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林
读现代传记文,有两法——按文法读和按考法读。
所谓“按文法读”,就是遵循文章的脉理读。虽文无定法,但不同文体仍有其相对固定的写作形式、内容和手法。《云淡风轻说废名》为评传。评传者,以叙述传主生平事件为经,以作者议论评价为纬,经纬交错。读文时,顺乎文理,圈点勾画,精简高效地把握文章内容,是为“按文法读”。
所谓“按考法读”,就是参照考纲标准有的放矢地读。考纲之于传记文考查能力的表述简言之为“概括”与“评价”。“概括”,即对传主进行性格概括、事迹或功绩概括、原因概括、关键词概括。此文可围绕“孤独”“云淡风轻”作关键词概括。“评价”,即对文本的社会功用、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表达自己的看法。读文时,入乎其内,概括要点;出乎其外,评价境界,是为“按考法读”。
按文法读。
《云淡风轻说废名》以标题为绳围绕传主的生命状态、人格魅力,来截取相关的横截面——典型事件,以议促叙。文章由叙述周作人风趣幽默的肖像描写引入,状其相貌之奇,以引起读者兴趣。再以2009年我之所见学生对于废名的全然陌生一事引出学界态度的“冷暖不均”,以顺势在⑥⑧段中介绍废名文坛建树之高和与时代龃龉的孤独,后文则循此展开对此种反差巨大的孤独的原因追踪。
作者对其“孤独”追踪采用了“织锦法”,将“孤独”一条性格线和“冲淡”一条文风线纵横交织,叙议结合,文理细密。⑨⑩段叙隐忧诞生孤独,议孤独造就文风。⑾论禅宗丰富孤独,悟道磨砺文风。
⑿段至后文,作者沿性格线继续前行,着重议论评价。⒁简叙废名因佛而怒,与挚友熊十力大打出手又患难与共的趣闻,以示先生随性坦荡、孤独而不封闭的人格魅力。⒂段叙穿着并横比古人,以白色喻其君子高洁之风。⒃段忽又重弹“孤独”这一旋律,一句“废名其实并不完全孤独”将文章带入对传主影响的解读,赞其对后来文人精神世界的构建之功。再引述他人之于废名人格的盛赞,总结扣题,首尾圆合。
按文法读,如庖丁解牛,是我们快速阅读文本、提高阅读效率的可行方法。
按考法读。
考法亦遵从文法。概括内容题往往对应文章的叙述事件、现象部分;评价探究题往往对应议论抒感、挖掘人物精神部分,循序渐进。此文重在品人。言其“孤独”多叙事,评其“云淡风轻”多议论。
从概括的层面读就要深入文本,咬住“孤独”不放,学会提问:废名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废名孤独的原因有哪些?先看其一,废名的“孤独”表现在②~⑧段,主要表现在外界评价、职业特点两个角度。2、3、4段可概括为大才磐磐却不为外界了解;6、7、8段为作家职业的冷寂孤独。再看造成废名孤独的原因,信息范围为⑨~⑾段,主要表现在自身经历和他人影响两方面。⑨段为求学时代的自惭形秽;⑾段为紧追老师踵武,参禅悟佛。综合来看,作者在叙事部分始终遵照向内与向外的两种思路,全面探究其孤独之表里。
从评价的层面读则要跳出文本,高屋建瓴,思考“云淡风轻”的人格内涵及这种人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承继影响,和当代背景下之于和谐社会的意义。废名的“云淡风轻”从⑿~⒆段来看,实则为恬淡、率性、潇洒、高洁等内美的和鸣,不汲汲于名利,自疏于喧嚣尘壤之外,自有一份脱离了烟火气息的清新飘逸的林下之风。这样的人格在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里近乎是必备元素。文章借废名着装对白色的喜好表现了这种传承:“汨罗江畔屈原的头巾、阮籍的玉佩……”但时至当下,被各种观念挟裹的我们却很难拥有像先生一样的冲淡平和的心境。对物质的攫取,对得失的耿耿于怀,就连作为传统文化承继者的学术界,也浸润着浮躁功利气息,所以,以先生为榜样,继前人之踵武,意义深远。
如此按文法读,按考法读,梳理与思考并重,吃透文本与延伸拓展双管齐下,文章自可读出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