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2017-02-06 17:39任振学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

任振学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西美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刺络放血拔罐;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中医认为肩周炎与局部气血不足、风湿邪侵,外伤劳损,阴阳失调等有关,不通则痛。西医主要口服药物治疗,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但是效果欠佳。针灸和刺络放血拔罐是我国传统治疗手段。针灸具有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刺络放血拔罐是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对治疗知情同意,坚持完成治疗疗程。排除标准:不适合针灸及刺络放血拔罐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服用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关节肿瘤、结核的患者;肩部外伤骨折的患者;不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69岁,平均(50.8±9.4)岁,病程15d~3年,平均(1.4±0.4)年;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4~70岁,平均(51.3±10.2)岁,病程10d~3年,平均(1.6±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研究组

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针灸选肩髂穴、肩髃穴、肩贞穴、曲池穴、外关穴。先针灸曲池穴、外关穴,得气后嘱托患者上抬、背伸、旋转肩关节5min。再针灸肩髂穴、肩髃穴、肩贞穴,用低频率、大幅度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刺络放血拔罐:取患侧肩周痛点1~2个,局部消毒,三棱针点刺,留罐5min,每罐出血8~10mL,每2日1次,5次为1疗程。

1.2.2对照组采用阿西美辛缓释胶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H19990358)治疗,进餐时服用。每次90mg,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1.3评价方法。

临床疗效:痊愈为肩部疼痛消失,活动正常,外展上举160°,外旋45°,后伸内旋可触及对侧肩胛骨尖部;显效为疼痛基本消失,活动稍有限制,外展上举可达120°以上,但是低于160°,外旋可达35°,后伸内旋可达对侧肩胛尖部5cm内;有效为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时有疼痛,活动度改善不明显;无效为达不到上述标准。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复发率。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包括外旋、内旋、摸背、摸耳4项,每项满分90分,将每项评分相加,得分越高则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

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随访复发率比较

随访6个月,研究组1例复发,复发率3.3%,对照组7例复发,复发率23.3%。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606,P<0.05)。

3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病情缓慢起病,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障碍。女性的发病较男性高,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体力劳动者高发。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影响工作和生活。患者肩关节有泛压痛,向颈部以及肘部放射,严重者还会出现三角肌萎缩。肩部原因以及肩外原因均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炎。肩部原因主要与软组织退行性病变有关,承受外力能力下降,或者长期姿势不良、过度活动导致慢性致伤,外伤导致肩部长时间固定,肩周组织萎缩粘连,肩部受伤后治疗不当也可导致肩关节周围炎。另外颈椎病以及心肺胆道疾病均可导致肩部牵涉痛,原发病长期不愈导致肩部肌肉痉挛、缺血,导致炎性发生,最终发展为肩周炎。患者最初主要表现为慢性发作的肩部阵发性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并且发展为持续性,当劳累或者气候变化后可导致疼痛加重,疼痛向颈项、上肢扩散,昼轻夜重是主要特点,受寒导致的疼痛,对气候变化敏感。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可受到限制,尤其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最显著。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导致的长期废用可导致关节囊以及肩周软组织粘连,肌力下降,肩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严重的患者肘关节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针灸是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传导及用一定操作方法治疗疾病。针灸以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针灸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证,效果具有迅速、显著的特点,尤其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并且具有镇静镇痛的效果。针灸操作简便易行,费用低,副作用少或者没有副作用,安全可靠,可协助其他治疗方法。针灸最直接的作用是疏通经络,通畅淤阻的经络,发挥正常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肩周炎发生疼痛肿胀等与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有关。针灸选择对应的腧穴,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三棱针点刺出血等,通畅经络,使气血运行正常。疾病发生机制复杂,中医认为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能够调和阴阳失衡,使机体从阴阳失衡转为平衡,最终达到治疗目的。针灸还能扶正祛邪,扶助正气,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正邪相争,针灸就是通过扶正祛邪作用治疗疾病。

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拔罐通过排气导致罐内负压,罐缘紧紧贴服于皮肤,牵拉神经、肌肉、血管及皮下腺体,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的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改善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拔罐负压作用导致局部皮肤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破裂,破坏红细胞,溶血现象。血红蛋白释放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功能产生双向调节,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提高皮肤敏感性以及耐受力,增强机体免疫力。负压吸拔力可充分张开汗毛孔,刺激汗腺及皮脂腺功能,导致表层衰老的细胞脱落,可使毒素及废物快速排出。拔罐对局部产生温热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细胞吞噬能力。拔罐处的血管紧张度、黏膜渗透性发生改变,可加速淋巴循环,增强吞噬作用,提高对感染性病灶的免疫作用。同时,拔罐导致的溶血现象对机体产生慢性刺激作用,能够发挥保健功能。刺血是用陶瓷片、三棱针、粗毫针、皮肤针、小眉刀、滚刺筒等按照病变部位大小、出血要求,刺破小血管,再拔火罐,加强刺血法效果。刺血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针灸穴位中肩髂穴在肩部,肩髑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肩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耳鸣,齿疼,瘰疬,及肩关节周围炎等;外关穴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可治疗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等。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肩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周炎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壮医药物竹罐联合壮医贴敷治疗肩周炎的护理观察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中西医联合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分析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针灸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