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孙志勇 刘 俊 刘美娟 黄晓凤*
(1.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330032;2.青山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南昌,330029)稿件运行过程
鄱阳湖鸟类研究现状与保护对策
刘 鹏1孙志勇1刘 俊1刘美娟2黄晓凤1*
(1.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330032;2.青山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南昌,330029)稿件运行过程
鄱阳湖;鸟类;研究现状
鄱阳湖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一处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具有国际重要意义。随着对水鸟认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水鸟研究工作在鄱阳湖得以开展。本文对鄱阳湖鸟类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了归类总结。从物种资源、行为、栖息地、环境因素影响和其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之南,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一处水鸟越冬地,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至少有14种濒危越冬水鸟在此越冬,且在此越冬的水鸟中有27种以上物种种群,超过其全球种群的1%,其中,极危物种白鹤(Grusleucogeranus)在此越冬的数量达到其全球种群数量的98%以上[1-2]。为了保护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鄱阳湖目前共建立以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对象的保护区18个[3],随着对鄱阳湖作为国际重要水鸟栖息地认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鸟类研究在鄱阳湖得以开展。
本文选择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CNKI 学术总库和万方数据库作为文献查找来源,以鄱阳湖鸟类为论文题目、主题、关键词或摘要检索,并根据鄱阳湖最新的鸟类名录文献,对重要的物种单个检索。同时,在google学术搜索(http://scholar.glgoo.
org)、百度学术(http://xueshu.baidu.com)使用相应的拉丁名或英文关键词进行英文检索,下载并总结至2016年12月发表的有关鄱阳湖鸟类研究的文章。对检索的论文分析归纳为物种资源、行为、栖息地、环境因素影响和其他等方面,并对鄱阳湖鸟类提出保护建议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1 鸟类物种与数量
关于鄱阳湖鸟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17年 Gee等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鸟类调查[4]。
傅道言等第一次较为全面介绍鄱阳湖鸟类资源,记录鄱阳湖区鸟类为177种,其中,繁殖鸟类为118种[5]。随着诸多学者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资料截至2016年显示,鄱阳湖共有鸟类352种,隶属17目61科。其中,水鸟6目16科133种,IUCN受胁鸟类16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9 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 49 种[3]。而几乎同时,另一研究文献显示,鄱阳湖共有鸟类426种,隶属18目69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1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6种[6]。这2篇文献在目数、科数、种数及重点保护鸟类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鸟类调查及文献甄别。鄱阳湖越冬候鸟117种[7],越冬水鸟68种[8],繁殖水鸟18种[9],非繁殖陆生鸟类69种[10]。
鄱阳湖越冬水鸟上做了较多的专项调查,2004~2005年航调共统计到水鸟30种321 044只;2008~2009年航调发现水鸟44种,409 077只[11]。2011年航拍记录鄱阳湖越冬水鸟51种,59万余只,有14个种达到了全球种群数量1%的标准[12]。1998~2007年,涂业苟等用同步调查法研究显示,鄱阳湖有雁鸭类26种,年均10万余只,且2005年以来,雁鸭类数量达到35.7万余只[13]。2005年和2009年,吴建东等调查雁鸭类为17种[11],2011年,朱奇等调查雁鸭类为17种[12],2014~2015年,邵明勤等调查发现雁鸭类为18种[14],不同学者对雁鸭类种类及数量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调查时间较短,缺乏连续性的观察记录;二是调查地点没有覆盖整个鄱阳范围,而是选取某几个点进行观察,观察的雁鸭类种类及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鄱阳湖众多的保护区中,对鸟类资源本底调查较深入集中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数量为17.8万只和23万只,种类分别为53种、51种[15]。应钦等对该保护区吴城半岛鸟类研究显示,该地区记录到鸟类138种,隶属于14目47科[16],最近研究显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330种,隶属17目63科[17],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 205种,隶属15目45科,其中水鸟89种[18],鄱阳湖都昌候鸟保护区记录到鸟类14目43科169种,丰水期鸟类有36科96种,枯水期鸟类36科135种。其中,水鸟58种[19],谢光勇等记录都昌候鸟保护区夏季鸟类为12目39科119种,同时发现,赤膀鸭(Anasstrepera)、普通秧鸡(Rallusaquaticus)、鹤鹬(Tringaerythropus)、白腰草鹬(Tringaochropus)、灰鹡鸰(Motacillacinerea)、树鹨(Anthushodgsoni)和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等7种越冬候鸟[20]。鄱阳湖共青城区域资源调查显示,共记录鸟类12目41科96种,其中,非繁殖鸟类11目34科87种[21-22]。在鄱阳湖以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对象的保护区18个中,而涉及鸟类研究的保护区只有3个,绝大部分的保护区没有相关鸟类本底调查资料的报道,因此,需加大各保护区鸟类资源的监测,以便更好地掌握鄱阳湖鸟类资源状况,鸟类物种及数量消长。
1.2 珍稀鸟类种群波动
据文献记载鄱阳湖共有鹤类6种,分别为白鹤、灰鹤(Grusgrus)、白枕鹤(Grusvipio)、白头鹤(Grusmonacha)、蓑羽鹤(Anthropoidesvirgo)和沙丘鹤(Gruscanadensis)[11-12,15-16,23]。沙丘鹤和蓑羽鹤分别于1985年、2006年在鄱阳湖首次发现,而在以后观察研究中,未见该2种鹤在鄱阳湖越冬,可作为迷鸟[3,15-16]。因此,鄱阳湖共存的鹤类为4种。最近研究显示,白鹤、灰鹤、白枕鹤和白头鹤4种鹤数量分别为4 577只、8 408只、885只和302只。4种鹤主要分布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24]。调查还发现,近年来白枕鹤种群在持续下降,灰鹤种群逐年增长,鄱阳湖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灰鹤越冬的主要区域[12,24]。对以上4种鹤成幼组成研究发现,白鹤幼鸟比例最低为12.27%,白头鹤幼鸟比例为14.42%,灰鹤和白枕鹤幼鸟比例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20.46%和16.59%(2014~2015年数据)[25],而之前的研究显示(2012~2013年数据),白头鹤为29.22%,其他 3种鹤类成幼比例稳定,灰鹤和白枕鹤种群数量可能处于较为稳定或潜在增长状态[25-26]。李言阔等分析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种群数量变化,研究显示,该保护区1983~2011年冬季白鹤年最大数量的平均值为(2 130±153)只,种群数量整体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R2=0.454,F=22.441,df=28,P=0.000)[27];缪泸君等分析了该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1985~2011年,该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年际波动较大,且自1998年开始,越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8];金杰锋等对该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2007~2010年3个越冬期种群数量研究显示,白琵鹭在越冬期最大种群数量分别为 4 757只、10 385只和7 268只,并推测峰值之后种群下降的原因[29];同时,李佳等全年分析了1985~2011年该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该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为(4 632±470)只,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年际波动较大[30]。单继红等对整个鄱阳湖区1998~2010越冬白鹤种群监测显示,鄱阳湖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 108±849)只,2002年冬季达到最大值4 004只,从2003年开始鄱阳湖区越冬白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研究还显示,鄱阳湖2008年的冰冻灾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年冬季鄱阳湖区白鹤越冬种群的数量或者分布[31]。资料表明,鄱阳湖成为白鹤主要的越冬地,几乎整个白鹤全球种群均在该区越冬[32]。单继红等还对鄱阳湖越冬灰鹤种群进行了监测,鄱阳湖越冬灰鹤种群平均数量为(2 335±651)只,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2011年冬季记录到灰鹤7 640只[33]。而同时,鄱阳湖的另一项独立调查发现,2011年冬季鄱阳湖区灰鹤数量超过了8 000只[24]。黄小江等对鄱阳湖斑背大尾莺(Megaluruspryeri)数量调查显示,该物种炫耀雄鸟的数量为180只[34]。对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多集中于鹤类和白琵鹭,因此,应加强对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小白额雁(Ansererythropus)、黑鹳(Ciconianigra)、黄胸鹀(Emberizaaureola)等物种的监测。
白鹤平均集群大小(23.86±10.26)只(集群数N=104),白头鹤(6.42±1.63)只(N=98),白枕鹤(6.09±2.55)只(N=105),灰鹤(5.55±1.26)只(N=246)(2014~2015年调查数据)[26]。其中,白鹤集群数量明显增大,而其他3种鹤均降低(与2012~2013年调查数据相比)[25,35]。4种鹤类集群中均有少量孤鹤,占集群数的4%~8%。鹤类集群大小并不符合警戒行为对集群大小的预测[25-26,35],鹤类倾向于在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形成较大的越冬群体[25]。白鹤主要的行为有觅食(82.94%)、警戒(11.94)、理羽(3.52%)、游走(1.88%)、休息(0.15%)和争斗(0.02%)[36-37]。成年白鹤雄性与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而幼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与成年白鹤差异非常显著[36]。幼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取食(66.2%)、觅食(14.0%)、警戒(3.7%)、理羽(5.4%)、游走(3.6%)、其他(7.1%),在觅食、游走、休息和争斗行为上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性[36]。在草洲生境,白鹤与3种共存鹤类的种间竞争激烈,而导致该物种用于警戒的时间增加[38]。此外,不同的水深,对白鹤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39]。小天鹅的行为有静止(43.12%)、取食(27.44%)、运动( 16.82)、梳理(11.48%) 和社会行为(1.14%),静止行为高峰出现在7:00~8:00和17:00~18:00时段,取食行为高峰出现在16:00~17:00;取食强度的增加与冬季夜间长和气温低有关[40]。高水位下,小天鹅取食(52.6%)是小天鹅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各行为在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生境小天鹅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域生境以休息为主,在湿地洲滩生境以取食为主[41]。越冬期雁鸭类昼间的主要行为是觅食和静栖[14]。白琵鹭多以500只以下群体集群,且大多与苍鹭(Ardeacinerea)、大白鹭(Egrettaalba)、小天鹅等种类混群栖息[29]。通过卫星跟踪白鹤迁徙研究表明,所跟踪的白鹤,其越冬地都位于中国江西省的鄱阳湖,2015 年春季迁徙距离为(5 594.83±371.70) km (n=4),迁徙时间为(57.51±8.61) d (n=4),2015年的秋季迁徙距离为(5 366.66±61.19) km (n=4),迁徙时间为(51.52±9.68) d (n=4),春季与秋季的迁徙距离和时间差异不显著[42]。
鄱阳湖的水鸟生境总体处于比较重要的水平,子湖泊之间生境的重要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子湖泊生境重要性上升,自然保护区内子湖泊重要性高于保护区外[43]。Jiao等以4种鹤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更大面积的保护区和完整的保护体系要比现在的保护效果更有效(目前鄱阳湖被分割成18个保护区)[44]。不同越冬水鸟生境利用不同,小天鹅、鹤鹬和白琵鹭等水鸟以浅水生境为主,豆雁(Anserfabalis)、鸿雁(Ansercygnoides)和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以浅水和草洲生境为主,白额雁(Anseralbifrons)和灰鹤以草洲生境为主,白骨顶(Fulicaatra)和凤头(Podicepscristatus)以深水生境为主,红嘴鸥(Larusridibundus)和小(Tachybaptusruficollis)以深水和浅水生境为主[45]。在生境选择上,食物丰富性与取食可及性是白鹤选择取食地重要因素,觅食水域的水深一般在20 cm左右[46]。白鹤对不同类型觅食地具有选择性(P<0.05),对苦草(Vallisnerianatans)、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小节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为主的沉水植物型生境利用度最大[39,47]。浅水生境是白鹤的理想觅食生境,而草洲生境,来自人为、种间竞争等干扰较剧烈[38]。受洪水影响,白鹤也有在草地觅食的现象,以郁金香属(Tulipa)和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作为替代食物[39,48]。高水位极端条件下,迫使小天鹅主要在湿地洲滩生境活动的主要原因[41]。研究显示,浅水湖泊、草洲和泥滩是多数越冬雁鸭类偏好的生境[14]。灰鹤多利用稻田生境觅食,白枕鹤则更多地利用草洲生境[49]。开展白鹤等珍稀物种生态习性研究工作,对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及鄱阳湖生态保护意义十分重大。在食性方面的研究还有,如:苦草、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和下江委陵菜(Potentillalimprichtii)等植物地下块茎食物资源为冬季越冬鹤形目(Gruiformes)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苔草群落为雁形目(Anseriformes)鸟类提供充分的觅食场所。各种鱼类和螺蚌类也为鹳形目(Ciconiiformes)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50]。白枕鹤在湖泊浅水中挖掘马来眼子菜、水蓼、野荸荠(Heleocharisplantagineiformis)和东北菱(Trapamanshurica)等植物根茎为食[35],白鹤和白枕鹤食性类似,但觅食水深比鹤类深[43]。
鄱阳湖各种环境因素对越冬期水鸟存在一定的影响,诸多学者对其做出了的研究。白鹤时空分布主要受水位和食物的影响[47]。年龄、集群大小、天气和生境对白鹤的越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并对白鹤昼间时间分配模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36]。鄱阳湖越冬初期与末期的气候对若干年后白鹤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存在时滞效应,影响变化还可能与白鹤的性成熟年龄有关。越冬初期适宜气温可能有利于个体尤其是幼鹤的存活[27]。灰鹤越冬种群数量与10月平均最低气温以及10月平均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 10月平均最大风速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各月的平均水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灰鹤的空间分布与滩地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滩地面积是影响灰鹤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33]。越冬地气候条件对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该时滞效应可能与气候对幼体的影响以及东方白鹳的性成熟年龄有关,越冬初期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鄱阳湖作为长期越冬地的决策[28]。越冬期气候条件对白琵鹭种群数量也同样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但与越冬期当年冬季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无显著差异[30]。鄱阳湖不同的水位对候鸟的影响不同,高水位或低水位对不同的越冬候鸟产生一定的影响,平水位对候鸟越冬最为有利[51]。随着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52]。而Barzen等评估了鄱阳湖冬季水位控制在12 m、14 m和16 m(吴淞高程)时对水鸟群落的影响,发现不管水位控制在16 m、14 m或 12 m时都会对鄱阳湖越冬候鸟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53]。贾亦飞通过建立鄱阳湖水位-栖息地-越冬水鸟关系的耦合模型,发现维持鄱阳湖水鸟栖息地的冬季水位下限为8.2~8.8 m,其中,鄱阳湖旗舰物种白鹤的最优水位在冬季为 8.7~10.2 m[2]。胡振鹏等研究发现,枯水期鄱阳湖水位 14.18 m(星子站,黄海高程) 以上时,越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水陆过渡带将缩小乃至消失而丧失了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51]。而邵明勤等研究显示,鄱阳湖水鸟数量总体上与水位呈负相关关系,鄱阳湖部分区域的水鸟数量高峰出现在8 m左右,部分区域在10~12 m,当水位超过14 m时,水鸟数量均已降至最低值,仅为水鸟数量高峰时的0.7%~8%,说明水位超过 14 m时确已较难维持大量水鸟的栖息觅食[45]。以上水位对水鸟的影响程度可能与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生境质量差异可能会影响鄱阳湖鹤类集群大小[26]。风电开发对候鸟的飞行,栖息地及觅食存在一定的影响[54]。采沙,捕鱼,水污染,岸边植物的破坏对鸟类威胁很大[55]。
蒋剑虹等研究鄱阳湖水鸟共存机制显示,鄱阳湖鸟类的共存主要依赖物种的生态习性分化维持的,亲缘物种形态特征较为相似[56]。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上,分析其中Pb、Cu、Zn、Cd、V、Cr、Ni、As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小白鹭的富集,表现为:Cr和Cu元素构成富集作用,而水体样品中的各重金属在小白鹭食物样品中均存在富集,系数高达517.16~14 219.37[57]。也有学者研究,“堑秋湖”的存在对于扩大越冬候鸟的觅食和栖息场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58]。
6.1 保护对策
6.1.1 破坏性的渔业生产方式、相对频繁的洲滩放牧、采沙等人为活动,严重威胁鸟类的栖息[31]。社区经济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鄱阳湖区鸟类保护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为实现鄱阳湖渔业资源及湖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省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单位颁布法律法规,都明确禁止“堑秋湖”的捕鱼作业方式。但因经济利益,鄱阳湖中“堑秋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因此,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对鄱阳湖子湖泊分批轮流排水,枯水期延长“堑秋湖”时放水时间[58]。
6.1.2 目前鄱阳湖被分割成诸多的自然保护区,应努力破解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资源共享,建立保护区的联动保护机制及鄱阳湖候鸟的完整保护体系。
6.1.3 由于鄱阳湖各保护区内子湖泊存在管理权属界定不清等问题,导致水鸟栖息地功能下降。并且保护区以外的区域仍存在部分的保护空缺,因此,建议加强保护区以外的越冬候鸟保护力度,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水鸟栖息地恢复措施[43]。同时,协调鄱阳湖中各子湖泊的权属。
6.1.4 加强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候鸟专项保护行动等措施,加强保护力度,规范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时间、尺度和空间位置,规范当地群众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数量。
6.2 研究建议
6.2.1 鄱阳湖的候鸟种类及数量有上升趋势,需进一步研究鄱阳湖栖息地评价及修复研究,探讨鄱阳湖鸟类的环境承载力,如何合理利用鄱阳湖空间及资源。
6.2.2 虽然鄱阳湖有众多的保护区,但鸟类本底调查较为全面的极少,加强对鄱阳湖区鸟类及栖息地全面调查及珍稀濒危水鸟的专项调查,并加强长效的生态监测研究。
6.2.3 鉴于越冬水鸟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加强珍稀物种的监测,进一步研究鄱阳湖环境因素对其他水鸟的变动趋势,如鸻鹬类、雁鸭类和鹭类的种群变动规律。随着全球化气候不断升温,目前,夏季在鄱阳湖滞留的越冬候鸟逐渐增多,且部分(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东方白鹳等)已在当地繁殖,加强其滞留地的习性生态研究,滞留地与繁殖地的关联因素,探讨鸟类适应变化机制。继续深入研究鄱阳湖气候、土地利用变化、植被等对鄱阳湖鸟类物种迁徙和种群变动的影响。
6.2.4 加强鄱阳湖珍稀濒危鸟类的环志监测,研究其迁徙规律,尤其是迁徙的模式、停留期生态的关联效应;个体和种群对迁徙环境的变化,如迁徙鸟类对物候、风向、风力等变化,加强珍稀濒危鸟类的救护研究。
[1] Ji Weitao,Zeng Nanjing,Wang Yunbao,et al.Analysis on the waterbirds community survey of Poyang Lake in water[J].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2007,13(1/2):51-64.
[2] 贾亦飞.水位波动对鄱阳湖越冬白鹤及其他水鸟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3] 黄燕,李言阔,纪伟涛,等.鄱阳湖区鸟类多样性及保护现状分析[J].湿地科学,2016,14(3):311-327.
[4] Gee N G,Moffett L I.A key to the birds of the lower yangtse valley:with popular descriptions of species commonly senn[M].Shang hai:Shanghai Mercury Limited Print,1917.
[5] 傅道言,丁铁明,胡平喜,等.鄱阳湖地区山地丘陵的鸟类调查[J].江西科学,1989,7(2):32-43.
[6] 曾南京,朱奇,涂晓斌,等.鄱阳湖区鸟类种类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2(3):56-64.
[7] 徐昌新,阮禄章,胡振鹏,等.鄱阳湖越冬鸟类种群动态与保护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3):407-414.
[8] Shao Mingqin,Jiang Jianhong,Guo Hong,et al.Abundance,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variations of wintering water birds in Poyang Lake,Jiangxi Province,China[J].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2014,46(2):451-462.
[9] 吴建东,赵金生,洪元华.鄱阳湖的繁殖水禽[J].野生动物,2000,21(1):34-35.
[10] 石文娟,邵明勤,曾宾宾,等.鄱阳湖非繁殖期陆生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J].四川动物,2013,32(6):938-943.
[11] 吴建东,纪伟涛,刘观华,等.航空调查越冬水鸟在鄱阳湖的数量与分布[J].江西林业科技,2010(1):23-28.
[12] 朱奇,詹耀煌,刘观华,等.2011年冬鄱阳湖水鸟数量与分布调查[J].江西林业科技,2012(3):1-9.
[13] 涂业苟,俞长好,黄晓凤,等.鄱阳湖区域越冬雁鸭类分布与数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4):760-764,771.
[14] 邵明勤,陈斌,蒋剑虹.鄱阳湖越冬雁鸭类的种群动态与时空分布[J].四川动物,2016,35(3):460-465.
[15] 朱奇,刘观华,曾南京,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越冬期水鸟数量与分布[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8(3):52-56.
[16] 应钦,孙志勇,张微微,等.鄱阳湖吴城半岛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1):199-208.
[17] 曾南京,刘观华,余定坤,等.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统计[J].四川动物,2016,35(5):765-773.
[18] 刘信中,樊三宝,胡斌华.江西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9] 钱法文,李言阔,陆军,等.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13,48(4):537-547.
[20] 谢光勇,李言阔,李佳,等.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J].四川动物,2014,33(1):139-143.
[21] 戴年华,蒋剑虹,赖宏清,等.江西鄱阳湖共青城市区域鸟类多样性研究[J].江西科学,2012,30(6):733-739.
[22] 戴年华,邵明勤,蒋剑虹,等.江西共青城市鄱阳湖区域非繁殖期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1):19-25.
[23] 刘智勇,丁铁明.发现加拿大鹤在鄱阳湖越冬[J].野生动物,1988,9(6):45.
[24] Li Fengshan,Wu Jiandong,Harris J,et al.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cranes wintering at Poyang Lake,China during 2011-2012[J].Chinese Birds,2012,3(3):180-190.
[25] Shao Mingqin,Guo Hong,Jiang Jianhong.Population sizes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siberian crane (Leucogeranusleucogeranus) and hooded crane(Grusmonacha) in Poyang Lake Wetland [J].Zoological Research,2014,35(5):373-379.
[26] 邵明勤,蒋剑虹,戴年华,等.鄱阳湖4种鹤类集群特征与成幼组成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7,37(6):1777-1785.
[27] 李言阔,钱法文,单继红,等.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0):2645-2653.
[28] 缪泸君,李言阔,李佳,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J].动物学研究,2013,34(6):549-555.
[29] 金杰锋,刘观华,金志芳,等.鄱阳湖保护区白琵鹭越冬种群分布[J].动物学杂志,2011,46(2):59-64.
[30] 李佳,李言阔,缪泸君,等.越冬地气候条件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9):5522-5529.
[31] 单继红,马建章,李言阔,等.近十年来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与分布[J].动物学研究,2012,33(4):355-361.
[32] Bird Life International.Species fact sheet:Leucogeranusleucogeranus[DB/OL].[2017-01-22].http://www.birdlife.Org on.
[33] 单继红,马建章,李言阔,等.鄱阳湖区灰鹤越冬种群数量与分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4,34(8):2050-2060.
[34] 黄小江,林剑声,胡斌华.2008年春鄱阳湖区斑背大尾莺状况[J].动物学杂志,2008,43(3),120.
[35] 邵明勤,蒋剑虹,戴年华,等.鄱阳湖越冬灰鹤和白枕鹤的数量与集群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4):464-469.
[36] 袁芳凯,李言阔,李凤山,等.年龄、集群、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0):2608-2616.
[37] 张琼,钱法文.鄱阳湖越冬白鹤家庭行为[J].动物学杂志,2013,48(5):759-768.
[38] Jia Yifei,Jiao Shengwu,Zhang Yamian,et al.Diet shift and its impact on foraging behavior of siberian crane (Grusleucogeranus) in Poyang Lake[J].PLoS One,2013,8(6):e65843.
[39] 吴建东,李凤山,Burnham J.鄱阳湖沙湖越冬白鹤的数量分布及其与食物和水深的关系[J].湿地科学,2013,11(3):305-312.
[40] 戴年华,邵明勤,蒋丽红,等.鄱阳湖小天鹅越冬种群数量与行为学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18):5768-5776.
[41] 李言阔,黄建刚,李凤山,等.鄱阳湖越冬小天鹅在高水位年份的昼间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J].四川动物,2013,32(4):498-503.
[42] 李秀明,徐家慧,钱法文.卫星跟踪的白鹤春季和秋季迁徙路线[J].湿地科学,2016,14(3):347-353.
[43] 夏少霞,刘观华,于秀波,等.鄱阳湖越冬水鸟栖息地评价[J].湖泊科学,2015,27(4):719-726.
[44] Jiao Shengwu,Zeng Qing,Sun Gongqi,et al.Improving conservation of cranes by modeling potential wintering distributions in Chin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6,7(1):44-50.
[45] 邵明勤,蒋剑虹,戴年华.鄱阳湖非繁殖期水鸟的微生境利用及对水位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6,35(10):2759-2767.
[46] 胡振鹏.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生境特性及其对湖水位变化的响应[J].江西科学,2012,30(1):30-35,120.
[47] 孙志勇,黄晓凤.鄱阳湖越冬白鹤觅食地特征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0,45(6):46-52.
[48] Barzen J,Burnham J,李凤山,等.白鹤和其它食冬芽鸟类如何应急鄱阳湖特大洪水导致的冬芽短缺?[J].湿地通讯,2011(4):6-8.
[49] 蒋剑虹,戴年华,邵明勤,等.鄱阳湖区稻田生境中灰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与觅食行为[J].生态学报,2015,35(2):270-279.
[50] 王禹石,阮禄章,黄鹏,等.鄱阳湖越冬季节东方白鹳栖息地选择及保护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76-7378.
[51] 胡振鹏,葛刚,刘成林.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文过程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770-1779.
[52] 陈冰,崔鹏,刘观华,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块茎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J].湖泊科学,2014,26(2):243-252.
[53] Barzen J A,Engels M,Burnham J,et al.Potential impacts of a water control structure on th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wintering waterbids at Poyang Lake[R].Unpublished Report Submitted to Hydro-Ecology Institute of the Yangtze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Baraboo,Wisconsin: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2009.
[54] 贺志明.鄱阳湖区风电场开发对候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39-3042.
[55] Shao M,Zeng B,Tim H,et al.Winter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threats of Scaly-sided Merganser Mergus squamatus in Poyang Lake Watershed,China[J].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2012,44(2):503-510.
[56] 蒋剑虹,陈斌,邵明勤.鄱阳湖越冬水鸟共存机制的初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3):257-262.
[57] 夏秋烨,倪才英,赵中华,等.鄱阳湖夏候鸟小白鹭对环境样品中重金属的富集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1):1540-1544.
[58] 齐述华,刘影,于秀波,等.“堑秋湖”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栖息地功能影响的辨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增刊):18-21.
Poyang Lake;Bird;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 on Bird in Poyang Lake
Liu Peng1Sun Zhiyong1Liu Jun1Liu Meijuan2Huang Xiaofeng1*
(1.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Nanchang,330032,China;2.Qingshanhu Country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Nanchang,330029,China)
Poyang Lake i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wintering site for migratory birds on the East Asia-Australian flyway.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birds at Poyang Lake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water birds.We reviewed papers published related to the birds of Poyang Lake.We summarized the main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from the aspects of bird resources,behavior,habitat,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bird in Poyang Lake.Here we discuss long-term bird monitoring,habitat rest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the mechanism of bird adaptation to changing environment factors,and rescue research on endangered species.
2017-03-07
修回日期:2017-04-25
发表日期:2017-11-10
Q958.1
A
2310-1490(2017)04-675-07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20153BCB22007)
刘鹏,男,32岁,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E-mai:liupeng19850516@163.com
*通讯作者:黄晓凤,E-mai:hxfwel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