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青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论古代茶画中环境场所的表现
彭小青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古代茶画在环境场景的表现上为我们呈现了室内、庭院、山水屋木等多种环境场所。环境的表现不但作为画面构图与情节展开的素材,更可能用于绘画之外人文情怀的抒发与社会思想体现。本文通过历代著名茶画进行分析与研究,考察茶画中环境场所表现的特点,从而对茶文化及茶画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古代茶画;环境场所;表现
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在不断发展中与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画。茶画泛指描绘制茶、烹茶、品茶等所有与茶相关活动的绘画。作为一种人类行为,茶事活动的展开必然有其相应的环境并某种程度在茶画中反映出来。纵观历代茶画在环境场景的表现上为我们呈现了室内、庭院、山水屋木等多种环境场所,这些环境的表达或便于绘画的构图布局和情节开展,或利于人们借物言志、抒发情怀。环境场景的表现是古代茶画研究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它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古代茶画,也对古代茶事环境、风俗习惯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下将通过分析古代著名茶画案例探讨茶画所展现的室内、庭院及山水等三个方面的环境场所及其表现特征。
唐代阎立本所作《萧翼赚兰亭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茶画,反映了萧翼从和尚辩才处谋夺《兰亭序》的事迹。画中描绘了高僧辩才以茶待客的场景,形象生动、情致盎然。从人物特征判断该场景应发生在禅房中,但画面中对于室内环境的表现极为简略,除必须的座椅之外,仅有放置茶具的矮几及一应茶具。座椅相向摆放,类似一点透视的画法,这使辩才与萧翼得以相对而坐,便于表现人物交谈的场景。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绘画中往往通过人物姿态、神情的细致描绘体现一定的叙事性,而对环境的表达多是点到为止。在表现室内环境时,仅描绘出必要的家具以体现环境特征。这一点在同时期的其他茶画中也可见端倪。如张萱的《明皇合乐图》中,唐王李世民头枕圆枕,正悠然吹奏长箫。画面左方一侍女执扇侧立,另一侍女击掌和拍。卧榻旁有一美人端坐于右侧坐凳之上聆听箫声,一旁有侍女手托茶盘回首凝望,茶盘内的茶具精致华美。作品形象生动、设色艳丽而典雅,环境的表达秉承唐代人物画的特点,仅用卧榻及团凳两个仅有的家具将宫苑深处的室内环境点缀而出。在具体表现上,采用类似轴侧式方法表现家具的形态。轴侧式的画法有利于表现静态的建筑与室内陈设,画中卧榻的轴侧式处理不但为太宗预留了舒适的活动空间,也便于安排侍女等次要人物的位置。环境的表达在这幅画中虽未着多墨,却利用有限的家具形成一定的场所感,人物活动的展开在这一场所中显得自然而然。
唐代许多茶画都将人物置于室内,除上述作品外,像《宫乐图》、《烹茶仕女图》等著名画作均侧重于人物刻画,环境的表达非常简略,都是通过极少的家具及茶具陈设等的描绘体现环境特征,这一点和唐代以后的茶画是有所区别的。
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描绘了当时茶事烹煮的整个过程,涉及从磨茶到饮茶一系列活动。从诸多家具陈设及烹饪工具来看,画面场景应为室内环境。画中除桌案、椅凳、茶几等相当数量的家具外,还有茶罗、茶盒、茶壶、茶盏、茶托、水翁等茶具以及各类文房用品,展示了一个贵族之家的品茶场面,是宋代贵族阶层优雅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幅画中以类似一点透视手法将画面两侧的桌椅、几案画出,并以此为活动中心安排烹茶与饮茶两组场景,又通过人物错落有致的布局形成统一画卷。画中虽未表现具体的建筑空间,但通过完整的家具陈设布局,充分展现了优雅的贵族家庭茶室环境空间。就环境表现来说,与唐代相关的茶画相比,这幅画所呈现的家具陈设更为复杂多样,尤其在画面一侧点缀了一丛繁茂的植物,使绘画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自然。
宋代绘画在唐代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题材更加丰富,山水、屋木建筑绘画方面均有新的突破,绘画素材的运用也更多样化,这一变化在这张同样以室内空间为环境场所的茶画中也体现出来。
古代众多茶画中也有将场景安排在室外庭院的作品,如唐代周昉所作《调琴啜茗图卷》。这幅画场景就设在室外庭院中,但画中除人物所坐磐石与圆凳,仅以两棵树象征性地表现庭院环境,充分承袭了唐代绘画在环境表现上极简的特点,而唐以后的茶画在表现室外庭院时则同样呈现了更多环境内容,如宋代赵佶所作《文会图》,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北宋仕人品茗雅集的盛大场面。画中十位仕人围坐于一巨案旁或举杯待饮,或凝神静坐,或倾心而谈。案几之上盛放着丰盛的佳肴、果品以及精美茶具,一旁有侍者往来穿梭,场面热烈。画面近处有婉转自然的曲池驳岸,一侧有露台矗立于水面,围栏精巧华美。中景水岸是一处宽阔的地坪,在垂柳修竹、参天古树下有一硕大案几,大案前又设小桌、茶床等物。垂柳后有一石几,几上瑶琴横放,香炉飘烟。远处有一曲折伸展出画面的护栏,护栏之外依稀可见山石重叠,将庭院内景与外界环境悄然隔绝,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这幅作品通过远、近、中景的三个层次布局,通过自然与人造环境的细致刻画以及家具陈设的精心描绘,生动再现了一所华美的大型庭园,将一个盛大的茶宴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真实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文人雅集的场景,是茶画中经典之作。
如前文所述,宋代以后绘画在山水、屋木建筑方面的发展,使茶画在表达上也增添了更多新的内容。山水画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绘画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人们借景抒情、表达理想的重要方式。受其影响,宋代以后的茶画中也更多融入了山水、屋木建筑等环境因素来表情达意。
宋代钱选的《卢仝烹茶图》描绘了卢仝得到孟荀所送新茶并当即烹煮的情景。画中的卢仝身着白袍、席地而坐,神姿高雅。一旁红衣侍者正忙于煮茶。活动场景设在俊逸巍峨的山石之上,芭蕉、湖石点缀其间,环境清雅幽静,赫然一派隐逸的世外桃源景象,这一环境可能是真实场景的再现,但更可能是一种想象的艺术空间,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高尚情操的追慕之情以及对逃离世俗、回归自然的深切向往。
以卢仝烹茶为题材的绘画还有(南宋)刘松年同名画作。这幅画描绘了卢仝拥书而坐,侍者外出打水烹茶的情景,人物设置相对简洁,但环境的表现却极为细致。画中在幽静的树荫下有一处精致的茅舍,用类似轴侧的手法将茅舍的建筑布局表达出来,室内空间的转换,梁柱的结构关系都非常明晰,还通过渲染技法将茅屋顶、梁柱等结构的明暗关系体现出来,使建筑的存在尤为真实、细腻。茅舍掩映在一片盎然的浓荫之下,近处是松槐交错,远处是杨柳依依。有舒朗的山石卧于建筑的前方,这一处理不但点染了建筑所处的世外之境,更使建筑不至于完全呈现于画面中而使场景更显含蓄优雅。山石之间,一丛修竹,姿态潇洒从容,也是古代文人高雅品格的象征。
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描绘了茶圣陆羽烹茶的情境。画面着重于环境表现,将人物活动与建筑及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于一体。在幽远静谧的青山碧水之间,有数座茅舍。开敞的外廊将茅舍与丛林相隔,轴侧式的建筑画法明确展现了茅舍的室内环境,屋内有座榻、背屏等简单的家居陈设,室内峨冠博带、斜卧于座榻之上者即为陆羽,他正悠闲地望着前方小童焙炉烹茶,二者姿态娴静、生动。宋元时期山水画发展出以文人画为特征的写意山水。往往将人物、建筑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物形象在画面中所占的尺度偏小,多是意笔勾勒出人物的姿态后略加渲染。画面着重于自然环境的全局表现,将茶人、茶事布局于山水田园之间,建筑的表现简洁而生动,丛林掩映下,质朴的茅檐、通透的围廊使得与茶文化相关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体现了茶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明代文征明《惠山茶会图》描绘的是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时节,文征明与好友在无锡惠山游览,以文相会、饮茶赋诗的景象。这幅画中远山幽冥,近树葱茏,山石之间矗立着一座凉亭,二文人围坐其间的一座古井旁似乎在侃侃而谈,亭外有两文士似乎正赋诗应答。有童子正在煮茶,一旁红色案几上一应茶具俱全。画面在凉亭建筑的表现上,采用不同透视角度的表现手法。如对凉亭的四坡顶采用的基本是平视的角度,而对于位置较低的凉亭基础及其上的古井,则用了俯视的角度。对于凉亭之外的案几,则采用了不同方向的摆放方式,从而使画面的布局更为生动。这幅画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的表现上,充分运用了中国古代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的表达方式,将室外环境细致精确的表达出来,使古代文人饮茶会友的故事情节巧妙融于自然山水之间,深切表达了古代仕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高雅人文情怀。
历代茶画数量众多,不胜枚举,著名的还有杜堇的《梅下横琴图》、文征明《茶具十詠图》、清代董诰《復竹炉煮茶图》等等,均是以山水寄情的佳作。如果说唐代以人物画为主的茶画在室内环境的表现还是作为绘画情节的展开与构图的必须素材时,那么自宋代以后的茶画所展现的自然山水与人造环境,则更多地承载了绘画之外人文情怀的表达了。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古代茶画所体现的环境一方面来源于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具体茶事活动的真实环境,也来源于画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体现主题抒发情怀对环境的主观想象,因此就茶画的环境表现来说,必然有再现真实生活的一面,也有其艺术加工的一面。我们研究古代茶画中特定环境的表达,既是对于传统绘画艺术本身在构图布局、情节开展、表现技法、透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绘画在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所处的环境空间、生存状态、风俗习惯以及家具形式等方面的考察,同时也是对于古代茶画在不同时代通过环境的表达传递的不同思想文化的考察。因此这一方面研究的有其深远的意义,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进行。
[1]雷丽芬.中华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茶建筑研究[M].武汉:湖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裘纪平.中国茶画[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3]郁达夫,林清玄.漫饮茶[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4]杨洋.茶具鉴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金陵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建筑设计表现的发展与应用jit-b-201424
彭小青(1974-),女,江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