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 常珊珊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存的土壤。现实中的人物离不开其所在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专题片中的人物亦是如此。学生时代,我们写作文时老师经常会强调,要善于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这个写作上的表现手法同样也适用于党建专题片创作。
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委组织部制作的优秀党建人物专题片《民营企业里的“博士书记”》,讲述了浙江著名民营企业传化集团党委书记陈捷全心全力打造服务型企业党组织,从而凝聚人心、创造效益、赢得企业职工真诚拥护的故事。片子在塑造这样一位有作为、接地气的党建先锋人物时,灵活运用镜头画面来表现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的描写,将人物塑造得丰富细腻、活力十足。
第一“境”:自然环境。人物的活动首先要依附于鲜活的自然环境,否则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刻画自然环境,能够将人物的形象、个性、精神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或蓝天白云,或绿树红花,自然界中的万千景物都可以入镜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和渲染氛围的元素。用镜头去聚焦自然环境时,可以根据人物故事的不同需要选择大特写或者远景,也可以运用航拍全景或者调节焦距来不断变换景深,并通过巧妙布光来放大自然环境的修饰作用。我们拍摄党建典型人物,如果能使人物与自然环境和谐辉映,那么典型人物形象就会更深入人心,人物的个性特点也会得到充分诠释。在《民营企业里的“博士书记”》一片中,当介绍到主人公陈捷十分注重员工的心理辅导工作而经常会找有情绪波动的员工谈心时,有意将此类的场景都设置在企业的花园内、凉亭下或者林荫小路上。如此轻松惬意的自然环境既烘托出主人公在员工心目中的亲切形象,又表现出主人公擅于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党建工作中去的得力工作方法。
第二“境”:社会环境。准确地讲,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其实就是人物生活、工作的客观环境。对于党建专题片来讲,典型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都根植于其工作的沃土,通常以人物对工作的热爱和无私为内核展开叙事。因此专题片在摄制过程中,一定要有对人物工作环境的交代,而且要巧妙地、精当地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清楚,让观众在工作环境的镜头铺垫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培育人物品质的土壤。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环境属于背景信息,不宜在片子中占用过多时长分量,以免喧宾夺主。在《民营企业里的“博士书记”》片中,主人公陈捷作为生产日化产品企业的党建带头人,将党建工作当作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的重要抓手,激活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内生动力。镜头中展现的诸如工厂内大型机器轰鸣作业、工人认真工作等画面,都为说明主人公“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和做法进行了场景铺垫。
第三“境”:人文环境。“红花还得绿叶衬。”党建人物在镜头中不能孤立存在,其身上所具有的典型精神也同样不能突兀地表现,而应结合典型环境循序渐进地加以揭示。要凸显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重要作用,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让环境更紧密地与人物的形象“同频”,为展示出人物所具备的精神提供鲜活土壤。因此,在专题片中营造典型人文环境要更加细致,注意环境的前后逻辑关联,使环境描写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绿叶”使命。《民营企业里的“博士书记”》开篇第一个情节,就是主人公按照惯例去活动室召开党员生活会,一进门,在黑暗的房间中首先看到的是精心准备的生日蜡烛,原来是党员们要为主人公过入党三十周年的政治生日。这样生动的开头既表现出党日活动的形式鲜活和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又与主人公的党建带头人身份非常契合。而在片尾的最后一个镜头,主人公在党课后带领党员们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言,寓意带头践行党员使命,这一幕场景与片头相呼应的同时,更有力地凸显出主人公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