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翠,张亚宁
(1.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2.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基于供给侧视角下的茶叶企业创新政策
吴红翠1,张亚宁2
(1.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2.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本文结合目前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特别是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战略思路出台以来,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茶叶企业造成的各种影响,以及当前新的政策体制下,茶叶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有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为茶叶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新的发展抛砖引玉,供借鉴参考。
供给侧视角;有效供给;供需平衡;创新政策
当前,中央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专家讨论、理论界探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不失时机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其基本要素就是,强调在适度扩大市场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为手段,来提高市场供给体系的质量,实现所谓的有效供给,使得市场供应体系更能适应需求方结构的变化,并让供需双方得到合理的匹配,来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动力,使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我国茶园面积庞大,且仍在进一步增长之中。根据农业部发布的信息表明:2015年,我国共有18个产茶省,茶园的总体面积达到了431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达到了3387万亩。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茶园的面积没有过去增长迅猛,但是总量上仍然在持续增加当中,仅湖北、贵州、陕西、四川等省份的茶园面积就增加将近100万亩。这些庞大的数字带来的是供给侧产能的无序化发展。
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的茶叶产量达到了220多万吨,而在2006年,我国的茶产量才仅仅为100万吨,就国内市场而言,在10年时间里,我国茶叶的产出量增加了一倍还多;而与之相对比,2015年我国的人口与2006年相比,却远远没有增加一倍那么多,说明茶叶生产与销售之间并不存在正关系。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我国茶叶品种不下百种,加上各类厂家为了寻求差异化,基于自家生产工艺方面的差异,又为同类产品增加了几种甚至几十种名称,特别是各类名茶,更有着与众不同的加工方案,而不同的品种上,又对应了各自不同的消费群体。因此,市场上茶叶品种繁杂的程度,也是可想而知,这也是我国茶叶供给侧的一大特征。茶叶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茶叶企业当然不能缺席,为了及早适应形势变化的需求,“供给侧视角”就成为茶叶企业必须观察的一个视角,而在供给侧视角下,一些创新政策的研究,也自然而然的成为茶叶企业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从供给侧的视角来看,茶叶企业至少面临如下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茶叶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从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产能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供需之间的矛盾并非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的矛盾,而是茶叶产品品质与具体生产状况之间的矛盾和特点。因此,从而供给侧改革视角切入,在茶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优化茶叶品质,提升其产品内涵,就极其必要。
2.1 消费引导的盲目性和夸张性,影响茶叶企业生产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逐步释放,茶叶开始在市场中逐步活跃,特别是各种名优茶品的出现,更是对我国茶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盲目追求、夸张宣传,使茶叶的消费进入了某种误区,而茶农、茶商乃至茶叶企业在逐利的过程中,难免会跟风而动,因此,盲目跟风的愈演愈烈使得茶叶行业的发展也难免进入了一些误区,站在供给侧的视角来看,茶叶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对茶叶行业的引导或者限制,都将对茶叶企业构成深远影响,值得每个茶叶企业深思。
2.2 茶叶市场良莠不齐,价格监管机制严重缺失
茶叶作为一种消费品,应该具备其大众属性,但是,近年来,茶叶在各类炒作中,已经开始失去了“自我”,个别品种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价值,特别是少数天价茶的出现,使茶叶这种日常消费品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奢侈品”,寻常百姓鲜敢问津,而有些地方的茶叶价格又过于“接地气”,几块钱就能买上一包,这又给人留下了“劣质茶叶”的印象,同样遭遇了销售困境。这种种乱象的存在,又造成了“买的不喝,喝的不买”的怪象,可以说对茶叶市场也间接的对茶叶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制。相信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的逐步深入,茶叶企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而针对价格乱象的治理整顿,同样也是茶叶企业必须站在“供给侧视角”来观察分析并提前预案的问题。
2.3 产品的差异化难以实现,影响茶叶产品体系
尽管茶叶企业为了追求产品的差异化,而想方设法为其产品制造差异,但是,茶叶作为一种特定产品,其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单一,同类品种想制造差异是十分困难的,而没有差异化的产品,久而久之,难免会造成客户的“味觉麻痹”,进而失掉客户和市场。因此,为了追求创新,茶叶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国家为了鼓励创新,也会有相应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值得茶叶企业加以研究,以便取得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资金或政策扶助。
2.4 茶叶企业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和企业定位
茶叶企业是介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之间的企业,从原料来源上看,其应当定位为农业产业,而从生产工艺上来讲,其又可定位为工业,但是,从千百年来饮茶习惯和饮茶人群,以及人们对饮茶的传统认知上来看,其又因一个名词――“茶文化”而接近于文化产业。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相信国家和地方政府会针对不同的产业类型,制定出不同的政策措施,或加以限制,或加以鼓励,或加以扶持,或加以补贴,因此,茶业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创新政策,分析其针对农业、工业、文化产业的不同利弊,最大限度获取政府支持,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5 销售渠道的单一与低效,缺乏有效关注
在茶叶企业的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外乎分销商、零售商、区域代理、散户等销售途径,而各级零售又多为街边店、专营店等,这种销售渠道由于形式单一,因此,效率较差,造成茶叶企业存在整体销售缓慢或个别产品积压现象,这也是“供给侧视角”下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而随着电商渠道的普及,特别是国家给予电商较大的政策优惠及扶持之后,电商销售渠道必将成为更加强劲有力的推广和销售途径,将大大有利于茶叶企业销售渠道的拓宽。
茶叶企业经营的重点和核心在与市场经营,只有产品顺利实现市场营销,才算完成了茶叶企业生产活动,因此,结合供给侧改革这一市场背景,充分利用各项发展政策,其必然能够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
3.1 消费群体培育方面的政策变化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素是“有效供给”,而茶叶企业要想更好的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匹配,就必须关注地方政策在消费群体培育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没有相关政策的,要积极向主管部门反应和争取,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开展“茶山旅行”、茶树观赏等旅游项目,举办“茶文化博览会”、“茶文化节”等活动,并创办《茶叶论坛》等中间媒介,利用各种平台,开展饮茶文化宣传和氛围营造活动,扩大饮茶群体,提高消费能力,从而改善需求侧的需求量,以优化茶叶市场的供给侧状况,更好的扩大市场需求,达到发展茶叶企业的目的。
3.2 关注知名品牌创建方面的政策变化
农业部在相关文件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创响茶业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其重点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壮大茶叶企业品牌、强力推介茶叶品牌。而茶叶企业要想立足市场,长远发展,则必须抓住政策创新的良好机遇,着力打造自身品牌,并以品牌为带动,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企业的良性发展。
3.3 关注茶叶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特别是针对原茶的来源,提升茶叶质量,以质求效。在国家相关政策中,都提高目前我国的各类产品普遍质量不高,价格低廉,利润率低,茶叶企业也存在这样的弊端,其主要原因是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个别区域还存在农药、化肥使用量大等问题,甚至存在残留物超标等现象,有的是农机和农艺结合不佳,茶园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在新的产业政策下,国家或地方政策对茶叶企业或者茶园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变化,茶叶企业应当高度关注,在政策的引导下,实现本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园的资源利用率。
3.4 充分争取和应用好各类补贴政策
为了更好的扶持茶叶事业的发展,很多产茶区都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育苗补贴、良种补贴、贷款贴息、品牌认证奖励、科研奖励、发展奖励、项目扶持以及各项减免税政策,这些政策对于茶叶企业来讲,都是值得利用和争取的,同时,这些政策所指引的方向,也是茶叶企业所需要选择的方向,因此,茶叶企业应当高度关注政策导向,避免因与政策不同步而步入盲区,给企业造成各种损失。
3.5 关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变化
茶叶是面向千家万户的产品,其流通体系的健全非常关键,流通体系不但决定着产品能否顺利到达用户手中,而且也关系着茶叶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产品能否扩大影响力。而国家政策关于这些问题的变化,也将给茶叶企业带来深远影响,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应对战略,从而在供给侧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说,提升茶叶企业经营水平,将推动我国整个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总之,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茶叶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不能缺席,必须抬头面对政策的各种变化,并创新思维方式,及时快速做出反应,完善应对机制,适应市场变化的新情况,从而在供给侧改革中获取最大利益。
[1]田新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商品住宅去库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2):127-129.
[2]丁明山.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产业去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J].领导决策信息,2014(15):119-122.
[3]范家琛.从供给侧视角解读税收制度改革——基于十三五规划的税收制度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3):232-235.
[4]荆林波.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5(12):126-131.
[5]张露璐.供给侧视角下的产能过剩治理:要素市场扭曲与产能过剩[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82-186.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政策研究”(编号16ZLZXZF00070);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资本对高职教育供给效率影响研究”(编号VESP3044);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产业复合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编号HB16GL055)。
吴红翠(1982-),女,河北武邑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