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激活力 知行合一增实效

2017-02-05 12:58
唯实 2017年1期
关键词:江宁两学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市江宁区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把学习教育和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紧贴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搭建学习载体,拓展教育形式,切实推动学习教育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引导党员干部在争先率先中加强党性修养,在转变作风中树立良好形象,在服务群众中筑牢宗旨意识,在担当作为中发挥中坚作用,实现了全区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构建“三个体系”,形成整体联动的生动格局

江宁区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践行新理念、建设新江宁的重大契机,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加强对学习教育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导考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把“两学一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创新抓好“三专题、两考评、五突出”,明确活动抓手,有力有序组织推进。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一把手严格落实职责任务清单,亲自部署、亲自督促,把责任传导到基层、传导到每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组织、纪检、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效协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学习教育。

建立分层推进体系。区级层面:依托区委党校、周末课堂、双文讲坛等主阵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分层分级分类培训,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整合宣传、教育、文化、党校等专家资源,广泛开展入村、入户、入企业“三入”微宣讲,力促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街道、部门、平台层面:主要领导带头作学习教育动员,带头作首场专题党课,带头进村入户察民意,分管领导结合实际与党员群众谈规划、谋发展,激发了基层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村、社区层面:开展了社区两委班子结对、老党员和新党员结对、老村官与新村官结对、党员和群众结对等多种助学形式,形成了互助互补、共学共进的生动态势。

建立监督引导体系。一方面,建立定点监测、随机抽查、听取汇报、专项调研等制度,对各单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序时进度等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组织不力、推进迟缓的,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问责。另一方面,依托区属媒体资源,运用好江宁新闻网、江宁发布、微江宁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学习教育工作动态和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鼓励先进、鞭笞后进,营造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

开设“三个课堂”,搭建融合互动的学习载体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党员,涉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差异性较大。针对现状,江宁突出分类指导、有的放矢,科学设置学习载体,打造理论、基地、网络“三维课堂”,搭建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学教平台,避免了“大杂烩”、“一锅煮”,推动学习教育广泛覆盖、全面参与、交流畅通,实现了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内容分众化、学习辅导精准化,增强了学习教育实效。

立足提高素质,开设“理论课堂”。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主题,对党员采取“菜单式”选学、“互动式”讲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成为党员群众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的“加油站”。在宣讲过程中,加快“以我为主”变成“群众为主”,“普通话”变成“江宁话”,“大报告”变成“小课堂”,“单向灌输”变成“双向互动”,有效转化话语体系,充分运用本土语言、生动课件、身边事例,教育引导党员通过学习党章党规明基准、立规范,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用好汤山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土桥革命烈士墓、云台山抗日烈士墓等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举办专题展、开设党性教育专题课、烈士亲属宣讲等形式,进一步活化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涵。

立足发展实践,开设“基地课堂”。把美丽乡村作为学习教育特色基地,发挥党员学习中心户、美丽家庭、学习型家庭等窗口作用,广泛开展服务礼仪、市场营销、农业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积极为党员群众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大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深化拓展美丽乡村建设上。针对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建立“580”志愿服务队、开通服务热线、发放联系卡等方式,打通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完善“有困难找党员”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旅游、医疗、环保、孝老等特色志愿服务,架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同时,围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设立近20个“诚信议事堂”,推行社区事群众议、邻里事大家评,大力倡导文明诚信的社会风尚,增强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进一步提升农村的精神文明程度。

立足信息技术,开设“移动课堂”。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辟江宁宣传网、QQ群、微信平台等学习教育网络课堂,构建“党员学习超市”,及时推送学习内容,整理发布学习动态等信息,向基层党员提供“学习菜单”、在线问答等服务,方便了基层党员的学习交流,促进党员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学习难的突出问题,通过寄送辅导用书、学习笔记本、开设微信党课、返乡补课等形式,一人一策开展送学辅学助学,确保每个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为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道德讲坛、文艺演出、主题演讲等鲜活载体,深入推进文艺助学、典型带学、基地促学,形成了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坚持“三个结合”,打造贴近基层的特色品牌

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坚持把真学和实做相结合,把推动发展、破解难题、服务群众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根据不同类型的单位、不同层次的党员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可操作、可复制、有特色的学习教育方式,使广大党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明确“两学一做”的“规定动作”和“关键动作”,确保学习教育学有参照、行有标杆。鼓励街道、园区、部门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导向,加快理念、手段、机制创新,实现了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江宁街道探索社企共学,社区党员群众走进企业学习技能,企业老总和党员职工走进社区共同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携手帮扶困难群众。麒麟街道开展党群联学,在社区党员群众之间开展理论学习、困难帮扶、大棚种植“一对一”助学活动,在比学赶超中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东山街道中前社区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上门辅助学习,将学习资料送到老党员家中,并与老党员共同话党史、颂党恩、读党章,不断强化党性观念和组织意识。

把主题教学和创先争优相结合。坚持把学习教育和“五位一体”发展紧密融合、理论教学和主题实践有机衔接、提升能力素质和激励担当作为相互渗透,做到以学促行、知行合一。扎实开展“比党性争先进、比作为争贡献、比业绩争一流”为主题的“三比三争”活动,特别是结合全区开展的“作风建设提升年、项目攻坚突破年、社会治理创新年”三个主题年活动,发动党员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履职尽责、建功立业,使“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成为广大党员的行为准则。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四个一对一”活动:党员一对一帮学流动党员,党员一对一服务群众,党员一对一帮扶困难家庭,党员一对一挂钩联系农家乐经营户。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正使每一个支部都成为一个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

把示范引领和分层施教相结合。突出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组织区管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头做好学习笔记、交流讨论,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实现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学习教育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拓展。邀请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集中辅导,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增强“四种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在先、做在实、走在前。激发和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学热情,按照创新驱动、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学习型党组织等6个类型,设立了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江宁智能电网博物馆、横溪街道“石塘人家”、汤山翠谷现代农业科技园、江宁区法院、江宁博物馆等14个学习示范课堂,把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学习和业务培训相结合,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授课微直播等形式,不断放大示范效应,推动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各园街部门和国企平台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不同特点,把学教课堂从会议室搬到了田间地头、社区服务中心、企业和项目工地,通过解决如何服务群众、如何促进社区管理、如何提高参训率等难题,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务求实效。

责任编辑:钱国华

猜你喜欢
江宁两学党员
刘江宁作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职业知识的实践探索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刘江宁作品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
党员标准是什么?
辽宁本溪溪湖区:“远教+‘两学一做’”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