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静,任丽娟,王璇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800)
红楼梦中的茶语管窥
杨东静,任丽娟,王璇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800)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造就了体系化的中华文明。而在中华文明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载体,诸如经典著作《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还能够对书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进行有效检证和剖析。因此通过有效研究红楼梦中的有关茶和茶文化的具体描述,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本文拟从《红楼梦》一书中有关茶的具体语言描述入手,结合其与中华文化的具体融合,从而欣赏《红楼梦》中优美的茶文化。
经典名作;红楼梦;茶语描述;文化载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经过长期饮用和发展,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茶文化体系。从与饮茶相关的具体习俗到饮茶过程中所包容的文化内容等等,其中都广泛融入了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和细节。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不断加深的今天,如何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最全面、最有效的继承,就需要我们结合相关文化载体来具体开展。对文明来说,其具体的文化载体就是相关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与文化相关的一系列细节,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我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历史上,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都有极大研究价值,值得我们有效挖掘。在这些文学体系中,由曹雪芹著作的红楼梦无疑是最璀璨的亮点。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研究红楼梦的内容,不仅能有效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同时也能够以文化融合为基础,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曹雪芹所编撰的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后世有关本书的科学研究就成立了一系列“学派”,可见本书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本书前后共计120回,塑造和描述了当时整个生活状况,因此,其被看成为是反映同期社会生活的“教科书”。而根据相关统计,全书120回中,有112回涉及到了“茶”。其中从茶叶到茶具、茶道、茶艺等等多个视角进行描述,不仅能看出曹雪芹对茶的了解,也可以看出整个红楼梦反映的就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因此,想要深入有效研究红楼梦,就需要选择茶作为切入点。
1.1 书中对茶叶类型的语言描述汇总
茶叶是我们品茶和整个茶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元素。我国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开始。我国有着众多茶叶类型,依据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茶树品种,我们可以将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等,而每一类茶,结合产地不同,以及细化点,也还有更多品类。而这些种类繁多的茶叶品种就构成了我国的整体茶叶类型。在红楼梦一书中,有关茶类的文字描述有很多,其中提到较多的茶叶名称为:杭州的龙井茶、安徽六安瓜片茶和老君眉等,此外还有普洱茶和调制的枫露茶等等。书中有多处描写茶的场景,其中拢翠庵茶品梅花雪是本书中对饮茶的最着重描述。在这一段描述中,不仅谈到对好茶具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对茶叶精品的种类进行了详细描述。文中叙述到:贾母和刘姥姥的一群人来到拢翠庵,贾母向妙玉来讨茶,而在这一过程中,有这样的描述:贾母特意交代自己不喝六安茶。难道是因为她认为六安茶不是好茶叶?还是其认为妙玉久居山野,难知茶事。而结果确是:妙玉深知贾母的生活习惯,其知道贾母刚食用了较为油腻的食物,因此便细心的奉上了老君眉,虽然六安瓜片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贾母更喜欢性温和的湖南君山的老君眉茶叶。
此外,书中还结合不同人的喜好,也描述了各种茶叶。比如贾宝玉喜欢的是枫露茶,这一茶叶使用的是香枫中最鲜嫩的叶子进行调制,其整体也属于红茶的一种,该茶香气扑鼻。而林黛玉则喜欢喝龙井茶,书中写到其用龙井茶招待贾宝玉。林黛玉来自富庶的江南地区,而龙井茶也是江南地区的名茶,因此其自然偏爱一些。而贾府的王熙凤则在饮茶方面要求甚高,其在品尝贡茶时,给与的结论是不如自己平时饮用的茶叶好。显然可见,王熙凤在饮茶方面有着较深的理解和认知。而从书中的多个章节语言中,都能明显看出关于茶的描述,但书中更多写的是红茶和花茶,很少有对绿茶的描写,这可能与该书的故事情景地和气候有很大关联。
1.2 书中对人们使用茶具的语言描述汇总
在品茶过程中,茶具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载体,但凡有所讲究的人,都很看中茶具的选择。因此,在红楼梦一书中,用语言对茶具的各种分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根据相关统计,全书共有六十五处关于茶具的介绍,而其中分类也涵盖了茶盘、茶碗和茶壶、茶笼等形形色色的茶具。在品茶过程中,往往认为品茶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茶具,只有搭配得当,才能品味其中独有的味道和内涵,因此在本书中,使用了各种语言描述了茶具使用的精致。而其中关于茶具的描述语言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具的使用,一直到相关接待场合使用茶具等等。由此可见,茶具在本书中的地位。而红楼梦中在茶具描述中,经常讲到的是各种极其名贵的茶具,同时也多以套装的形式展示,不仅展示出了该时期贵族生活的奢侈和豪华,同时其中对细节地方把握之妙,也是我们了解书中相关文化的重要内容。
1.3 书中对与茶相关文学艺术的语言描述汇总
茶最早的饮用群体是贵族,但将茶逐渐推广到民间的群体是文人诗客,因此在饮茶的过程中,结合饮茶、产茶和品茶的感受,也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诗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多首与茶相关的诗词作品,这会儿都充分反映了茶与文化体系的深度融合。而在《红楼梦》一书中,我们也能看到各种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红楼梦中所出现的人物多数是精通诗词创作的文人,因此也描写了许多关于茶的诗歌作品。而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大多是与人们的心情有直接关联的,也就是常借景抒情。比如书中的诗句: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就是典型对本书创作意图的描述,通过香销茶尽一词便让我们看到作者通过描述贾府的衰落,从而引出对封建社会结局的思考。此外,贾府中的人们也喜欢经常聚会创作诗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诸如:“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和“苦茗成新赏”等诗句。丰富的茶诗歌语言,都展现了贾府人对茶及茶文化的深刻认知。
文化是文明的内涵和载体,同时也是直接影响人们意识理念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工具。可以说,但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都形成了一系列展现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作品。这些文化作品的存在不仅是对该民族长期持续发展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对该民族的民族行为和集体意识心理的有力见证。实际上,在本书中,除了对以上茶文化体系内容的描述外,还有很多方面,也有语言描述,诸如关于茶的品鉴、用水、冲泡等等多个环节。而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对与茶相关的具体描述,所展现的文化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对书中有关茶文化的内容进行体系化认知。
2.1 茶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描述
贾府在没落之前是权贵家庭,有很多招待活动,因此茶在其家庭生活中应用就较为频繁,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用途。首先,是年茶,就是在过年期间,用于招待亲朋好友的茶事活动。其次是用来馈赠亲友,正是茶叶的品质和健康功效,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茶叶往往被作为馈赠佳礼。书中王熙凤所品尝的茶叶就是馈赠。而茶叶还被用作定亲、好朋友之间交心谈话的工具载体等等。此外,在宴会中,茶叶也被作为必备内容。无论是朋友之间探讨吟诗作对,还是亲朋好友聚会庆祝,都有以茶助兴的环节,书中也多次予以描写。最后,茶叶也被用作漱口和泡饭食用等等。通过书中多处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饮茶的描述,都反映了茶叶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而随着茶叶元素应用日益广泛,各种社交场合也在应用这一元素。
2.2 书中反映的茶文化内涵分析
书中在用语言描写茶时,都赋予了其深层次的内涵,多数情况下,其中都融入了相应的精神情感。我们通过书中对茶叶内容的丰富展现,结合对精致茶具的具体描述等等,不仅能够看到贵族生活的考究,同时通过对饮茶过程的变化进行描述,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日益没落等。当然书中关于茶道、茶礼的丰富描述,值得我们体系化研究。我国茶道是将饮茶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化融合的具体表现,茶道中包含了人们健康、平和心态的树立,也包含了对处事规范和行为礼仪的有效引导等等。书中最后描述贾宝玉“看破红尘”的细节,实际上,也是展现了茶文化对人正确心理情感的积极有效引导。此外,书中对饮茶礼节和程序描述之细致,也成为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曹雪芹的笔下,其将饮茶过程与生活艺术化紧密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成熟发展。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核,也是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创新的主要内容。从目前社会发展进程来看,随着多元文化影响进一步加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文明和文化极为推崇。而对中华文化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研究热情,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是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结果。但如何才能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合理有效的理念认知,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认识,就需要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和思考。以《红楼梦》为例,其中反映了我国清朝时期高度发达的贵族文化,其中关于茶和品茶的描述更是让整部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色彩。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堪称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反映。通过对本书中与茶相关语言的具体描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巨大内涵,同时也品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范。
[1]胡文彬.论《红楼梦》中的茶事描写[J].红楼梦学刊,2013(8):119-123.
[2]宋保.论茶文化在《红楼梦》中的艺术功用[J].读书文摘,2014(6): 51-54.
[3]汤哲声.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思路[J].小说论坛, 2015(15):27-32.
[4]卢喜.由《红楼梦》茶文化看明清茶具之美[J].农业考古,2015(19): 96-99.
[5]熊根民.看红楼品茶韵—《红楼梦》茶文化探析[J].农业考古,2016 (1):125-129.
杨东静(1980-),女,石家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