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花甲,追求一种成熟美

2017-02-08 15:48敏捷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花甲老伴儿儿女

敏捷

人至花甲,也能活的十分精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大大提高。过去,六十多岁,老态龙钟,人过七十,即为古稀;现在,耄耋之年,健步如飞,八九十岁,意气风发。因此,现在的老和以前相比,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作为一个成熟和理性的群体,人过花甲应该追求一种成熟的美。进入古稀之年,更应该体现出一种智慧的美,如此便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因此,老年朋友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不要”:不要怕被人遗忘;不要怕受到冷落;不要不识时务地抛头露面;不要因为怕失去讲话机会而产生令人厌恶的指导瘾;不要怕后人否定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要当九斤老太,谁也不放在眼里……

人至花甲,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已经退出舞台的人。所以,“老有所为”不能等同于“无所不为”,显得“无所不能”,就不免令人摇头;“发挥余热”不能等同于“余热无穷”,显得“热力无穷”,就不免令人生厌;“永葆青春”不能等同于“难耐寂寞”,显得“老不安生”,就不免令人笑话。

60岁这个年龄档,使人很自然地想起孔子的一个断语:六十而耳顺。何谓耳顺?从字面上理解,耳顺者,听闻皆通也。但它的意涵诠释,历来众说不一,见仁见智。而胡适的说法更接近孔子的原意,胡适说:“到了60岁,听起人家的话来已有容忍的涵养,再也没有‘逆耳的了。”记得英国名医凯乞纳写过一部名为《延年益寿之道》的书,他在书中提倡老年人早睡早起,尽量多做户外运动,在保持食物清淡的同时,老年人应有一种“情顺”的生活要义。所以,老年人唯有情顺,方可耳顺。

岁月令人成熟,使人更懂得顺应人情,顺应天理。因此,也更为开朗,更为开明。倘若老年人对新人、新事、新观念、新风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以耳顺的涵养求得高层次的心态平衡,那么精神将随之更洒脱,处事更为大度,更为潇洒。我国先哲荀子早有“美意延年”的说法。美意从何而来?首先要减少忧虑,保持乐观的心情。耳顺、情顺,都源于心顺——心境平和,心情开朗,心胸豁达,心思随和。恰如陶渊明的一首《神释》所咏: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人至花甲,贵在积极追求成熟之美。马克思说得好:“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痛楚。”建议老年人都能够守好“四老”,安享晚年。

一是守好老伴儿。与老伴儿一辈子风风雨雨走过来不容易,应珍惜夫妻之间的感情,爱护对方。少年夫妻老来伴,其中的“伴”对于老年人来说意义重大,生活中相互照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老伴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方的精神支柱,特别是针对一些平时感情很好的夫妻,如果失去另一半会是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会出现重大缺失感,重新调整是非常困难的。生活中要有心存“爱情”的意识,老年夫妻之间的感情也需要经营。不妨在生活中来一些小浪漫,让对方有所感触,感知对方的心意,从而大大提升夫妻问的亲密感,让生活更有滋味。

二是守好老本。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好的身体,任何事情都是空谈。父母总想着为了儿女无私奉献,如果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围,自己受累不说,反而成了儿女的累赘。所以,老年人首先要将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只有身体好,才是对儿女减负和帮助。

三是守好老友。一些关系亲密的好朋友,如闺蜜、哥们儿等十分亲近的人,有稳定的社会关系可以诉说心里话,这对老人非常重要。因为到了晚年,老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心理上也较脆弱,加上儿女常不在身边,此时能有说知心话的朋友就是他们心理健康的一把保护伞,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

四是守好老窝。人老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晚年生活有保障,不用依靠子女或他人。生活中很多老人明白这个道理却做不到,仍然会竭尽所能帮助儿女过好生活。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年人应该把生活的重心放到自己身上,帮助子女要视情况而定,并要有个度。

猜你喜欢
花甲老伴儿儿女
Every day isInternational Workers
匆匆太匆匆
天下第一鲜——花甲
吃掉“刚及格”
家有儿女欢乐多
小孙和小于
老伴儿学艺
如何挑选新鲜花甲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