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为深入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充分交流和分享日趋成熟的优秀教学成果,2016年11月24日至25日和11月29日至30日,赤峰市松山区召开了松山区第四届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
小学总会场设在松山三小,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教师发展部主任毕英春和山东寿光世纪学校副校长张丽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会议。松山区共计800余人参会。
会议共分四大版块。第一版块,是低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课与评课。会场设在松山六小,松山二小的刘丽慧老师、康秀娟老师执教了《浅水洼里的小鱼》,六小的卢旭杰老师执教特色课绘本阅读《幸运的一天》。第二版块是中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课与评课。会场设在松山一小,一小的佟永波老师执教了《陶罐与铁罐》、八小的梁红岩老师执教了《好汉查理》、五小的王艳芝老师执教了《习作指导课:景物描写》。第三版块是高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课与评课。会场设在松山三小,三小的宫明华老师执教了《预习达标课》、王丽华老师执教了《精读引领课》、娄术祯老师执教《略读提高课》。三个学段的教师上课结束后,由毕英春主任、张丽副校长分别进行了评课。毕主任认为:九节课,彰显了松山区实验以来的巨大改变,学生能背诵唐诗宋词、现代文中某些篇目,课堂上坐得住,会倾听,敢发言、善于思、长于写;教师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育教改热情高涨,课堂教学重视整合,关注语用,扎扎实实。第四版块由张丽副校长、毕英春主任分别就低、中、高三个学段,结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进行了《整合的策略》及《整合的课型》的专题讲座,同时为松山区今后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初中会场设在松山四中,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实验调研部主任潘继云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研室副主任冯志华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松山四中于洋、松山五中宋晓丽、松山六中周孟春和实验二中薛淑梅四位教师作了四节观摩课,四位教师进行说课后由潘继云主任与冯志华副主任进行了评课。随后潘继云主任为与会教师作了《整合的魅力》的专题报告。潘主任阐释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讲解了如何整合课文、压缩课时以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对每个单元的整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她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是一项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实验的真正“主题”和终极关怀是指向母语教育的原点——让语文回归“国语”,成为民族文化的寻根教育、扎根教育,成为“中国灵魂”。
中小学会议上,区教科局对2016年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先进工作者、优秀实验教师及课堂教学竞赛获奖教师进行了表彰。基础教育股股长王桂相作了总结讲话,他对今后的实验推进以信仰、合作、成长、方法和方向五个关键词提出了建议。
(本刊通讯员 王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