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付姓
破解农村电商味儿不“农”需多方助力
本刊记者 付姓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连续三期聚焦农村电商,报道农村电商带来的诸多正向改变,也提出了“农村电商不‘农’”、农村电商困在哪儿等问题,引发很多讨论和思考。
据《焦点访谈》报道,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电商简单说来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让工业品走进农村市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业品下行;二是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也就是农产品上行。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农产品上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当地群众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然而许多地方的现实是,农民从电商平台上买东西容易,但卖出自己产的农产品却很难,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福建长汀钟燕海是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村级服务站合伙人中的佼佼者。按照钟燕海月收入过万来计算,周围的村民至少每月会让他帮忙从网上购买几十万元的商品。村里服务站如此,那么从这个电商平台与各县市合作的县级运行中心的营业情况更可以看出这种失衡。央视记者走访了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很多地方的县级运营中心,在仓储区,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地邮包在这里分发装车,被运往各乡镇农村。而为了推广本地农特产品,在每个县运营中心设立的地方农特产品O2O线下体验店却大都无人问津。黔东南州快递业务量进出邮件数量的比值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该项指标分别为5.78:1、6.35:1、5.54:1,该项指标最能直观地反映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态势是否良好,可明显看出,本地电商业务量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相关人士指出,一些农村电商平台打着帮助农民卖农产品的旗号实际上却是为了把大量平台商品卖到农民手里,他们在帮助农民增收上没有拿出有效的措施,不但不能让农产品顺利卖到大城市走向市场,反而让农村成了平台商品的消费阵地。该人士从农村服务站收入来自代购分成、让农产品走出去花费巨大、借道政府扶持却不为农民做事等三个方面佐证了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政府在发展电商上的确投入不少。从某知名电商与地方县级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中看出,合作的条件是,地方政府要为该电商平台免费提供五年不少于一千平方米的运营中心场所,每个村级站点不少于50平方米,此外地方政府还要支付一笔不少的培训费、广告费。合作的宗旨是“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然而现实却是,农民“花钱”大于“赚钱”,发展农村电商收效甚微,电商平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政府投入多,回报少,政府和农民都有失望,难道这么做一点意义没有吗?另有人士指出,到目前为止,农村电商仅仅走过了短短数年的时间,可有的地方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更多的地方则仍然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农产品上行没有下行顺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这是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于节目中提到的电商农产品质量问题,该人士认为,市场对产品“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可溯源”等的要求,必然会倒逼乡村的产品从分散的、非标准的状态向“标准化”“品牌化”“可溯源”方向发展,也必然会倒逼农民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走向合作社形式的联合,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实现“规模化”。
针对下行容易、上行难的现象,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农产品上行,需要有很多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需要先借助做下行来培植,自下行而促上行。现在的农村电商发展路径,采用的就是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论,它显然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开始就从上行做起,没有人才回流、没有物流基础设施,甚至于没有村民们的电商意识,一切从何谈起?他认为,现在“自下而上”的发展情况蛮好,农村电商发展的主体是民间的互联网公司,政府旨在提供良好的配套政策与相关支持。因此可以说,政府的投入是在为农产品上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农村电商,各县市最大的愿望是助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近两年,不少县市都下足了功夫扶持本地农村电商。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就有一家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名叫雷阿哥。该企业为农产品供需提供一个线上的平台,全县12个乡镇都开了网店,总计30多家,大家一起利用雷阿哥网上商城销售农产品。县政府还规划了电子商务一条街,所有网店都可以免费在街上开设线下展示店。但一年后,一条街上只剩下了雷阿哥,其网上商城的162种产品销售量也不尽如人意。政府的扶持行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电商,我觉得它也是一种流通模式,它是一种平台,但是网上又是海量的信息,怎么让他找到你,只有你这个地方有名气了,某个地方很好了,他才知道他才会去找,否则他怎么知道你有这个东西呢,为电商而电商那就惨了。”
因此可以说没有龙头产业,只有龙头电商,依靠小而散的众多农产品,想做好很难。那么,地方政府通过发现特色农产品电商是否就可以?贵州省印江县在贵州省最早创建了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他们大力发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但网上销售依然不行。当地的特色产品已经被外地客商收走了,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而且不成规模。虽然也开通淘宝中国特色馆,但基本已名存实亡。由此可以看出,有特色产品,没有规模和品牌,发展电商也是一句空话。
然而,通过电商将农产品做得风生水起的也不在少数:福建省长汀县把索河田鸡在网上卖得红红火火,生长期5个月的小母鸡售价可以达到158元,而生长期一年的公鸡可以卖到328元,这么高的价格居然有不少消费者买单。赣南脐橙线上的经销商家也达到了4000多家,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那么在这其中,政府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据介绍,为了保护纯种的河田鸡种苗,当地政府建设了祖代繁育场,向养鸡专业户提供正宗的父母代种苗,经过多年努力,使得河田鸡的种群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河田鸡种群,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品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努力,让河田鸡独树一帜,避免了农产品的同质化。同时为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使产品优质优价,从养殖到屠宰加工,各环节都严格监管质量。这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最好的背书。
赣南脐橙可以算得上是全国知名的农特产品,这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广。为更好地销售产品,每到收获季节,政府就鼓励并组织果农、经销商到全国各地去搞展销,赣州每个县市区主攻一两个省市,政府帮助搭台,果农、经销商则推销自己的产品,免费派送,先尝后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赣南脐橙已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公共品牌,地方政府对赣南脐橙品牌的扶持,让电商推销产品容易了许多。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农村电商专家魏延安指出,政府的背书与扶持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起步的时候。任何一个农产品生产主体都难以承担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任务,这只能是政府来牵头,来率先投入。对推动品牌农产品市场走向全国市场的过程中,更需要政府的背书和站台,而且是持之以恒的。
因此,可以说,整个农产品电商最终还是要靠政府、平台、网商、生产主体、服务商等多方面的协同来实现有序上行,这既是对政府战略眼光的考验,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区域经济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