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互联网+农机之路有多远
王艳红
全球农机工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每个环节。我国农机工业才刚刚步入这一场变革之中,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近期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东方红-LW4004”重型拖拉机作为唯一的农机装备代表,与“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模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模型等众多高科技成果同台展出,在农机行业传为佳话,成为无数农机人的骄傲,也极大激发了农机人的自信心与使命感。
农业机械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装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来提档升级,补齐短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以中国一拖为代表的极少数企业通过提升设计智能化、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等智能化水平,如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制造过程数控化,大幅降低了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等,在个别方面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机工业与世界先进农机工业相比,整体处于跟跑阶段,在产业组织、制造水平、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产业组织方面,国外已是集团化运作,从数字化设计到高端制造,形成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的全产业链;我国的农机工业共性技术缺失,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在制造水平方面,国外是数字化设计,柔性制造,开发周期短,可靠性高;我国农机企业大部分还是沿袭传统的设计制造方法,产品开发周期是国外的1~2倍,而可靠性水平仅是国外的1/3左右。在技术水平方面,国外农机产品是智能化技术引领,复式联合精准作业,节能减排;我国农机产品是单一作业环节为主,半机械化为主导,能源资源消耗大。
全球农机工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每个环节。我国农机工业才刚刚步入这一场变革之中,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农机装备制造业将向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将为农机装备制造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互联网+农机工业将推动农机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推动农机工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推动农机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农机工业创新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效率,提高生产制造信息化水平,通过搭建农机智能化生态圈,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全面质量管理。
但目前在农机行业内,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智能制造应代表无人化;只要实施了各个软件系统,实现底层全自动化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可以解决所有的质量问题。
对此,业内专家解释,智能制造在于人机协同,无人化不是目的;智能制造是硬件系统、各软件系统的集成与协同,并体现先进工艺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对生产过程实施真正有效、快速的运行管理;没有智能制造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智能制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