,判断项目和服务是否具备社会公益的性质,这决定财务监督制度中要明确公益组织判断项目和服务是否具备公益性质的依据,对衡量公益项目的定性和定量标准明确的指出,这一方面可以对财务活动的开展产生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公益组织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使公益组织和委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
3.明确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保证公益财产得到严格、规范的管理,杜绝资产流失,将公益财产最大化的应用于公益事业,是公益组织获取社会公众信任和支持的唯一途径,所以在制定公益组织财务监督制度的过程中,要基于公益组织和社会出资者财务信息不对称、财务契约约束性差、财务责任模糊等实际情况,明确公益组织预算制定和评估的具体标准、公益组织高级管理者选拔制度、公益组织内部薪酬福利制度、公益财产安全衡量标准等,杜绝类似凉山汉达社工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闫伟杰在职期间非法占用和非法挪用公益资产类似案件发生。另外,在财务监督制度中,必须明确重大财务问题发生后的追责机制,只有公益组织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才能保证公益组织财务监督可以顺利的开展,而且监督的任务在可实现的范围内。
可见,公益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认识到除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外,自身的内部监督也不可或缺,并且在实践中有意识的为内部监督机制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健全的依据。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公益组织在践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基于自身财务特征,构建符合组织特点的财务监督机制,对加强内部控制、推动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是公益组织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应不断的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颜克高.公益基金会的理事会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2,01:84-91.
[2]何宇.浅析公益组织的财务特征与监督机制的建立[J].价值工程,2012,16:327-328.
[3]黄立依.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政府财务监督组织机制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117.
[4]徐莉萍,廖鑫,胡倩蕙.基于社会责任的公益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62-75.
[5]梁爽.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协同监管研究综述[J].学会,2016,07:13-19.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