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 加快富民

2017-02-05 12:37谭颖
唯实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才

谭颖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立足省情实际,鲜明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别强调“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而言,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承担着服务创新、加快富民的“双重使命”。服务创新,就是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围绕建成全球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人才集聚中心,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共人才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加快富民,就是要牢牢把握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思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根本途径,以鼓励和支持创业为主攻方向,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为重要支撑,以强化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指导为重要手段,瞄准技能人才、科技人员、小微创业者等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群体,更大力度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突出更具活力更加完善,建设人才和人力资源强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际化高端化水平,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集成创新人才政策。抓好科技创新40条新政和人社部门30条细化举措落实,研究制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两岸人才合作试验区等人才“特区”政策,完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主用人、薪酬分配等制度,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试行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在激发人才活力上精准发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实施海内外引才行动计划,每年引进留学回国人员6000名、省外高校优秀毕业生6万名;实施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五年新引进200名世界知名外国专家、实施1000个外国专家项目计划;实施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五年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2万人、传统产业高层次人才1万人,培训各类产业人才500万人;实施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十三五”末高技能人才力争达370万人;实施苏北人才支撑计划,每年选聘300名“苏北发展特聘专家”,形成与江苏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高原”。打造特色人才平台载体。按照“政府搭建平台、载体集聚资源”的思路,积极整合提升现有引才聚才平台,重点办好中国江苏英才峰会暨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举办产业人才高峰论坛,展示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产品,提升人才引进需求交流对接实效。进一步建好用好各类人才载体,“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建50家省级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0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5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50家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集群。

突出更加多元更大力度,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准确把握创业是群众致富最大潜力的新定位,进一步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强化政策支持,每年支持不少于10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50万人以上。多元化培育创业主体。分类推进大学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民、留学回国人员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五大行动计划”,重点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在高新技术产业、新型业态等领域创业,支持大学生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创业,支持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在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创业。深化创业型城市建设,开展创业型街镇、村居和园区建设,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全方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场地租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探索建立创业者社会兜底保障机制,降低创业风险。创新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争取将贷款对象扩大到所有的城乡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在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反担保,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担保基金代偿机制,缓解“贷款难”、“贷款贵”的突出问题。全流程优化创业服务。加快推动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向高校延伸,确保今年覆盖面50%、明年实现全覆盖,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免费提供贯穿创业全程,涵盖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信息咨询、融资服务、资金申请、权益维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引入市场化、专业化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创业示范基地和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奖励制度,五年遴选2500个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新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200个,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80家,让劳动者的创业过程更顺畅。

突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千方百计稳定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持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以上。全力促进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研究制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措施,把促进创新创业与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结合起来,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就业新空间。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兜住就业底线。大力实施精准就业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全力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组织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进一步优化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技能劳动者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技术工人地位和待遇,全力提升劳动者技能与现代产业岗位所需的匹配度。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关系矛盾调处,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保障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就业稳定性。

突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顺应人民群众对保障更好、待遇更优的新期盼,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引导参保人员首先通过多缴费、长缴费提高基本保障水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目录管理、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顺应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需求,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引导灵活就业和新经济、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积极参保,推进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落实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措施,确保法定人群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突出提待遇,稳妥处理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与提高待遇水平的关系,确保参保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降低、足额支付、稳步提升。建立覆盖各类人员的基本养老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实现待遇水平稳步增长。完善医保筹资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4%和72%以上。落实兜底线,采取政府补贴、公益捐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帮助中断缴费人员续保,帮扶优抚对象、城乡残疾人和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稳步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构建多层次,发挥补充保险提水平的功能,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多渠道提高退休人员老有所养水平。加强医疗保险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需求。

突出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助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围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坚持精准提低、合理调高、积极扩中,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强企业工资宏观指导,创新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基本制度,更大力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健全职工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引导工资分配向一线职工倾斜。实施技能人才激励计划,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收入分配政策和薪酬激励机制,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发挥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收入职工的保障作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要求,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调整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积极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体现科技人才知识价值。稳步提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健全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企业欠薪预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争议调解力度,建立欠薪行为多部门联动惩戒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依法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

突出更加普惠更加均等,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标准化,健全制度、提升能力,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快形成“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机制,完善“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圈”,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信息网络,拓展“社会保障卡”业务运用领域,完善全省联动响应的“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功能,积极搭建以“一网、一卡、一号”为依托、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回应群众关切,加快推进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确保年内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覆盖。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争取成为全国首批与国家平台联网测试的省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保关系跨地区、跨制度转移接续机制,实现城乡劳动者流动社会保险权益无障碍转接。加强建设统一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就业供求信息在更大范围有效对接,让城乡民众享受更加普惠均等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

(作者系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江苏省行政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研究
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李世民“不借才于异代”
人才
智珠
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