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瑾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从宏观角度谈茶叶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
武 瑾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当前,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渐旺盛,尤其是近两年这种需求呈现出井喷之势。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在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的同时,激发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本文从宏观角度谈茶叶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
茶文化;生态旅游;宏观角度;路径探索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休闲文化旅游的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各种“黄金周”、“小长假”以及带薪休假等政策的实施,为人们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假期保障。从近几年的旅游发展中可以看到,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的众多茶乡就应当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通过挖掘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并与自己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去大力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茶叶生态旅游是将茶产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兴业态模式,其本质是通过深度挖掘茶文化的物质内涵和文化内涵,把处于第一产业的茶叶种植、制作、体验等环节,与处于第三产业的观光、度假、教育等环节,通过茶叶生态游的载体进行整合包装。如此一来,既可以让以前处于幕后的茶产业走上前台,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另外也可以进一步拓宽旅游业的思路,极大地丰富其内涵。可以说,发展茶叶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将我国传统茶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出去,同时也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居民开始重视对精神文化世界的追求,我国的旅游业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二三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旅游业态,仍然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的局面,那时人们在旅游时,往往只会把重心放到一些著名景区上,去了看一看,拍拍照即可,很少会去从地域文化或是历史人文的角度去感受旅游的魅力。但是现在则不然,人们开始愈加重视旅游的深层次内涵,在旅游时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观看,而是更加青睐于“沉浸式”的旅游模式,也就是将体验、参与等环节加入旅游之中。这样的旅游模式可以让游客真正深入到其旅游目的地中,全方位地感受到另一种别样的生活,最终得到身心上的极大满足。从宏观角度看,这种旅游模式第一是注重个性化,也就是说针对不同游客的喜好和目的,开发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针对性,进而获得更加直观的旅游体验。二是注重参与性,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深入体验。它不再让游客置身事外,做一个单纯的观看者,而是将其变作一个参与者,深入到某种文化活动或是其它类型的项目中,这就让游客拥有更加深入和直观的感受。三是这种旅游模式更加注重在过程中的享受,而不再仅仅是为了最终的“看上一眼”。
在这方面,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具有很好的吸引力。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种植和制作茶叶的历史十分久远,并且具有很强的体验价值和观赏价值。因此,针对当前旅游业态的新趋势和新面貌,我们可以把茶叶的种植、采摘以及制作过程从幕后拿到前台,将其开发成一个单独的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去通过体验和参与,学习到茶叶的种植采摘及制作知识,这不仅会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得到身体上的满足,更重要的一点是能让他们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有更好的认知。
现在的旅游者,愈加重视对旅游过程中人文环境以及精神层面的享受。在这一点上,作为茶文化具体呈现的茶事活动则可以满足游客的这一需求。无论是茶艺表演,还是其它的一些茶歌茶舞,都蕴含了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所以说,作为茶叶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者,就不妨深入挖掘并整合这些资源,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喜好,把它们打造成形态各异、形式新颖的旅游产品,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是形成了很多具有地域色彩的茶艺表演和茶歌茶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之间也有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茶艺演出。它们在表演形式、穿着打扮、舞蹈和歌曲风格上都各具特色,代表着自己独特的人文背景和历史文化底蕴,这恰好就可以为茶乡生态旅游开发提供非常好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而在开发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茶乡也应当根据自身所在区域的人文背景和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契合自身的茶艺表演,并将其适度包装,开发出可以更好地去吸引游客并感染游客的茶事活动。
日本的动漫产业之所以闻名于世,日进斗金,除了其本身核心产品受到人们喜爱之外,依托于其产业链条上的一些衍生品和周边产品也是日本动漫产业的重要支撑。例如一些手办、玩具、cosplay道具、贴纸等,都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开发茶叶生态旅游,也应当借鉴日本动漫产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仅要开发出质量过硬、品种齐全的上游产品,更要在产业的下游发力,在开发终端商品和周边产品上多下功夫。我国的茶文化,一方面有很宽广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形态,可以说非常适合去研发一些创意十足的旅游商品。比如说根据茶叶自然属性而研发的茶糖、茶点心、茶饮料等,又比如说根据茶文化内涵而开发的一些工艺品、字画、模型、装饰品等。同时,诸如此类的旅游周边产品,其实很契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因为游客在即将结束其旅游过程时,往往会去购买一些既好玩又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带回家,除了自己保存留作纪念外,还会赠送给亲人、朋友以及同事。
茶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且对环境各方面的因素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茶乡一般都地处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一般都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这种独特的自然资源是发展茶叶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
从宏观层面来看,一种事物的意义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点,一种是能看得到的意义,另外一种是需要去思考才能感受到的意义。看得到的意义指的是这种事物的价值能够通过眼睛或是耳朵直接感受到,比如说乐山大佛、秦始皇兵马俑、传统音乐演奏等。而需要去品味和思考才能感受到的的意义则要更进一步,需要观赏者用心去感悟才能发现其价值所在,茶文化则两者兼备,如茶器、茶叶、茶歌茶舞均属于第一种,也就是能够被直接感受到,而譬如茶文化的精神之美和哲学内涵,则需要游客思考和品味之后方能领悟。因此,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可以把茶文化的这些内涵进行整合,能够更好地去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地去保护我们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可以使茶乡的一些文化景观和历史景观得到更好的保护。我国的茶文化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中,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入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此也就在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很多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景观,譬如说一些地方的茶庄、茶园、茶道等。因为茶独特的成长环境,就导致这些景观大多分布于一些深山中,又或是一些现在看来较为偏远的乡村里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景观很多都是无人问津,在风霜雨雪的侵蚀下,渐渐破败起来。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很多地方都大兴土木,在基础设施上发力,这就让一些文化和历史景观遭到人为破坏,被公路、工厂等现代设施代替。所以说,发展茶叶生态旅游,能够利用旅游业的兴旺,用市场之手去保护这些景观。因为游客愿意远赴这些深山或是偏远地区去旅游,为的就是品味文化,近距离感悟历史。进而促进当地人们重新审视这些景观,发现它们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主动去保护或是重新修复这些历史和文化景观。
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乡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也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既然是服务业,那么其各个环节必然离不开人的参与。从现实来看,我国广大的茶乡大多分布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风景秀美但是经济较为落后,特别是在人口文化素养上都与一些发达地区存有一定差距。而茶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需要大量的本地人参与其中,来增强其旅游内容的本地化,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而旅游业对从业者有着一些比较高的要求,如人文修养、知识储备等,因此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可以倒逼当地有关部门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旅游业也能打开当地群众同外部世界的交往壁垒,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可以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先进、更活跃的思想,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量和信息量也更加丰厚。另外,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可以让当地群众为了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去主动学习和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服务业的要求。
茶乡发展生态旅游,其目标人群应当宽泛一些,要努力吸引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以及不同喜好的游客。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的受众群体,去制定充满个性的旅游线路,去开发不同的茶文化产品。同时,还应当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发展茶叶生态旅游肯定会跟当地其它的文化资源产生交集。而对于此,就需要当地旅游部门对自己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从宏观上进行整体规划和包装,开发出一些形式新颖、别具创新的旅游项目。以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为例,其不仅拥有著名的普陀山云雾茶,同时也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如享誉海内外的普陀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普陀寺的历代禅师就把佛教与茶文化融合在一起,创立了著名的普陀佛茶。因此,当地在开发茶叶生态旅游时,充分发掘佛教和茶文化之间的渊源,并进行整合和包装,让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和佛教的高深。可以说,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广大茶乡在发展茶叶生态旅游时学习借鉴。
[1]陈照华.茶文化的概念、内容和传播[J].茶叶科学技术,2000(2):39-40.
[2]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6):58-61.
[3]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 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学报,2007(3):31-32.
[4]杨明.休闲与旅游调研导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5]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武 瑾(1981-)女,回族,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休闲旅游高尔夫俱乐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