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渗透德育小策略
一、善于结合,于知识传授中渗透德育。如,我在教授10以内数字比较大小一课。在运用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0~9十个数字各自意义,并在确立大小多少概念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了《0与9的争吵》这则童话,讲述0与9比大小,9自高自大,而0通过与1合作而大于9的小故事,使初入校园的小学生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并教导他们“做人要谦虚,做事要团结”,为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勇于拓展,于课外历练中渗透德育。如,在美术教学中讲授《可爱的蚯蚓》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不知蚯蚓为何物,便决定带学生去挖蚯蚓,进行一节生动的实践课。有的孩子挖到了,却不知是不是;有的知道是,却没有胆量拿起来;还有的根本不会用工具,不知道怎么挖。一节课,我教孩子真正认识了蚯蚓,更教他们要重视实践、要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基础上(知道蚯蚓不会咬人、无毒等)敢于冒险、要热爱劳动。
三、精于引导,于班队活动中渗透德育。我重点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各种“争章夺星”教育活动。多年来,先后组织了“我心中的祖国”“我为神七骄傲”等主题演讲活动;“我和乌鸦比感恩”“我是社会小主人”“假如我是校长”等征文比赛;“我爱我的家乡”“我们的节日”等绘画书法展览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不断对学生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品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我还把一些班队活动课交给学生自主安排设计,从课堂设计到课堂组织,从活动主持到纪律维持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感受老师的辛苦,感受遵规守纪对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林甸县实验小学 吴艳芳)
关注和教育留守学生“四法”
1.情境感染法。自卑的留守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和“文饰性”,认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诉说心中的苦闷,所以我们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怨恨,充满平等和友爱的环境。
2.榜样示范法。青少年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J生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虽饱尝家庭的不幸,但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3.自我欣赏法。班主任应帮助他们欣赏自我。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如在球类、棋类、歌咏比赛中,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委以重任法。心理自卑的留守学生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总是渴望受到尊重。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发挥他们的才能,如担任科代表、主持文体活动或管理班内其他事务等,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湖北省十堰市谭家湾镇十方院村小学 陈龙才)
立体“优”读,亲近经典
1.课内和课外整合。学生语言的生成一方面来自于朗读和背诵,另一方面来自于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细细欣赏语言,咀嚼语言,玩味语言的妙处,学习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批注阅读,个性阅读。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聆听人类生动、富有变化的语言。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指导学生划一划精彩段落,写一写阅读感悟,抄一抄优美词句。学生在与大量的语言材料接触中学习鲜活、灵动的语言,在潜心阅读中丰富内化语言。
2.推荐和自主整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指导学生分年段、分层次由浅入深阅读。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必读5本经典书籍,选读10本其他书籍。增加趣味,增加阅读的数量,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系列中外名著的推荐,学生阅读水平在提高,词汇在丰富,阅读能力在螺旋上升。除了推荐的阅读书籍,还需要学生自主地潜心阅读。灵活多变的课外书籍个性迥异,风格独特,或幽默,或灵动,或深沉,或内敛。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自主阅读,快乐阅读。
3.专题和拓展整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好一本书,还要读好系列书,这样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会有更深的感悟。如有的学生对电影《哈利·波特》感兴趣,可适时向学生推荐《哈利·波特》系列书。读完系列书后,作者那充满奇特想象、善于变化夸张的语言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学完了《恐龙》一课,学生对恐龙的兴趣还很浓厚,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书籍,再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恐龙。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学用了语言,一举两得。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孙洪伟)
让学生互批作文,作文不再难
一、激发兴趣,引导互改。教师可引导学生互改作文,让学生来当老师,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批改前,制定一个基本的评改标准:照写作提纲,立足全篇,从审题、选材、确定中心到组织材料,看看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命题是否妥当等。通过反复训练,教学生互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使学生有规可循。初次修改,要求学生先从语言修改人手,着重考虑词语是否用得准确,结构是否合理,句与句是否通顺等。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批改,并写出批语。
二、区别要求。分类互改。教师可按学生习作水平分为三类,然后把三类不同类别的习作互调互改。让一类学生(上等水平)改二类学生(中等水平)的作文,二类学生改三类学生(下等水平)的作文,三类学生改一类学生的作文,并提出不同的批改要求。一类学生可了解水平较差的作文的不足之处引以为戒。二类学生可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对写作文充满信心,也能通过一类学生的批语,找出自己的不足。三类学生能够逐步向二类学生靠近,更能在批改一类学生的作文时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创作佳作的强烈愿望。如此,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有效的。
三、让学生“改”中学“写、读、思”。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被改作文进行反复阅读,这一过程涉及到了习作的中心、结构、顺序、方法、语言等多方面的信息。学生通过别人习作的阅读分析,把信息提炼出来。这一信息的提炼过程,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同时,学生互改作文,找错选优,对同学文章的修改,也是他们对自身的一次洗礼,能找出差距,也可以发现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
(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小学 陆秀敏)
指导学生造句出新三小招
第一,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尽量别出心裁。我平时要求学生: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例如:用“做客”造句,刚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做客。”有少数学生写出更为具体的句子。我启发学生:“这个同学哪里写得好?他在造句时增加了什么内容?试一斌,你能不能也加一些内容?”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造的句子就会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思路就会开阔起来。“阿姨,你愿意到我家做客吗?”“做客一定要讲礼貌,不能随便翻人家的东西。”“小鸟在枝头叫着,好像在欢迎朋友们来做客。”
第二,在感情色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是褒义词,又可以是贬义词,对于这类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从感情色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对它的褒义很少用到。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纷纷发言:“经过我的努力,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妈妈夸我真棒,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
第三,在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可以造陈述句,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也可以造拟人句,甚至夸张句。例如“敬佩”这个词,有学生说:“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真让我敬佩。”我给予肯定后提示他们能不能换一种句式。于是就有了“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怎能不让我敬佩呢?”“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我不得不敬佩他。”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王桂芹 丁维升)
科学提问,提高阅读训练效率
1.提问要有启发性。初学课文,提问要有概括性;讲析课文,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提问要有深刻性。例如,学习《西湖》,通过初读课文,提出问题:课文写了西湖的景色有哪些特点?这样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讲读西湖的水的特点时,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比较、特点、感受”结构形式,再让学生运用此方法自学第三节。在学习全文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这样陶醉于西湖的美景之中?以此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中心。
2.提问要精练。要“问”出知识内涵,要“问”出知识本质,要“问”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如教《桂花雨》时,学生自学“摇桂花”部分,提出问题:为什么摇桂花对作者是件大事?作者是怎样摇桂花的?这样的问题既扣住了课文的内容,又挖出内涵。
3.提问要有度。坡度,是指提出的问题难易恰当,既合学生的“胃口”,又能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扩大阅读训练面。广度,是指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度,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刻性,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段,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安徽省灵璧县实验小学 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