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字字义源流浅析之那

2017-02-08 23:06封国华
中国篆刻 2017年4期
关键词:常用字规范字正字

□封国华

常用字字义源流浅析之那

□封国华

2016年,我应邀去一所新闻学校上书法课,新闻学校设立在图书馆四楼,一部观光电梯可直达,我乘观光电梯时一幅巨型书法作品《观书有感》映入眼帘,作品非常大气,字写得也很潇洒。不过,美中不足之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的“那”写成了“哪”。这种现象其实我在书展作品中也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误用现象呢?原因或许是这里的“那”作疑问词用,诗中的“那”是“怎会”的意思。而“那”在现代汉语中作指示代词,不作疑问词用。但是,“那”在古代是可以作为疑问词用的,朱熹并没有用错,按现在的标准来说,这里的 “那”是通假字,通“哪”,古诗文中的通假字我们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改了就不叫古诗文了。那么,“那”为什么可作疑问词用呢?在此就“那”字的源流作一下简单分析。

《说文·邑部》:“那(nuó),西夷国,从邑,冄声。”本义应为西夷国国名。“那”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冄表示胡须,会西夷国人毛发胡须多而长,右边从邑表示城邑。由此,“那”引申用作指示代词,指某个地方、某个时间、某个事物等。由于西夷国男子毛发多而长,那引申有多的意义。《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这里的“那”就是多的意思。 郑玄笺:“王者位至尊,天所子也。然而不自敛以先王之法,不自难以亡国之戒,则其受福禄亦不多也。”俗话说“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西夷国男子以蓄须为美,故“那”引申又有美好的意思,汤显祖《紫钗记·哭收钗燕》:“人儿那,花灯姹,淡月梅横钗玉挂。”这一意义现在作“娜”。根据《正字通》的解释,“那”是“奈何”二字合音,“那,犹何也”。《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由此,“那”具备了疑问词的功能。又引申指移动,薛昂夫《端正好·高隐》:“花阴转眼那,日光弹指过。”这一意义现在作“挪”。接下来再分析一下“哪”字,“哪”同样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口从那会意,那也兼表声,是“那”的加旁分化字。《说文》中并没有收录“哪”字,《正字通》:“哪,囊何切,音那,哪哪,傩人之声。又语余声,本作那。”本义为旧时迎神赛会驱除疫鬼的声音。《正字通》为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撰,没有收录“哪”作疑问词的义项。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鲁迅、胡适仍用“那”作疑问代词,五四运动以后,为了与指示代词“那”相区别,借用“哪”作疑问代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是由“若”演变而来。了解了“那”字字义源流,我们就能准确运用“那”“哪”“挪”“娜”。

以上属本人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勘误:

第2期杂志第47页“碑帖硬临”栏目,作者许志安应为许治安。

第3期杂志目录“写规范字”栏中漏刊:《规范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者张学鹏。

猜你喜欢
常用字规范字正字
正字·遣词·造句·达意——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于常用字覆盖率统计算法的研究
清代浦镗《周易注疏正字》“卢本”发覆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四)
浅淡规范字
关于规范字九问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一)
写规范字
谈常用字词的选取及其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