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说
50%
2016年,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和市级统筹计划继续分配到初中校,名额分配比例提高到50%左右,普通初中校的毕业生有更多机会就读优质高中。
50%
三年后将确保实现每一所公办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具有升学资格人数的50%。
530分
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将进一步向乡村学校倾斜,确保乡村学校2016年入学的初一学生三年后中考530分以上者直接进入优质高中就读。
2367个
在优质高中名额分配中,2016年新增了“校额到校”招生计划,共2367个名额,定向投放一般初中校,使全市每一所一般初中校都有30%的学生入读优质高中校。
8000人
2016年,贯通培养项目参与招生的学校从2015年的6所增加到12所,新增3所普通学院和3所职业学院。招生计划数从2015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近8000人。
15000节
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区级教科研部门派出238名优秀教研员,完成学科课时15000多节。
101所
2016年,北京有13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全市101所公办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助力办学相对薄弱的学校办学,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热词
校额到校
“校额到校”是指针对2015年中招中,升入优质高中学生比例低于30%的一般公办初中,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名额到30%,属于补齐名额。
贯通培养
2016年,北京市贯通培养项目增设为五个类别,包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项目、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中外国际学院贯通培养项目。
“1+3”培养模式
从2016年起,城六区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将会在初二学年结束后,得到优质高中校为他们准备的定量名额分配学位,到优质高中完成初三至高中的学习。这项改革面向城六区所有一般初中内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的初二学生,被称为“1+3”培养改革试验模式。
大事记
构建“北京教育新地图”
为了突破区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的效应最大化,北京市坚持“存量盘活,增量推进”,构建了“北京教育新地图”。
横向上,持续通过学区制、集团或集群办学、深度联盟、名校办分校等多种模式,推进校际横向联合,扩大重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纵向上,明确“育人全链条”的核心内涵,整合学段、贯通培养成为纵向扩展优质资源的新形态。在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的基础上,北京市抓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新教育服务产品供给这一新的切入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多维度建构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的立体化网络。
“北京教育新地图”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通原有教育链条的阻断,扩大了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持续发力教育供给侧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改革,统筹解决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了教育资源的高效治理与应用,增加了基础教育末端选择的灵活性,推进建立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从而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最终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乡村学校支持计划”
2016年,为切实有效加大对北京市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发展差距,让每一名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支持乡村学校发展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丰富乡村学生的实际获得”,包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招生政策向乡村学校倾斜,市级统筹项目招生政策向乡村初中学校倾斜,加大对乡村学校课外活动支持力度,支持乡村学校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支持乡村学校学生参加“游学”活动,加大对乡村学校学科教学的指导力度,提升每一名乡村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提升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等。
启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
2016年11月25日,北京市教委启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点。2016年11月,在线辅导教师完成培训,12月初开始为通州区31所学校的初一、初二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
教师在线辅导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合适的时间自主选择相应的在线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二是学生可以开放提问,用文字、图片或者小视频等方式描述问题,将问题上传到云平台,由系统推荐给相关学科教师,在线教师自主选择解答。每名学生除了可以在在校时间获得本校教师提供的面对面教学服务外,还可以在校外课余时间通过学科知识点的精准在线诊断、智能推荐或自主选择全市优秀学科教师,获取一对一免费在线实时辅导。
亲 历
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学生家长:
我家住东城,孩子现在是革新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之前一直很担心孩子小学毕业后的择校问题,但是现在可以放心啦!因为东城区2016年开始探索十二年贯通培养实验,我不用再为孩子考虑择校了,从小学到高中,孩子上学都有保障啦!
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中学校长李子臣:
2016年中考,我们64名初三毕业生中,有14人被人大附中、北京四中、一零一中学等城区优质校录取,9人被密云二中录取,10人被首师大附中密云中学录取,合计被优质校录取的比例高达51.2%。这样的好成绩还多亏了咱们的中考招生方式改革。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大事记
外引资源优化教育供给
2016年,通州教育加快步伐,借力推动副中心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名校到通州办校区、与高校合作、与国外学校合作等。
在名校引进方面,2016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北京二中、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等四所名校的通州校区首次正式招生。四所学校的校长担任通州校区法人代表,派驻本校教师和管理团队,直接将本校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复制”到新校区。此外,除了已经进驻通州的4所名校外,未来三年,还将有10多所优质学校落户通州。
在高校合作方面,通州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依托其学科教育与教育技术领域专家团队,通过科学的测评工具诊断学生学科素养与学科能力表现,了解学生学科优势与学习问题,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项个性化服务,帮助教师开展精准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在国际合作方面,通州区教育委员会与加拿大高贵林市教育局签署友好学校合作意向书。高贵林市教育局长代表高贵林市5所中小学,与通州区5所学校签订友好学校合作意向书。未来,两地学校将积极加强教育教学交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内生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大力发展高水平的教育事业,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赋予通州的历史使命。高水平发展教育事业,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
通州区不断强化教育干部培训,探索形成了“一二三四”干部培训推进模式(即“一主多翼”“二级兼顾”“三层并进”“四轮驱动”)、“六坚持、五结合”质量管理方式、“课程带动、课题引领”培训思路等一系列重大成果,通过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干部队伍建设,为“十三五”时期通州教育优质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同时,“十三五”期间,通州区将以“三星”工程(即“新城之星”“未来希望之星”以及“发展之星”工程)拓展教师成长路径;以“‘四化+‘四路”构建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三体联动机制”,整合市区培训资源。
亲 历
北京市通州区学生家长:
城区的名校都要来通州办分校了,以后我们孩子进入好学校的几率就大了,毕竟可以选择的好学校多了。
北京市通州区学生家长:
城区名校来通州办分校,我们当然高兴了。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担心——新校能否移植本部优质资源?教材和师资是否和本部一致?希望学校不要只是挂个名校的牌子,徒有其名。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大事记
成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机构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适合三地的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的构建需要专业机构进行系统、专业的研究。2016年成立了两个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机构,即“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通过整合高端研究资源,深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为三地教育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研究。
京津冀三地签署多个合作协议
在三地行政部门的推动下,2016年京津冀三地签署了多覆盖面的合作协议,包括数字学校资源共享、中小学校长培训、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以及教育督导协作等。2016年5月12日,北京迎来河北省委教育考察团,深入交流了两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两地在2015年签订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再次签署4项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步伐。
京津冀三地校际合作频繁而有力
2016年,京津冀三地学校开展了频繁的教育实践合作。在基础教育方面,2016年3月,唐山四中与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结为“手拉手合作学校”,这两所学校将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并以对接帮扶、以智促智的方式,真正让唐山四中驶入“京城”教育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此外,唐山曹妃甸与北京景山学校还将在曹妃甸共同建立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除此之外,河北省每年会组织200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到北京挂职学习,2016年4月15日,该项目首期来自河北省的100名校长和教师来到北京培训学习。在职业教育方面,昌平职业学校唐山分校汽车运用与维修、IT两个专业的6名教师目前已到昌平职业学校挂职培养。
亲 历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中学副校长谷文明:
在大兴一中学习时,我通过做一天学生、做一天老师、做一天班主任、做一天教学主任、做一天德育主任和做一周校长等“六做”,深入了解了大兴一中的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情况。接下来,我要结合邯郸二中实际和挂职学习的收获,梳理出关于改进学校校务会、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和撰写等方面的问题。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刘江平: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跟岗培训的这段时间,我领略了名师的课堂风采,感受和学习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这段时间,我参加了学校的英语节活动;听了多个学科的课;参加了学校的各种会议和研讨活动;每天和第二实验小学的师生共同做早操、一起上社团活动,收获很大。在跟岗学习中,我感受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了名师的成功经验,提升了自身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我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