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陪读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简析

2017-02-06 22:14南维
考试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育

南维

摘 要: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时就有书童陪读的事。历史上“孟母三迁”,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陪读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对整个陪读过程我们应该全面分析。

关键词: 陪读 教育 农村家长

会宁的陪读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2004年前后,随着陪读家长的增多,高中学校附近逐渐出现了陪读家庭聚居的“陪读村”,会宁全县有中小学生12.9万多人,按保守估计,城里有学生5万人左右,陪读者占了三分之一。

很多家长都选择了陪读,其中酸甜苦辣难以尽说。从社会各界到每个家长都坚定不移地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特别是会宁县连年干旱,土地收入微薄,父母迫切希望孩子“跳出农门”。因此,全力供孩子读书,并加入“陪读大军”。而且近年来农民通过务工等途径,生活条件好转,把追求更加优质的教育作为家长为孩子应尽的义务。

一、陪读家长需要发生的变化

1.在新的环境里,家长的教育思想及方式方法都要做出调整,即一个人承担更多人的教育,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家庭教育的费用由国家给予支持,家庭教育立法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在农村,这是一项“输血工程”。对国家而言,义务教育必须特别强大。

在新形势下,国家应当把办学重点放在乡镇。村学由于学生大量减少,几个老师只教着几十个学生,质量难以保证。县城班额又特别大,不利于提高质量。大量学生涌向县城,既加重了家庭负担,导致了陪读现象,又浪费了大量资源,影响了教育质量。

国家的投资应当倾向最需要的地方,不要一边浪费资金,一边又缺少资金。

2.在新的环境里,家长必须及时分辨是非、辨析真伪,及时引导孩子接触好同学、选择好老师、好班主任;及时发现和制止孩子不良行为,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切记当错误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家长将无能为力,失去教育最佳时机,贻误孩子一生。

3.在新的环境里,家长要及时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结识新朋友,加强对孩子的观察,通过孩子的同学、老师、班主任等了解和掌握孩子情况。这里,家长的“及时”显得十分重要,当一切都变得适应了,教育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4.在新的环境里,家庭中其他成员就要承担更多生活重担,让陪读家长投入更多的精力管理、指导、教育孩子,让孩子安全地渡过“危险期”。

二、陪读应注意的事项

1.在课程辅导过程中,家长必须准备丰富的知识,指导要精炼、准确,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防止孩子产生依赖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2.在生活指导过程中,淡化大包大揽,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

3.在家务劳动过程中,该孩子做的家长绝对不能代替。家长还要经常适度地考验孩子离开家长时的自理能力。

4.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感恩思想,陪读并非家长的义务,要让孩子记住家长巨大的、无私的付出的内涵、目的和意义。让孩子记住将来必须回报。

5.在友情交往过程中,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朋友圈,开辟良好的友情范围,以对孩子产生教育效果。特别警惕“一失足成千古恨”。

6.在事项取舍过程中,不允许孩子干的事绝对不能松口,哪怕只是一次;允许孩子干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开始、过程、结局、思想动态和收获,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7.在履行制度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指导时间的高效利用,珍惜宝贵的时间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锻炼和学习习惯。在整个陪读过程中,家长既要注意时时处处牵着孩子的手,又要注意随时随地放开孩子的手。

总之,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孩子渴望更多知识,对原有适合农村教育的内容方法包括老师不满甚至厌倦。农村孩子到城市会接触很多新鲜东西,这些新鲜的东西对初次接触的孩子具有两面性,正面的,这些也是知识,无疑增长了孩子的见识;负面的,如果家长把握不好,会使孩子很快误入歧途,无法挽救。故家长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而盲目陪读,是一种不科学的现象。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教育心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