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干部的“答卷”

2017-02-09 13:29谭诗赏
当代党员 2017年1期
关键词:九龙山群众

谭诗赏

2016年11月30日,开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针指向晚上8点,副局长陈昌华还在忙。

灯光下,陈昌华盯着一份文件,不时挥笔记录。

笔尖“沙沙”作响,工作笔记本上很快记满文字。

忽然,陈昌华的手机响起。

“昌华镇长,你是我的恩人啊。你调走后,我心里还真是舍不得。”电话那头,九龙山镇双河村村民夏绍彬声音发颤。

闻言,2016年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陈昌华,心里涌起一阵自豪感。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必须在‘三严三实上发挥表率作用。如何约束自己‘严与‘实,争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表率,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面临的考题。”陈昌华说。

对于这道考题,陈昌华给出的答案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群众要“真”,对自己要“严”,对工作要“实”,对民生实事要“干”。

对群众要“真”

2016年3月,巴渝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正值农忙时节,位于高海拔山区的九龙山镇,不少水田都插上了翠绿的秧苗,在春风中荡起阵阵涟漪。

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忙碌的村民。

其间,一位鼻梁上架着眼镜、年纪约莫30来岁的汉子,正挑着一担秧苗行走在田坎上。

一路急行间,他不断和村民擦肩而过。各种亲热的寒暄,也随着他的脚步响了一路——

“陈镇长,又来义务劳动了?”

“陈镇长,你的农活做得不比我们差哟。”

“陈镇长,瞧你就跟我们农民一个样。”

…………

这位汉子,就是时任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的陈昌华。

“每年农忙时节,陈镇长都会帮助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干农活。”一位村民说。

这样的义务劳动,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调往九龙山镇任职之初,刚到而立之年的陈昌华,也曾因“嘴上没毛”而被部分干部群众怀疑“办事不牢”。

对此,陈昌华倒是有很清醒的认识。

“基层岗位是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首先需要做到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以真心、真情、真爱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自然就会在群众心中扎下根。”陈昌华说。

此后,一到周末,陈昌华就会进村入户搞调研。

进村走访时,陈昌华总会不时问上几句“你家里还有什么困难”;面对一些村民的误解和不信任,他总会低下身子,耐住性子,和村民以心换心;对困难群众,他会三天两头嘘寒问暖,送去关心和问候,顺带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碰到农忙时节,他就主动帮助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农活……

以心换心过程中,陈昌华的真情渐渐被群众感知。而这样一颗真心,换回了群众对他的信任,也让当地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加入到了争当群众“贴心人”的队伍中来。

对自己要“严”

2015年3月的一天,一个熟人找到陈昌华。

“陈镇长,我有一个亲戚想请你帮个忙。他有两套房子,能不能在他的资料上改成一套房子?这样搞‘地票交易的补偿高一些。”熟人笑眯眯地说。

闻言,陈昌华从桌上拿起两份文件——《开县土地复垦“一户多宅”类处置意见》和《九龙山镇土地复垦“一户多宅”类实施方案》。

“你先看看这两份文件!”陈昌华把文件递过去。

“朋友情面都不讲,你也太不给面子了。”熟人有些抱怨。

“帮了你一个,就会损害其他群众的利益。”陈昌华说。

见陈昌华“油盐不进”,熟人只好悻悻而去。

当年“地票”款拨付前,三五拨熟人找到陈昌华要求“关照”,都被他挡在了门外。

在查处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过程中,一些违法对象拉关系找熟人,对陈昌华“攻关”,也被他断然拒绝。

正因为这样的“严”,陈昌华也得了一个外号——“陈原则”。

“我别的没考虑,就想做一个清廉办事的老实人。任何用原则交换‘人情的行为,都沾不得。”陈昌华说。

对工作要“实”

2016年5月的一天,九龙山镇党委会议室,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正在召开。

会上,陈昌华亮出了一项承诺:改变九龙山镇在开县(现开州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年垫底的窘境。

原来,因地域面积较广、场镇建设不合理,九龙山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长期突出。

为扭转这个颓势,陈昌华以身示范,领着党员干部清理河道边沟、改建垃圾中转站、规范垃圾池……

在“前线”激战之际,陈昌华也和同事们开辟了第二战线——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检查督促整改、考核评比、工程整治、奖惩兑现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全年开展“小手牵大手”和万人清扫保洁活动,在全镇所有中小学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大力加强卫生宣传……

“两线”推进之际,陈昌华的承诺得以兑现——当年底,九龙山镇在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度考核中跑到了前面。

大功告成,陈昌华却没有松懈。

平时一有空,陈昌华就会到场镇转转,一发现问题就现场整改。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较劲的领导,这样真心地为我们群众办实事。”有群众评价。

“再苦再累,能让群众多一分舒适,多一分温暖,我就无怨无悔。”每次走在干净整洁的场镇街道上,陈昌华心中都会觉得很踏实。

对民生实事要“干”

2016年6月,九龙山镇双河村。

一间绿色蔬菜大棚里,村民徐昌银双手叉腰,盯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黄瓜、豇豆、茄子……心里乐开了花。

2015年,还是贫困户的徐昌银尝试承包了10余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年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成功脱贫致富。

“我能脱贫,全靠陈书记帮忙。”徐昌银说。

2016年7月,陈昌华主动向镇党委请缨,把自己从包片领导调整为双河村“第一书记”。

双河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滞后,脱贫难度较大。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会干事的人!”赴任之初,陈昌华这样自勉。

从上任第一天开始,陈昌华就带领扶贫工作小组走访贫困户,广泛调研征集意见建议,宣传扶贫政策,完善基础信息档案。

密集走访之下,陈昌华找准了村子的“穷根”——村党支部战斗力差,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支柱产业。

为拔掉“穷根”,陈昌华领着全村干部群众打响了“两大战役”——

第一战:强支部。先后引回1名本土大学毕业生和两名在外创业党员到村“挂职”。“补血”成功后,陈昌华坚持白天走村串户,晚上召开组织生活会,转变党支部老成员思想认识,让新成员熟悉情况,在最短时间内把党支部建成脱贫攻坚的“战斗连”。

第二战:订规划。通过制订脱贫规划,发展效益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工作,绘就双河村脱贫致富“蓝图”。其间,陈昌华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乡亲们一道奋勇攻坚,到2016年底,已顺利实现70户、241人脱贫。

2016年11月,陈昌华接到上级组织调令,履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四字真经”依旧指引着陈昌华的“严”“实”人生。

而今,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陈昌华”,正带头践行“严”“实”精神,努力交出自己的答卷。

【数读】

2016年,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形成了全面严、全程严、持续严的总体态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从严管理干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干部队伍。截至2016年11月,仅从严教育培训干部这一方面,全市已有3.2万名各级干部通过重庆干部周末讲堂学习党的纪律、财经纪律等主题课程,全市15万名公务员在重庆干部网络学院上网参训学习,确保纪律规矩教育全覆盖。

抓好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市11079个村(社区)建成了服务设施完善的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95个;全面推广应用“群工系统”,区县、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和4300多个市、区县政府部门连接到同一张为民服务网中,群众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就可以反映诉求;建立起4.2万多人的农村本土人才信息库,回引本乡本土大中专毕业生1万多名,真正为农村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坚持抓长抓细抓常,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大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00多个,处理党员干部500余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0余人。

【声音】

“重庆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建设。‘走对路、扎实干,这个年轻的直辖市因此而生机勃勃,充满着青春魅力。”

——《人民日报》报道

“肃纪有方、反腐得力,带来的直接红利是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管党治党、正风反腐,凝聚党心民心,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让重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愈显活力和生机。”

——《中国纪检监察》报道

“推进和改善民生,要的是实实在在,图的是长长久久。自从有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和社区网格的五级联动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群众只需用手机或电脑,将问题提交群工系统,就会形成逐级解决、限时办理、意见反馈的督查办理闭环流程。现在群众反映问题,上网比上访更管用、找村支书比找区委书记更管用。依托群工系统,为全村解决了不少民生难题。”

——开州区大进镇云凤村村支书周世福

“过去长期吃不上自来水,挑水要走三四里路,一天得跑两三趟。后来在解决全市500万人饮水困难民生专项中,自来水管线铺到了荆竹村。如今我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清冽干净的自来水。老百姓最希望办的事能件件办成,政府许下的诺言能个个兑现,这就是风清气正!”

——奉节县兴隆镇荆竹村村民唐金太

猜你喜欢
九龙山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九龙山作证
多让群众咧嘴笑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舞楼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及其舞楼、碑刻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天水九龙山禽业养殖有限公司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