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佳 褚海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公共设施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针对这种概念变化,创新的采用室内设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室外公共设施的改造。本研究以龙胜县壮族平安寨少数民族村落的旅游公共设施为样本,将村落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村民和游客服务的旅游公共设施视为村寨中的服务型“家具”。从旅游公共设施即旅游公共家具方面来进行实践性探索。
自国家旅游局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倡议后,我国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现如今,乡村旅游在国内已具有一定规模。而龙胜县壮族平安寨作为桂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仍存在公共旅游家具设计在功能上与旅游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现状,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
通过对龙胜县平安寨的实地考察,发现平安寨内的垃圾桶、座椅、路灯等等旅游公共设施相对不足;部分垃圾桶用竹篓代替,座椅、路灯更是少之又少;现存的设施也非常破旧,破损的座椅、路牌随处可见。在形式上,当地公共设施,缺乏壮族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特色。就此而言,龙胜县平安寨的旅游环境构建滞后,其旅游公共设施无法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严重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共家具的改善和创新是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部分。因此,壮族平安寨的公共家具的改善迫在眉睫。
我国景区的公共设施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与龙胜壮族平安寨存在相同问题的旅游村寨更是比比皆是,而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旅游公共家具进行创新性设计改造。在对公共家具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了解景区的历史背景,历史发展以及特色所在。如龙胜县壮族平安寨,其规模宏大的梯田景观和独具特色的壮族村落景观就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因而在进行公共家具设计时,可与梯田景观相呼应,与壮族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在满足村民基本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在设计上也应体现当地的区域性,让每一个公共家具都能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谐统一。
公共家具设计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功能实用、舒适及安全性,其艺术性和文化性也逐渐被重视。因此对龙胜县壮族平安寨的旅游公共家具的改造和设计,可从壮族人民日常所用的生产工具、民族乐器、建筑形式、饮食、服饰等方面着手,提取壮族的文化元素。例如将壮族民族服饰的图案元素、头饰等造型元素作为切入点,加以抽象,将现代设计和民族文化有效结合。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能将壮族的人文气息融入景区。
壮族平安寨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小,仍保留着很多壮族特有的生活、生产工具(如地灶、镰刀套、舂米对等)。这些古老的工具中蕴含着历史和文化,同时又具有独特的造型,因此在公共家具设计时可作为切入点。平安寨的龙脊梯田在春天水满田畴,村民喜好在田中养鱼,以当地常见的捕鱼工具——鱼篓为例进行设计。壮族特有的鱼篓以竹片编制而成,近似葫芦形,和普通鱼篓在造型上有很大差别,在此可将鱼篓作为切入点设计成放在草坪中的公共座椅。首先座椅整体造型沿用鱼篓的近似葫芦形设计,左右两侧采用鱼篓口部和底部的造型。中间部分横向剖开,以木板穿插,作为座椅部分,同时在靠背处加入梯田的曲线设计和层叠设计。而从材料上而言,除基本骨架采用钢材外,其他主要材料则就地取材,采用竹子和木头。由此设计出的公共座椅既能从设计上符合当地的区域性,又将壮族人民的民俗文化带入景区设计(图1-1)。
图1—1
图2—1
壮族人民能歌善舞,音乐都以当地特色的乐器作为演奏器。壮族的乐器主要有马骨胡、葫芦胡、清胡、厚胡……这些乐器不仅丰富了壮族人民的娱乐生活,也是壮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中壮族人民最常用的乐器--马骨胡,因其采用马的腿骨作琴筒而得名,是壮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在对公共家具设计时,设计者可从马古琴着手,将其造型元素融入到公共家具中。例如,依据壮族马骨胡所设计的指示牌,将马骨琴整体造型进行抽象化设计,以细铁柱象征琴弦,左侧指示牌象征马骨胡的琴轸,右侧单独的指示牌象征马骨胡的千斤,大理石底座象征琴筒及琴拖,木质的折线骨架象征琴杆(图2-1),将铁、大理石、木材三种材料完美拼接,使指示牌既富含现代化设计,又能反应当地民风民俗的特点。由此设计出的公共家具既不会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破坏,也更接地气。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家具的概念也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演进,在设计上应从生活、历史、文化各方面入手,设计出有民族文化、兼顾实用性、艺术性的作品。本研究从乡村旅游视角出发,寻找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公共家具的需求与特点,以龙胜县壮族平安寨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践性探索,总结出具有壮族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公共家具的设计方法,达到改良村寨环境风貌促进村寨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1]禹燕.以公共家具唱主角的地域特色景观设计[D].广州大学,2013.
[2]蔡海涛.论乡村旅游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以广西地区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过伟.广西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4]毛文青.广西地域建筑文化符号寻踪[J].美术大观,2013年12期: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