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安徽采访之前,我对目标采访学校的两位校长提了一个请求,希望以《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为题,抽两个班写篇作文,一个小学,一个初中。
到达受访学校后,我第一时间拿到了孩子们的作文,稚嫩的笔触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正是因为这份真情,让我觉得这沓并不算厚的作文纸变得异常沉重……
既陌生又亲切
“有一次,同学生病发烧,我陪同学去学校医务室看病。同学妈妈接到电话之后,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同学妈妈脸色惨白,见了面就嘘寒问暖:你怎么样?烧到多少度?以后要多穿衣服。我走到门外,忍不住失声痛哭……我的妈妈为什么没有这样关心过我。”
写这篇作文的孩子,名叫吴晶晶,是闫集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从出生开始,她就一直由奶奶抚养。现在,爸爸在重庆,妈妈在咸阳。爸爸已经三年没回过家了。
“爸爸妈妈这个称呼,对我来说,既陌生又亲切。”吴晶晶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而我感觉自己像根草,感受不到那种爱。每当看到别人的妈妈来学校给孩子送衣服、送药、送钱,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
和爸爸妈妈相比,吴晶晶感觉奶奶更好。虽然奶奶疼爱自己,但也有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很多烦恼,奶奶无法理解。例如,想用手机查一查学习资料,奶奶就不理解,坚决不同意。”
“爸爸说,再过一周就要回家了。”吴晶晶说,之前有几次说回来却没有回来,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回来。
采访吴晶晶的过程中,在场的一位退休教师李忠允说:“记者同志,我想打断一下,就是现在,能不能给她爸爸打个电话,这孩子太可怜了!”
采访结束后,我跟吴晶晶的爸爸通了电话,值得欣慰的是,在电话中,他告诉我:“孩子不在身边,我在外面打工也不放心。春节快到了,近期就打算回家过年和孩子团聚。”
宁愿不要零花钱
去年春节后离别时,安徽宿州大杨庄小学的侯天天曾试图将爸爸妈妈留在身边。
“爸爸妈妈,你们要去哪里?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你们不走可以吗?”
“我们必须要去非洲,不能陪你过元宵节了。那里有一栋房子塌了,我和你爸爸要去帮忙修建房子。”
据侯天天回忆,从自己4岁时起,父母就开始外出打工,当时她还在读幼儿园中班。近几年来,她的爸爸妈妈一直都在遥远的非洲从事建筑工作。
今年9岁的侯天天,很怀念小时候被照顾的岁月。
不仅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爷爷也在外打工,她和6岁的妹妹及2岁的弟弟都跟着奶奶在老家村里生活。除了要自己完成学习、课外作业之外,她还要帮着奶奶做家务,并且照顾弟弟妹妹。
“如果爸爸妈妈能在家陪伴,我宁愿不要零花钱。平时想他们时也会打电话,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不能经常打电话,一般几个月才打一次。” 侯天天说。
元旦刚过,春节临近,中小学尚未放寒假,但留守儿童们的内心已然开始躁动。对于他们而言,最直接的诉求就是:“爸爸妈妈,回家过年”。
侯天天所在的学校——安徽宿州大杨庄小学总计有766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数量占一多半。他们多数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时间很短。
“不仅仅是建议,而是强烈要求他们能够回家。”大杨庄小学校长李宏强说,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一定要回来看看孩子,很多孩子一年都没和家长见过面。若确实回不来,一定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节后回家作为弥补。
“春节见上一面,作用很大。”李宏强说,现在没放寒假,孩子就急切地盼望父母回家。从孩子的作文、绘画中,看得出孩子们渴望家庭团聚,父母陪伴。如果确实回不了家,父母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过年,既可开阔孩子的眼界,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团聚方式。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侯天天充满了期待。
“去年春节,爸爸妈妈回家,除了给我零花钱外,还给我买了衣服、鞋子和鞭炮等。新年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爸爸妈妈以后每月都可以回来一次。”她说。
爱你们也怨你们
今年元旦前夕,穆木的爸爸妈妈从西安回来,细心的妈妈给她带了新衣服。
得知爸爸妈妈回来的消息,穆木难以控制内心的激动,提前数个小时,赶到十几里路外的车站去迎接。
从穆木两三岁时起,她的父母就外出打工。在她的记忆中,好几次父母说回家,但因为临时有事,没能回来。“去年,火车票都订好了,因为临时有事未能回来。事情结束后,已经买不到车票,直到春节之后才赶回来。”她说。
去年暑假,穆木曾到过父母的打工地——西安。穆木的父母也曾想过让她去那里读书,但终未能成。一方面,和老家相比,西安的学费、生活开销要高出很多;另一方面,穆木也不想在那里生活,和人交流有困难,还不认识路。
对穆木的采访聊到深处时,她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聊到最后,我问穆木,爸爸妈妈回来时,你心里的真实感受是什么?“终于想起来回来看看了。”她稚嫩的脸上有着对父母的不理解。
很多留守儿童对爸爸妈妈的感知多是电话来传递。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穆木几乎每天都和父母通一两个电话。因为想念,挂了电话之后自己会默默地流泪。
八年级的于杰告诉我,每次送父母出门时,自己都会偷偷地抹眼泪,妈妈也会偷偷地哭。“希望他们两个人能留下一个人陪我。从分开到下次见面又要等一年,心里很难受。”她说。
“我的生日就在寒假,等到我过生日时爸爸妈妈就能回家了。前几天,我梦见爸爸说今年不回家了,醒来后心里还是很难过。”四年级的林木说。
对于多数留守儿童而言,每次离别都是痛苦的时刻。“每逢父母外出打工时节,孩子们普遍会有明显的情绪烦躁。”在与孩子交流时,李宏强发现,在安抚孩子情绪方面,学校虽然付出很大努力,但实际效果不是特别好。“他们往往很少跟老师交流,又无其他倾诉对象,存在很大心理压力。”
(本文受访留守儿童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