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编辑部,北京 100081)
2016年蔬菜产业大事记
马兆红
(《中国蔬菜》编辑部,北京 100081)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蔬菜产业也发生了一些大事件:对蔬菜种业影响深远的新《种子法》正式实施,蔬菜种子企业加速兼并整合,全国菜价出现历史罕见的高、低价格,两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植物工厂助力中国人首次在太空当“菜农”……
201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正式实施。随后,《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等与蔬菜种业息息相关的配套规章也相继出台,引起了业内的广泛热议。
与旧法相比,新《种子法》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例如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上升为法、新增部分非主要农作物采取品种登记制、加大对违法经营企业的处罚力度,等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蔬菜种业的有序发展。同时,新法的实施也对蔬菜种子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民可以越过经销商直接找生产商索赔,对种子标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等等。那么,在当前复杂的生产形势下,种业人尤其是蔬菜种子企业更应该不断去适应新法,积极应对新法实施后新增的生产经营风险。
在新《种子法》的相关配套规章出台后不久,2016年9月18日农业部又印发了《农作物种子标签二维码编码规则》,明确规定了“标签二维码”即“信息代码”的制作要求,再度引起了业内的普遍关注。之所以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搅动了整个种业,是因为从此种子包装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一袋一码”将有助于种子企业提高对产品的管控能力,防止窜货、假货,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同时对于农民来说,扫码就可以辨别真假。但是另一方面,“二维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那么如何帮助企业尽可能减少成本付出,将仍是一段时间的热议话题。
在种子企业经过了与新法的短暂磨合期后,2017年1月1日《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整套新《种子法》在法律层面上真正产生效力,同时对种子企业的新挑战也正式拉开序幕。
新的挑战已经开始,那么坦然应对才是王道,但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共同促成。对于政府,一方面,要大力支持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拿出一部分科研经费投给真正有研发能力的种子企业,帮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要争取国家通过扶持保险行业的方式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减轻种子企业的索赔压力,让种子企业能有足够的经济积累来搞科研、扩大生产;第三方面,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降低不必要的种子纠纷或问题。对于行业协会,建议完善对种子行业“专家智库”的建设,别让种子企业在真正需要帮助时“投靠无门”;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带头作用,不断争取到行业外的话语权,使行业利益得到充分、公正的体现。对于企业,一定要苦练内功,重视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产品是走专一化道路还是多元化道路,都要理清自身真正的优势所在,实施差异化策略,竞争突围;同时加强企业的整合与合作;并在刚性的法律和复杂的生产形势下遵纪守法,要对新法理解透彻、准备充足、运用得当,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企业规避新法实施后新增的生产经营风险,也更有可能帮助企业在这一轮大洗牌中保存实力。
2016年4月22~23日,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其中包括对蔬菜未来10年的展望预测。
2015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约为2 199.97万hm2,同比增长2.80%;总产量约为78 526.1万t,同比增长3.30%。未来10年,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中国蔬菜产业将在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和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转变,降成本、增效益、提档次、促升级等进程将加快推进;生产布局将在传统优势区域集中的基础上,城市群协同供给能力稳步提升;蔬菜消费量将保持缓慢增长态势,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等多元化需求更加明显;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仍将是其主要特征,总体仍呈波动上涨态势,但耐贮性差的叶菜类蔬菜、居民消费需求多的大路菜等地产地销模式将加快发展,南北、东西调运等流通半径过大对菜价稳定的可能影响将持续降低;蔬菜国际竞争优势仍然明显,出口量将稳定增长,仍将继续保持贸易顺差。
蔬菜总产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未来10年,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种业水平提高、设施条件改善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普遍应用等将继续助力蔬菜生产稳定增产,加上“镰刀弯”和西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蔬菜总产量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受生产能力、结构品种差异等因素影响,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蔬菜生产布局在传统优势区域集中的基础上,城市群协同供给能力将稳步提升。预计2020年,全国蔬菜总产量将达到78 780万t,“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约为0.44%;2025年将达到79 832万t,比2020年增加1.34%,预计未来10年的年均增速为0.34%,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
蔬菜消费量将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多元化需求更加明显。未来10年中国蔬菜食用消费将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和居民健康诉求增强、消费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继续稳步增长,区域性特征也将强化部分品种的消费需求;有机绿色蔬菜、免洗免切产品等蔬菜的食用消费需求将持续拉动蔬菜鲜食和加工消费稳定增长;同时,饲用等其他消费缓慢变化,生产流通技术创新和冷链物流体系的健全完善将持续降低蔬菜损耗。预计2016年全国蔬菜消费总量为48 265万t,同比增长约1.11%,比2015年预测调增1.11%;2020年将达到50 412万t,比2015年增长5.61%,比2015年预测调增1.28%,“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约为1.09%;2025年将达到52 100万t,未来10年的年均增速约为0.90%。
蔬菜国际竞争优势仍然明显,贸易顺差态势仍将继续存在。未来10年,蔬菜出口量将呈稳定增长态势,同时进口也快速增长,但进出口贸易顺差格局仍将存在,贸易对象进一步多元化;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出口比例将有所提高,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2016年蔬菜出口量将达到1 039万t,同比增长约2.00%,比2015年预测调增2.47%,进口量约为27万t,同比增长约8.79%;2020年出口量约为1 125万t,比2015年预测调增2.83%,进口量约为39万t,“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0%和9.89%;到2025年,蔬菜出口量将达1 242万t,进口将达到65万t,分别比2015年增长约21.90%和1.65倍,未来10年内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和10.43%。
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仍是其主要特征,总体仍将呈波动上涨态势。受季节轮转变化影响,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必然引起菜价的季节性波动,预计未来10年,我国蔬菜价格波动仍将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受土地流转、水肥农资和劳动用工等成本上涨影响,蔬菜价格总体将呈波动上涨态势。同时,大城市周边城郊菜地生产能力逐渐增强,耐贮运性差的叶菜类蔬菜、居民消费需求多的大路菜等地产地销模式将加快发展,跨区域、长距离调运引起的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将有所降低。
2016年的菜价走势可谓极不寻常,全国多地先后经历了两轮历史罕见的“过山车”式走势。第一轮在春节过后,菜价不降反升,甚至接连刷新历年同期的最高价,且持续时间有1个多月之久。
据农业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批发价格数据显示:2016年3月14~20日,蔬菜批发均价达到5.57元·kg-1,同比增长42.10%。例如北京,根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图1):2016年3月,月加权平均价达到了3.68元·kg-1,比2015年同期的2.51元·kg-1上涨46.61%,创下了历年同期的最高价,以及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月度历史最高价。青皮冬瓜、青梗花椰菜的批发价格上涨到了11元·kg-1,大葱等品种更纷纷创下10元·kg-1的“天价”。根据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16日的蔬菜价格指数为245点,创下了其有指数发布6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涨幅较大的品种有豆类、椒类,还有甘蓝、大葱等。
第二轮“过山车”走势出现在6~7月,北方多地的菜价下跌到历史罕见低点,但是南方多地的菜价却在前期短暂回落后保持上涨。例如北京,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已从4月初的3.71元·kg-1回落到7月初的1.67元·kg-1,3个月内价格下降了54.99%,降幅过半,跌入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但是在江西,14种被监测的蔬菜价格在7月环比为11升3降,其中黄瓜、豇豆、青椒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为50.00%、39.68%、32.43%。
菜价如此“过山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一季度菜价高涨是由两轮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天气造成的。2015年11月至12月上旬,北方产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低温寡照天气,使得刚种下的大棚蔬菜秧苗受损严重,灰霉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北方冬春季蔬菜的供应。不仅如此,在北方蔬菜产区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南方产区在2016年1月下旬又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强寒流侵袭,对南方的露地蔬菜造成了严重摧残,导致南、北方蔬菜同时出现短缺,于是菜价不降反升,并保持高位运行。以北京为例,往年的冬春季,南方产区的蔬菜在北京市场上的占有率基本上保持在30%~35%,可是在2016年2月的占有率下降到了不足20%。产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云南、四川等地的蔬菜,在北京市场上更是成为短缺蔬菜。同时低温雨雪和大风天气还增加了大蒜、马铃薯、干辣椒等冬储菜的出库流通成本,导致出库价格大幅上涨。致使北京、上海、福建、沈阳等地的蔬菜供应出现了总量偏紧、部分品种提前退市的现象,所以蔬菜价格在春节后依旧高位运行。
那么2016年6~7月北方蔬菜价格急剧下跌,南方蔬菜价格却稳步上涨,出现如此的两极分化,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北方蔬菜价格跌入谷底与农民受到前期的高菜价刺激从而盲目扩种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北方越冬蔬菜的供应短缺状况已得到缓解有关。而南方蔬菜价格上涨则主要是受高温天气、洪涝灾害和运输影响。一方面,高温天气条件下蔬菜生长比较缓慢,而洪涝灾害使南方多地的蔬菜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受到北方地区预冷能力的限制,北菜南运的规模难以扩大。如此,南方蔬菜呈现短缺的现象,导致菜价上涨。
图1 2012~2016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走势
2016年共有两项蔬菜研究成果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分别为浙江大学等单位完成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完成的“辣椒骨干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表1)。
表1 2016年度蔬菜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据了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的主要成果在于:① 针对制约我国设施蔬菜持续发展的连作障碍问题,揭示了连作障碍高发成因与规律,发现了连作障碍防控的突破口;②攻克了土壤连作障碍因子消除的技术难点,形成了相应的3项关键技术;③ 发明了基于植物源化合物的蔬菜根系抗性诱导技术,突破了优质蔬菜连作难的技术瓶颈,有效地解决了线虫高发问题;④创建了“除障因、增抗性、减盐渍”三位一体的连作障碍防控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了系列标准,实现了从传统的大药大肥向环境友好型消除的重大技术变革。目前,该成果应用并辐射我国近20个省70%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高发区,实现了蔬菜稳产高效、安全和生态环保、多赢。
辣椒骨干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历经3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重要创新性成果。该成果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① 率先系统开展了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鉴定与评价、创新与利用研究,保存地方品种3 219份,建成了我国材料份数最多的辣椒种质资源库;② 发明了辣椒SSR标记技术,构建了12条辣椒分子标记连锁群图谱,建立了辣椒SSR分子标记品种纯度鉴定技术体系,并获得25个区分CMS细胞质标记,分离鉴定了19个功能基因;③ 创制了35份核心育种材料,被国内十多家育种单位直接或间接利用。3个骨干亲本(5901、6421、8214)及其衍生系育成品种165个,推广面积800万hm2(1.2亿亩),新增社会效益584亿元,成为全世界应用范围最广、推广面积最大的骨干亲本。不仅如此,近几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共育成辣椒新品种18个。这些品种各具特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3种以上病害,满足了专用辣椒市场的需求,累计推广面积72.73万hm2(1 091万亩),新增社会效益45.5亿元。
5.1 芥菜:基因组结构和起源被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晓武科研团队与浙江大学张明芳研究团队联合完成了芥菜和黑芥基因组测序与序列解析,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通过测序分析,确定了芥菜的A基因组来源,揭示了芥菜多倍体基因组上同源基因的表达与选择机制。发现显著差异表达的同源基因具有更快的进化速率,且芥菜中菜用类群和油用类群的分化与同源基因差异表达相关,表明同源基因差异表达对多倍体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在该研究中,王晓武团队负责完成了黑芥B基因组的测序,以及芥菜(AABB)和油菜(AACC)这两个异源四倍体A基因组来源分析的工作;分析发现,芥菜和油菜的A基因组来源不同,芥菜(AABB)的A基因组来源于白菜型油菜,油菜(AACC,C为甘蓝)的A基因组起源于欧洲芜菁。
芥菜和黑芥基因组的测序分析,为芸薹属作物的系统比较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芥菜类作物的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和农艺性状改良打下了基础。
5.2 白菜、甘蓝类蔬菜:驯化的秘密被成功破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晓武科研团队对白菜和甘蓝两类芸薹属作物的驯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驯化与古多倍化形成的亚基因组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8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通过测序分析,构建了白菜类蔬菜和甘蓝类蔬菜的群体基因组变异图谱。在充分利用模式物种拟南芥基因组丰富的基因信息基础上,分别确定了一大批白菜和甘蓝叶球形成与膨大根(茎)驯化选择的基因组信号与相关基因。发现叶球的形成与多种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以及叶片背性和腹性两类不同极性形成的基因受高度选择有关。膨大根(茎)的形成除与生长素相关基因受选择有关外,还与细胞快速膨大和糖转运相关基因的选择有关。
研究还发现,白菜和甘蓝这两个物种分别产生结球白菜和结球甘蓝,芜菁和苤蓝这样具有相似的产品器官的现象与其共同祖先的一次全基因组三倍化事件有关。通过分析选择信号与亚基因组的关系,获得两个重要发现:第一,亚基因组的存在促进了结球性状、根(茎)膨大等性状的驯化,进而形成器官形态的多样性;第二,同源基因的平行选择是导致不同物种驯化形成类似产品器官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成果为加快白菜类蔬菜与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5.3 葫芦科植物:苦味驯化的原因被找到
2016年11月29日,由尚轶副研究员和黄三文研究员组织完成的“葫芦科作物苦味性状的趋同驯化与差异进化”以长篇研究论文的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该研究揭示了葫芦科植物保守但又分化的苦味合成及调控分子机制,阐明了不同苦味物质结构差异形成的原因,对研究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借鉴。
所谓“保守”是指黄瓜、西瓜、甜瓜驯化历史很相似,都经历了从果实极苦到不苦的过程;所谓“分化”是指黄瓜、西瓜、甜瓜苦味物质即葫芦素结构及合成过程存在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正是背后的部分合成基因和调控基因。不同于黄瓜中的两个“主开关基因”Bt基因(控制果实的苦味)和Bl基因(控制叶片的苦味),西瓜、甜瓜中的“主开关基因”为Bt基因和 Br 基因,分别控制果实的苦味和根的苦味。
尚轶小组揭示了葫芦科植物具有非常相似的苦味性状驯化历史。利用这一趋同驯化的特点,育种家可实现对西瓜、甜瓜根中和果实中的苦味性状分别进行精确调节。一方面,确保果实中不积累苦味物质,保证商品品质;另一方面,提高根中的苦味物质含量,用于抵御土壤中的病菌、害虫侵害。此外,该研究首次利用比较基因组学阐明了不同苦味物质间结构细微差异产生的原因,为系统解析结构异常丰富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也提供了重要借鉴。
近年来,蔬菜种子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不断加快。在2015年,受业内瞩目的并购事件有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含天津德澳特种业有限公司等关联主体)、天津绿丰园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80%股权以及上述公司拥有的黄瓜种子、南瓜种子、甜瓜种子、番茄种子等全部蔬菜种子业务,收购总价格分别为32 016.90万元和4 045.28万元。这一事件显示出隆平高科对蔬菜产业的布局,实现“做全能种子选手”的发展战略,同时德瑞特也可通过此番合作强化其品种选育的能力。
继前期收购天津德瑞特和天津绿丰园艺并补强隆平高科的蔬菜业务后,隆平高科再次出手,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以求进一步加快其在西瓜、南瓜、甜瓜、辣椒等蔬菜种子上的发展。不过在2016年12月24日,隆平高科又发布公告称:暂时中止与江淮园艺主要股东的战略合作。尽管如此,隆平高科仍然在加紧谋划并实施着其对蔬菜产业的布局。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型种子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迅速地丰富其自身的产品线和拓宽营销渠道;中小规模种子企业可以吸纳来自并购方的资金和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6年蔬菜种业的并购动作不止一个。7月17日,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3.99亿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同时新洋丰表示,通过并购江苏绿港,可以满足公司向互联网+化工+农业+金融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性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在经历了第一波投资人的‘相爱相杀’后,现在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行业资本已经悄然行动,种业也正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投资阶段。”南宁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钢在2016年12月11日的第五届柯木塱种业论坛作种业投融资方面的主题报告时指出。他认为“好的投资阶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① 创新品种推广的前期价值被低估。② 在知识产权保护前期,种业处于价值洼池。③ 土地流转将减少行业风险。④ 行业整合与资本市场对接已成为行业共识。⑤ 由于价值被低估,资产荒的背景下能提供重要的投资机会。
“未来3年,将是种业并购重组的活跃期,也是绝佳时期。”宋钢指出。
2016年11月18日,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太空停留的1个多月时间里,航天员们进行了多项试验,创造了不少“第一次”,其中包括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
景海鹏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
原来,从宇航员进入组合体的第2天,生菜栽培就已经开始。航天员首先需要安装栽培装置,接着就是浇水、播种、铺保鲜膜等工作。在进入组合体的第5天早上,种子发芽了,航天员会把安装在白色装置顶端的灯打开,给生菜提供光照。灯光由红、蓝、绿3种颜色组合而成,主要偏红色。生菜对红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很好;采用绿光是因为它照射到生菜叶上,视觉效果非常好;蓝光则是对植物形态舒展具有较强作用。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了。
那么,生菜到底是依托什么环境生长的呢?
“现在飞船、近地轨道空间站等生命保障系统是基于携带式、物理化学式系统,无法支撑今后长时间远距离载人深空探测的生命保障需求,要支持这样的任务必须有一个新的生命保障系统,我们叫做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这样一个生态系统里最核心的单元就是植物栽培单元——也就是太空植物工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生物学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所所长、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介绍。
刘红教授还指出,植物工厂在今后的载人深空探测等领域还会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菜农要靠天吃饭,然而2016年这顿饭吃得并不舒心。寒潮、暴雨、台风、龙卷风、厄尔尼诺、雾霾等恶劣天气都赶上了。
据不完全统计:1月底,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强寒潮天气影响,多地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东部、江南东部、华南南部及云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大降温幅度达12~18 ℃,南方多地还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强暴雨天气;4月,南方出现了9次暴雨,并伴有风雹袭击,福建、湖北、湖南、安徽、贵州等地受灾严重;7月,全国出现了6次暴雨过程,还有超强台风“尼伯特”登陆我国台湾、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强台风“银河”登陆海南,同期全国多地气温偏高,浙江丽水连续5天温度超过40 ℃;9月,台风“莫兰蒂”和“鲇鱼”登陆福建;12月,最强雾霾过程席卷全国多地,有27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8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
这些恶劣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并致使菜价剧烈波动。例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主任刘通就曾专门发文指出,强雾霾天气对道路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一些需要长途运输进京的蔬菜严重滞留在高速路上,导致市场上蔬菜的上市量下降,价格上涨。
天气对蔬菜生产和流通的影响极大,那么相关部门建立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发布并及时引导市场流通便很有必要。除此之外,稳定菜价还需要政府、龙头企业等带头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北菜南运”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南方缺菜时可通过北方菜来及时保证供给。同时,政府、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等相关单位还应加大力度推进外延蔬菜基地的建设,真正从源头强化产销对接,促进蔬菜市场的平稳运行。此外,建议政府还应当从国家层面对蔬菜价格保险制度进行财政支持,地方出台或不断完善蔬菜价格保险制度,从而进一步减小农民受到不利天气影响所带来的损失。
2016年,“视频直播”在各大行业遍地开花。一时间,到处是拿着手机看实时新闻、看演唱会直播、看别人在线卖产品等等的人。借鉴视频直播迅速、便利的特点,《中国蔬菜》编辑部从2016年7月开始,先后推出两档公益服务类视频直播节目——“卖得好”、“种得好”。为帮助菜农实现“丰产丰收”,两档节目特邀权威专家做客节目直播厅,第一时间帮助菜农分析菜价走势或蔬菜种植技术,探讨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和降低生产损失,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菜农“雪中送炭”。截至2016年12月,“卖得好”和“种得好”系列视频直播节目已经陆续播出6期,累计收视成绩约27万人次,深受广大菜农喜爱。
为持续帮助菜农解决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今后两档节目还将坚持轮番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四的19:30在《中国蔬菜》微信公众平台(zgsc9550)和蔬菜中国网(http://www.cnveg.com.cn)上线播放。
2016年11月25日,由中国蔬菜协会主办、河北省饶阳县政府支持的“2016年北方秋冬季设施番茄大会”在河北衡水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番茄育种、种子推广、生产及市场销售工作的300多人出席了大会。据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介绍,本次大会旨在通过专家报告会及考察品种测评现场等形式,研究探讨我国番茄品种基本现状、市场变化趋势、产业发展方向,进而推动我国番茄产业健康发展。柴立平秘书长还介绍,“本次大会是我国首次引入中国蔬菜协会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参与国内品种测评的一次试探。”
据了解,本次测评基地共展示了62家育种单位的302个品种,是由中国蔬菜协会与饶阳县政府共同建立,主要目标有三:一是摸清我国北方番茄品种基本情况,为农民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栽品种;二是探索科学栽培方式,为“一控两减三基本”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建立以示范为核心的培训新模式,整合一批新型科技成果,让菜农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
《中国蔬菜》“卖得好”视频直播节目
马兆红,编辑,E-mail:zgsc@caas.cn
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