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芸娜,郄玉石,谢志程
(1.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2.河北省燕京理工学院,河北燕郊 065201)
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
——以采茶舞为例
赵芸娜1,郄玉石2,谢志程2
(1.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2.河北省燕京理工学院,河北燕郊 065201)
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校和当地有关部门开始研究并推行“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的活动。特别是在一些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如广西、贵州等地,这项活动已经开展得颇具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的采茶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舞蹈,其来自于生活实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体育功能,是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的很好载体。本文以采茶舞为例,对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进行阐述和探析。
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采茶舞;路径探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有利有弊,现代文明固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先进理念和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但是其也快速冲击并侵蚀着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空间,特别是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日益式微,甚至有的已经到了濒临消失的地步。而作为传承文化的学校,理应肩负起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责任。采茶舞作为我国传统民族舞蹈的重要代表,不仅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和体育教学功能,同时还蕴含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说是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极好载体。
我国的采茶舞历史久远,分布地域较广。据考证,其发源于明朝中期的江西一带,是江西产茶区的采茶女们在劳作时的即兴创作。采茶是一项繁重而枯燥的劳动,为了提高效率,采茶女们会在劳动时互相唱歌取乐,这被人们称之为“采茶歌”。后来当地艺人根据这些歌曲,结合采茶女们采茶时的动作和姿态,加入了诸多动作表演,以及一些道具,后来便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采茶舞”。到了清朝中后期,采茶舞这种传统舞蹈流传到广西、广东、福建以及湖南等地。
无论是江西的采茶舞还是广西、广东等地的采茶舞,其最常见的表演技巧可以归纳为三种:矮子步、单袖筒以及扇子花。矮子步在采茶舞中最为常见,舞蹈者在进行表演时,会将双腿朝前微微蹲下,后脚跟稍稍抬高,踩着步点向前慢慢挪动。矮子步来自于采茶女上山采茶的动作,其最大的要求就是要有神韵,轻盈但又不飘忽,柔和但又有气度。扇子花,顾名思义就是在表演时加入扇子道具,利用扇子的飘逸和洒脱,增加舞蹈的表演张力。单袖筒同矮子步一样,都是来自于采茶时的动作。单袖筒模仿的是采茶时一只手采茶,另一只手擦汗或者是放下茶叶的姿态,再加入一些其它的动作进而形成的舞蹈形式。
由于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其来源也是人们的生活实际,这就让采茶舞的动作跟人们生产劳动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十分相近,难度不高,既好记好学,也容易模仿。校园体育的教学对象是广大的学生,他们与舞蹈专业的学生相比,无论在身体的柔韧性还是在身形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很难做出那些专业舞蹈的动作。而采茶舞简单易学的特点,很适合广大的学生去学习和模仿,可以在短时间内学成。
采茶舞的起源能够往前推到15世纪的明代中叶,是唐宋时期从中原地区移居到江西的客家人创造的文化艺术。采茶舞的腔调、发音、歌词、舞姿,蕴含了客家人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我们民族千百年以来在社会人文以及历史演变的绝好载体。在当前我国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是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本身的教育,这本无可厚非,因为体育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但是,体育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身体素质的范畴,而是应当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历史文化知识的融入,能够更好地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内涵。采茶舞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就十分适合进行校园化的改编。另外,在各类学校尤其是一些高校里进行采茶舞的校园化,其受众群体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学生,他们更容易被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一些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我国不同的省份,而他们毕业后也会各奔东西,去往不同的城市,无论他们去哪,都会把采茶舞等民族传统文化带到哪里,在有意无意间进一步传播出去,从而让更多的人知晓和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首先,将采茶舞这种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校园化改编,可以让学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正规而有效。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都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不太规范,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将采茶舞这种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校园化改编,一方面可以填补学校体育课程的空白时间,让学生们有事可做,不会闲下来。另一方面,采茶舞简单易学,并且具有很好的健身塑形功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将采茶舞进行校园化改编,可以在很多程度上弥补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硬件方面的不足。我国地域辽阔,尽管东部较为发达地区的学校在硬件上已经十分完善了,但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如西部山区和西南省份的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经费上的短缺,很难有比较正规完善的体育设施,有的学校的操场甚至还是落后的土场。针对这一点,采茶舞的优势就显得十分明显。其对场地的要求很低,只要有较为平整的场地即可,甚至还可以在室内进行教学,所以也可以适用于一些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多变的地区。
另外,将采茶舞进行校园化改编,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采茶舞是茶文化的具体呈现和外延,其包含着内容丰富的茶文化精神。把采茶舞进行校园化改编,不仅可以用其进行体育教学,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们传授我国的传统茶文化精神。我国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哲学思想,包含了“修身养性”以及“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儒家价值观念,这能够引导学生们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社会联系起来。茶文化同时也包含了“天人合一”和“禅茶一味”的哲学理念,这两种思想来自于道家和佛教。这对于学生们来讲也大有裨益,可以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并且乐观,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灰心丧气,在取得成功时也不会洋洋得意,而是始终秉承淡然且积极的心态。可以讲,通过采茶舞来进行茶文化的校园普及,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型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感染和引导作用,对他们培育和建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很有帮助。
首先,要做到纳入特色动作元素。采茶舞的一个特点,就是其舞蹈动作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采茶舞源自于采茶时的劳动动作,是采茶女采茶的一种艺术化表现,因此一方面其具有轻盈飘逸、柔和优美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蕴含了古代底层群众的审美取向,有着节奏明快、刚柔并济的特质,如燕子翻身、十字步等动作。这就让采茶舞不仅好看,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健身作用。因此在将其校园化改编的过程中,就要突出其在动作元素上的特色,要做到保持其基础性动作的不走形。因为基础动作是舞蹈的源头,承载着采茶舞最原始的历史和文化基因。要改编时,要把这些易于改编的基础动作充分利用起来,如矮子步、扇子花等。同时,还要突出采茶舞在体育功能上的特点。前文说过,采茶舞有着节奏明快、刚柔并济的特点,这跟体育教学十分契合,因此在将其进行校园化改编时,就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科学规律,有针对性地选取那些能够健身塑形的延伸动作,让采茶舞的校园化更加直接而有效。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背后都是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浓缩着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其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动作展现方式、道具等内容,其实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另类呈现,采茶舞同样如此。因此,在将其校园化时,一定要注重融入更多的地域文化元素,譬如说,一些物态文化元素,如花篮、手帕、扇子等,都是古代先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其融入采茶舞,不仅更加完好地保存采茶舞原汁原味的特色,同时也能让人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古代风土人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采茶舞还有其它一些地域文化元素,如制度文化元素、行为文化元素、心态文化元素等。再拿制度文化元素来举例,采茶舞的制度文化元素包括了动作规则、礼仪规范、组织规范等内容,这些元素严谨有序,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对规范学生认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有好处,因此我们在改编采茶舞时,应当融入更多的地域文化元素。
采茶舞产生于民间,传播于民间,是古代群众在劳动之余的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让人们放松身心。如果我们将其进行校园化的改编,就应当让其从单纯的休闲娱乐功能上升到体育健身的高度,因此就要在改编的过程中遵循体育健身规律和运动科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一方面,要采用适度的运动量,在采茶舞的动作、频率、力度以及幅度上面做到科学而适当,强度不能过大,过大容易让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而强度也不能过小,过小则起不到健身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据研究,最恰当的体育健身,应当让人们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次到150次之间为最佳。但假如没有这样的测试工具,那么可以用呼吸状况来做大致的监测,适当的锻炼强度让学生们呼吸不会那么紧促,可以保持正常的交谈。因此在将采茶舞改编时,要按照这两条标准,做到科学而适度。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编。比如说,在一些中学和小学,学生们的年龄就决定他们不可能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因此就要为他们改编一些相对简单的动作。又比如说,对于一些高中生或是大学生来讲,他们对知识文化的认知程度更高,也有着更加敏锐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将采茶舞校园化时,可以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此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人文修养和知识文化水平。
[1]刘洋,张振军,民族体育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
[2]林晓光.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认识与实践问题刍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8):87-89.
[3]肖灵.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1):32-36.
[4]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776-777.
[5]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78-82.
赵芸娜(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休闲。
郄玉石(1986-),男,河北保定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谢志程(1987-),男,河北廊坊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