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茶叶产业链构建路径研究

2017-02-05 09:02:34张梅芬
福建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产业链城乡茶叶

张梅芬

(曲靖师范学院城市学院,云南曲靖 655000)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茶叶产业链构建路径研究

张梅芬

(曲靖师范学院城市学院,云南曲靖 655000)

茶叶产业作为我国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产业链的构建对于缩小城乡收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茶叶产区必须根据茶叶产业链特点,从建立茶叶产业园区、发展茶叶特色城镇、壮大茶叶龙头企业等措施入手,切实提高茶叶城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扩大茶叶产业链覆盖面积,推动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

茶叶产业;产业链;城乡;农村

作为茶叶发源地和全球最大茶叶产业国家,我国茶叶有江北、江南、华南、西南四大茶叶产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年总产量超过200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40%,不仅为国民经济带来了约1500多亿元的总产值,而且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各茶叶产区长期以来缺乏产业化发展思路,导致我国茶叶种植规模偏小、种植分散,茶叶产业无法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无法将茶叶种植资源转化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优势,导致我国茶叶产业链在城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显。基于此,本文以茶叶产业链构建及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为突破口,探讨茶叶产业链构建路径,旨在为茶叶产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1 茶叶产业链构建特点及其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茶叶产业链的构建主要是茶叶产业中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企业或地区基于发展需求,以茶叶产品为纽带,根据茶叶供需关系及地理区域分布的特点,建立在茶叶经济活动存在一定关联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茶叶产业链主要通过区域茶叶资源差异和区域优势开展专业化分工,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具体来说,其特点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茶叶产业链构建的特点

茶叶产业链的特点主要包括:首先,空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特点是指茶叶产业地域空间层面上具有分散性,而在企业在茶叶产业上却存在聚集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这种分布性是茶叶企业对茶叶资源聚集效应和种植分散性战略权衡的结果。其次,接通和延伸性。茶叶产业链构建接通性主要指茶叶产业链内包含茶叶经济中存在供求、合作关系产业环,通过需求交换的形式,让孤立、间断茶叶产业环间形成关联关系,而延伸性主要指茶叶产业链的首位环节通过一定投入,形成向上或向下业务拓展或延伸。最后,区位指向性。茶叶产业链的区位指向性主要指茶叶产业的经济主体一般基于茶叶产区地区优势及茶叶市场需求,主动向某一特定区域集中,形成较强的聚集效应。

1.2 茶叶产业链构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提高城乡之间的融通程度。由茶叶产业链的构成上来看,其产业链条中包含了茶叶贸易业、茶叶加工、茶叶种植三大内容,其中茶叶贸易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是茶叶产业链市场需求导向重要保证,茶叶加工对象是茶叶产品,茶叶种植业主要为茶叶贸易和茶叶加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茶叶原料及茶叶半成品。因此,茶叶产业链作为承载茶叶流通的重要载体,打通了农村与城市间经济渠道,让茶叶贸易、茶叶加工、茶叶种植合理分布在城市、郊区及乡村,扩大了茶叶产业辐射面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次,茶叶产业链的构建有利于城乡间产业的关联。一方面,茶叶产业链构建能带动茶叶种植地区农业现代化,并改变茶业种植地区落后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实现茶叶种植地区经济发展升级转型。另一方面,茶叶产业链的构建有助于茶叶市场机制进入农村,引导茶农根据市场导向进行茶叶种植和加工,同时推进茶叶加工与茶叶种植业的衔接,为茶叶产品城市输出提供交易渠道,也有利于解决茶叶种植地区资金短缺及技术落后的问题。再次,提高就业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茶叶产业链具有较高的延伸性,能为茶叶种植地区带来大量新增产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茶叶产业链对茶叶种植信息、茶叶产品质量、茶叶产品流通的合理性规划和调节,能减少茶农种植生产盲目性,提高其茶叶种植组织化程度与市场竞争能力,进而在茶叶市场流通中获取稳定价格和较高收入,进而缩小城乡物质收入方面的差异。

2 茶叶产业链构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茶叶产业受到地理调节、发展水平、茶农生产素质等因素影响,产业链的构建中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较为淡薄,过度关注茶叶企业发展而忽视茶叶种植区域经济利益和发展需求,同时也导致茶农在产业链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具体来说我国茶叶产业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城乡茶叶产业的关联性较弱。一方面,我国农村茶叶种植地区对城市产业依托性不够。由于受制于辐射能力及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城市茶叶企业主要承接城郊小城镇业务,而茶叶种植乡村与城市企业及城市茶叶经济关联较小。另一方面,城市在茶叶产业的整合与分工协作方面尚未形成长期有效机制及产业链配套关系,同时乡村茶叶产业层次较低,茶叶技术水平与城市茶叶企业难以匹配,导致茶叶产业对茶叶种植地区产业发展拉动作用较小,客观上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其次,茶叶产业城乡各自为战。长期以来,我国茶叶企业受到经营体制等因素制约,在城市和乡村呈现不同发展方向。城市茶叶产业由于得不到乡村茶叶产业支撑,被迫对茶叶专业化分工进行改变,同时进行较大投入建立和管理其生产所需茶叶半成品及原料。同时乡村茶叶产品的市场信息不畅,只能建立相对独立茶叶产品基地或加工企业,但是受制于技术和资金因素,规模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茶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最后,城乡茶叶产业同质化问题严重。当前部分茶叶种植地区和城市茶叶产业在产品结构和行业发展上表现出较高的同质化倾向,一方面让城乡茶叶生产要素难以合理配置,同时造成茶叶产品单一及茶叶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城乡茶叶产业同质化家具茶叶产业低水平市场竞争,让茶叶消费市场的结构性过剩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影响茶叶产业发展水平与层次。

3 统筹城乡发展的茶叶产业链构建路径分析

茶叶产业链作为联系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对于提高城乡茶叶产业关联度、缩小城乡收入差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茶叶产业必须从建设茶叶产业园区、建设茶叶特色城镇等方面入手,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茶叶产业链,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加快茶叶产业园区建设,构建茶叶产业城乡链条

茶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调发展,其中城市茶叶企业和乡村茶叶企业、茶农作为茶叶产业链基础要素只有建立起产业链条,才能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城乡发展,可以说改善当前茶叶产业城乡间产业链条的联系程度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而要想真正建立产业链条,就必须:首先,以城乡茶叶产业不同链条作为产业纽带,最大程度扩充城乡茶叶差异的互动内容。根据茶叶产业各自资源优势,茶叶产业可选择不同优势产品并相互转移或延伸,让城市茶叶产业与乡村茶叶产业形成上下游关系,提高产业的配套设施,建立茶叶城乡产业链关联性。其次,将茶叶园区作为纽带或依托,实现茶叶园区内茶叶产业配套。茶叶产业可突破行政区域划分,探索建立跨城镇乡的专业茶叶园区,将茶叶资源、茶叶企业、茶叶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茶叶产业园区、茶叶企业、茶农的产业化模式,延伸茶叶产业链条,带动茶农致富。

3.2 发挥茶叶特色城镇,建立城乡茶叶产业桥梁

茶饮特色城镇是加强乡村与城市茶叶产业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其实扮演着茶叶城市经济与茶叶农村经济集聚节点角色。因此要想真正建立城乡茶叶产业链条,就必须发挥特色城镇作用,具体来说:首先,促进茶叶专业乡镇形成和壮大。茶叶加工企业要由城市向小城镇发展,吸引茶叶专业技术人才、资金向小城镇转移。其次,发挥近郊城镇空间节点的功能。茶叶产业要完善城市近郊城镇功能分区,建立相对独立茶叶工业区、茶叶贸易区。总之,茶叶产业向城镇转移能带动城市周边茶叶特色乡村经济发展,但茶叶产业必须要努力提高各个城镇茶叶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强茶叶城市产业、茶叶特色城镇、乡村产业间协作,让茶叶产业在区域划分上形成分工体系,进而实现不同区域茶叶产业链优势互补。

3.3 发展茶叶龙头企业,壮大城乡茶叶产业主体

茶叶企业不仅是城市茶叶产业的载体,还是乡村茶叶合作组织的载体,其能为茶叶生产前、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或提高专业化、全方位市场信息及服务,并以经济利益将不同区域茶叶产业有机结合。因此城市茶叶产业和乡村茶叶产业要想真正统筹发展,首先在城市茶叶产业中,一方面要努力培植茶叶龙头企业,全力壮大现有茶叶骨干企业规模,例如可通过吸引入股参股、战略合作等合作形式,改造和重组茶叶产业上下游企业,既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同时衍生更多茶叶骨干企业。另一方面,扶持小微型茶叶企业。茶叶经济中,小微型茶叶企业数量众多,是我国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主体,因此要想提升茶叶产业链,就必须从提升小微企业竞争力入手,努力提升小型、微型茶叶企业“专、精、特”优势。其次,在乡村茶叶产业中,一方面要通过公司化方式对茶叶农村合作组织进行运作,坚持将茶农专业合作和茶叶现代化结合在一起。另一方而,要扩大和提升乡村茶叶合作组织覆盖范围,吸引更多乡村茶农加入茶业专业合作组织,将合作发展模式延伸到茶叶及茶饮相关领域,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茶叶产业链条。

4 结语

总之,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产业链的构建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各地茶叶产区要从提高城市茶叶产业与农村茶叶产业关联度,提升茶叶产业专业化分工方面入手,通过建立茶叶产业园区、创建茶叶特色城镇、壮大茶叶龙头企业等措施,切实提高茶叶产业链构建水平和质量,扩大产业链覆盖范围,推动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1]高水练.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基于福建省1036个样本数据[J].东南学术,2014(02):121-129.

[2]石和芹.茶叶产业链管理研究综述 [J].中国茶叶加工,2014(02):5-9.

[3]苏锦涛.茶叶产业链参与主体利益协调机制初探-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6(02):98-99.

[4]陈慧敏.提高云南茶叶产业精准扶贫绩效的对策 [J].福建茶叶,2016(08):260-261.

本文为2016云南省教育厅资助性项目(项目编号:2016ZZX210)2014年曲靖师范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dkc2014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梅芬(1981-),女,云南麒麟区人,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地理、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产业链城乡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产业链春之奏鸣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