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琼
语文阅读课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冉小琼
小学语文阅读课,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第一,依照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第二,依照文本价值选择教学内容,第三,依照文本体式选择教学内容,第四,依照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 阅读课 教学内容 选择
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该怎样精准选择教学内容呢?具体说来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应属于素养目标(也叫能力目标),这与其他课程的目标有很大的不同,而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限制课程与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语文课姓“语”。所有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都必须归属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我们的学生在某个学段中应该具有的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为此,我们应该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寻找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托。不仅如此,我们现行的新课程语文教科书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将课文按照具有内在联系的几个模块进行安排组建的。这种模块组织方式需要教师以模块的视野,将单篇课文放到单元里,放到整册书里去阅读,去审视,与编者深入对话,理解教材前后的纵横联系,领会意图,构建学生学习内容体系,为确定教学内容寻找到可靠的依托。
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中,潜藏在一篇篇课文里,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再到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发掘的教学内容很多,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些内容要一股脑儿交给学生。要知道,每一篇课文都有其自身的精妙所在,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个性,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要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停留在那些最能突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取舍与甄选出那些体现文本个性的、特质的教学内容来,从而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阅读教学,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要有效地建立链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文本体式。
什么是文本体式?它与文体有什么区别?
文体,从表达方式说,通常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从文学体裁的角度通常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本体式,指的是这一篇课文虽属于其中的一种文体,但它本身又具有独特之处,如《只有一个地球》,文体属于说明文,但却是一篇饱含情感的文章,近似于散文,它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这就是文本体式。
文本不同,阅读方法当然不同,阅读目的也不同。这就是所谓的“鱼”不同(文体不同),则“渔”不同(抓鱼的网和捕捉的方法也不同,阅读方法不同),阅读的时候,要把记叙文当记叙文读,把说明文当说明文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读,但又要注意抓住文本的独特之处。
依据文本体式,如何定教学内容呢?
第一,阅读取向要常态。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我们首先应该作为一般的读者来阅读,进行纯粹的阅读。不要首先就让自己以教师姿态来阅读,想着这篇课文哪里结构巧妙了,哪里可以进行语用训练了,这些干扰因素会让我们无法纯粹阅读。
第二,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要根据特定文本体式,找到理解文本最要紧的地方,也就是理解的关键处(往哪里看),深入理解,获得与文本相符的感受(看出什么来)。
比如教学《祖父的园子》,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散文阅读要领是在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感悟的人生经验中,学习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根据文本体式,发现这篇散文处处能感受到作者的快乐和自由,而这份自由和快乐又是通过富有童趣而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来的。于是选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在感受园子带给“我”的自由快乐中学习品味语言。这是基于它的文本体式回忆性散文来选择教学内容的。
依照学情,主要指分析学生在教学之前的阅读状况:对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学生自己能理解、能感受、能欣赏?学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可能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到。理解这篇课文,学生可能缺失哪些生活经验或语文知识经验作支撑?总之,学生有很多困惑不明白,但这里说的学生学情是基于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可能出现的障碍。准确分析了学生学情,就能合理地建立学生与课文的链接点。
总之,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合适选择,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其一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语文学科是能力型学科,比如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这些能力提供必要的引导、支持材料和相关活动内容。其二文本体式的内在规定性。阅读能力总是指向某种具体文本体式的阅读能力,离开具体文本体式的把握,不可能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其三是学生的学情状况,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情感态度、家庭背景、起始能力、求知需要,等等,都会影响教师教学内容的取舍。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电报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