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
森林城市建设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城乡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的创新实践。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畅谈森林城市建设,谈看法、聊经验、提建议,为推动森林城市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目前,全国有180多个城市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其中有118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有26个省区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森林城市建设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感。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陈聪聪说:“建设森林城市非常好。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一个绿色的环境。当森林城市越来越多,更多的森林走进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就会大大改善,人们就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生活质量也将大大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田黎明说:“创建森林城市,每一位公民都要参与其中。城市需要森林,绿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更多的绿色才能使国家更美丽。把每一座城市变成一个绿色花园、一座森林城市,这应该是中国人的梦想,要从每个人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身体力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已经成为一个平台,目的是打造符合百姓期待的良好生态环境。森林城市创建要真正改善环境,让这个响亮的品牌直入人心,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说:“森林城市建设得到了各省市的热烈回应,森林城市概念已深入人心。通过创建森林城市,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一座城市有没有生命力,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森林。没有森林、没有绿色,城市就没有活力。”
2004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正式启动,10多年来,创建城市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目前,全国已有118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据统计,森林城市建设期间,每个城市年均新增森林绿地面积超过20万亩,折合新增城市森林覆盖率近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说:“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重庆主城区立足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依托两江四岸四山,实施城市森林系统、公园系统、单位绿化和立体绿化,在城市各组团之间建设森林隔离带,着力构建两环多带的城市绿化大骨架,形成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景观。其他区县的森林城市建设则依托城周山头、护城河、主次干道、城市公园、主题广场和居住区重点实施,构建起生机盎然、健康宜居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说:“江西森林覆盖率为63.1%,位居全国第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61%。全省有41个县市创建了省级森林城市。11个设区市中,成功创建7个国家森林城市,今年将再力争创建3个国家森林城市,到明年再积极创建1个,届时,全省将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创建森林城市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共建共享生态成果,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森林城市创建,不是上级压给的任务,它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大家都争先恐后。”阎钢军说。
“森林城市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态福祉和幸福指数的有效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说,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已成为中国政府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
江泽慧说,城市森林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森林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进人体身心健康、美化城市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通过森林城市建设,努力建成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为城市营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优美完备的生态空间。
一是注重创新森林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协调完备的自然生态系统。要注重林水结合,用近自然森林理念指导森林城市建设,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整体性、功能自调节性、景观配置协调性和连通性以及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布局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出发,整合城市人工林地和城市郊区、卫星城镇、中心村自然林地或绿地于一体,最终在整个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全面构筑起近自然的和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二是创新森林城市建设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建设格局。城市森林绿地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态福祉。要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形成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是创新森林城市宣传推广,丰富森林城市文化内涵。要全面普查、收集、整理城市发展和环境变迁中,居民生活、生产、人居、宗教等人文历史中蕴含的与森林、树木相关的生态文化,构建和完善城市森林文化和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同时开展城市森林生态文化载体建设,重点加强生态文化示范基地、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村、森林人家、森林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主要生态文化载体的建设。
四是创新城市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森林城市发展经验与成果。要搭建好森林城市建设交流的国际平台,努力推动可持续城镇化森林政策对话,鼓励和支持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决策管理者和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到森林城市建设的政策对话中,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为全球城市治理贡献森林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