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基于大学英语学习者兴趣的茶艺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王琴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度越来越快,体现出更激烈的竞争与发展、共享与合作。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很多场合,对于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茶艺,特别需要英语来介绍出去。在此背景下,很多大学将茶艺与英语有机结合,基于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兴趣,通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将富有中国特色的茶艺文化传播出去,扩大了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力,有效促进中国茶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本文分析了当前茶艺英语的重要性、现状,并提出了教学思路的改革建议。
大学;茶艺;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改革
当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有很多的茶艺师、茶叶生产商、茶叶经销商、茶文化喜爱者、各国政府组织等都需要一个无障碍的交流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更加准确到位地了解到中国茶艺文化。而现实的情况是,部分国内高校开设茶艺文化专业后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大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茶艺英语这样细分市场的专业,学生的教材选择不到位,一些学生对专业内容不感兴趣,很多类似专业的学生表面上是毕业了,但实际上却对茶、茶具、茶水、煮茶、泡茶、敬茶、养生、接待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茶艺文化一知半解,有的时候望文生义或者是词不达义,令不懂汉语的朋友们不明其理。所以说,要通过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兴趣,来实现茶艺英语教学质量的改进完善,使学生能够既要掌握英语,又要掌握茶艺,做一个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来讲解、传播茶艺文化的人。
1.1 基于大学英语学习者兴趣的茶艺英语
据相关统计,在中国,茶文化的论文数量可观,而茶艺文化的论文数量就少之又少了,同时涉及茶艺与英语的论文数量更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在很多大学里,没有茶艺英语这样的专业课程,而且相应的教学老师也都是业余选手,兼课或代课的情况非常普遍,不能在茶艺和英语两者间同时进行,总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侧重,导致茶艺与英语的结合点讲解得不够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于茶艺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茶艺文化与英语兴趣尚不能有效统一,同时,还缺乏社会上对茶艺英语的关注、缺乏对茶艺英语信息的互动传播。
1.2 茶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思考
茶艺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但是,有很多关于茶艺的表述中却有着很多不能准确使用英语来讲解的空白地带,有的人甚至无从下手。这就是茶艺术英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如何确保用英语将茶艺文化翻译出来的原汁原味。比如在说到“茗”这个词语时,往往会翻译成“tea(茶)”字,虽然说勉强翻译出来了,但对于“茗”字的确切意味却表达不出来,而事实上,“茗”是极嫩之茶,属于“茶”的一部分,这样的翻译就失去了茶艺文化的准确性。因此,既要掌握茶艺文化的相关知识,又要熟练使用英语,更要能将二者有机结合统一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确保所要表达的茶艺文化的到位,维护中国茶艺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茶艺英语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1 存在区域性差距的情况
当前,很少有大学开设茶艺英语这样的专业课程,只有部分大专或职业院校才开设类似课程,主要是茶学和茶艺学两个课程,茶学重在种植,茶艺学重在品茶。还没有用英语传播茶艺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只有农业类院校才开设这样的课程,还仅仅局限在南方的个别城市,在广阔的北方、东北、大西北却鲜有这样的专业课程。而事实上,中国茶种类丰富,地域广阔,文化灿烂,各省都有着爱好茶艺并希望用英语将茶艺传播出去的学生、企业、单位或机构等。国内各地急切需要传播茶艺的现实需求与局限在南方的个别院校才开设的茶艺英语专业课程这样的矛盾,突出反映了茶艺英语发展的瓶颈问题。
2.2 很多大学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茶类专业的教学指在培训传统意义上的种植、加工茶的人才,而忽略了茶艺文化的传播,特别是面对国际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没有认识到茶艺英语的重要性和国际性,同时,缺乏与市场相对接互动的机会,对市场需求了解得不够深入,从而造成了茶艺英语专业不被全体大学所重视。
2.3 缺乏相匹配的师资力量
由于茶艺英语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国内外茶文化碰撞交流的需要,而历史上却很少有既懂茶艺又懂英语的人,造成了能够传授茶艺英语这样专业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有的老师可能是茶艺方面的专家,但在英语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而有的老师虽然精通英语,但对茶艺文化的掌握却比较单一。甚至还有的情况是在有些学校里是以理论式的讲解为主,而缺乏实际性的对茶艺英语练习的机会,使得茶艺英语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2.4 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茶艺英语专业是市场细分的结果,融合了两部分专业内容的精华,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需要掌握茶艺、文学、美学、英语等各学科的知识。而事实上,很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往往都很偏科,对于多学科都能掌握的综合型能力有待提高。
茶艺英语是一门新的专业语言,更是技能,所以说,单纯依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需要老师多引导学生“勤听说、勤读写、勤练习、勤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茶艺英语的水平。
3.1 对茶艺英语加强重视
不论大学还是教育部门,或者文化部门,或者是茶艺交流的相关组织机构,都要重视茶艺英语专业的重要性,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建设这门学科,因为茶艺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准确传播、精心爱护的精神,全社会应合力共同培育一朵美丽的茶艺英语之花。所有的大学在开设茶艺英语专业时,都要有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要确定战略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避免不同学校教学的结果不统一的现象,才能提高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对茶艺英语专业的重视,最终共同来促进茶艺英语行业的发展。
3.2 建设专业的茶艺英语师资队伍
茶艺英语师资力量的建设,迫在眉睫。因为市场对茶艺英语老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英语过关,还要对茶艺文化有非常深厚的掌握。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要突出专业细化和重点目标,因为有的学生从小就在茶园长大,对茶艺相应懂得较多,而有的学生却只对英语感兴趣,参差不齐的情况显然会影响到老师对茶艺英语的教学。所以,在改革茶艺英语教学的实践道路上,要注重所讲授内容的层次关系,茶艺知识要从初级过渡到中级,再发展到高级,一步一个脚印;英语知识也要从公共到专业,要注重讲与练的结合。
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可以把英语老师挂职到茶艺专业锻炼,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认知、了解、掌握茶艺专业方面的文化知识,同时了解茶艺行业的发展动态,便于安排教学进度;也可以抽选优秀的、或者有兴趣的英语老师到茶园、茶艺馆、茶厂、茶叶经销商等各类机构去实践学习,以便于丰富自身的茶艺文化知识,提高将茶艺与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水平。当然,高校还可以借助于学校的外籍老师或者聘请专业的外籍老师,让外籍老师走进实操室与学生交流互动,因为外籍老师大多对中国茶艺感兴趣,而学生,也可以视外籍老师为客人,这样来创造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
3.3 全维度的茶艺英语教学模式
如果大学对市场把握不高,那么对于茶艺英语这样的专业是不好定位的。放在英语系、文学系、艺术系都感觉不合适,所以大学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对以往的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将过去的选修改为主修,将过去的理论讲授改为结合实操,将过去的在茶艺或英语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改为两个专业都重视同步发展。
3.3.1 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
在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实质上是想通过茶艺来提高就业能力。所以讲,教学内容应按此进行,以英语专业教学为主,并将茶艺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操能力相结合,整体课程的理论和实操要紧密围绕茶艺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来进行,要真正从实践中体会茶艺流程的各个环节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迅速形成。茶艺英语的专业教学内容应包括有:茶艺英语词汇和术语、茶艺流程实务、茶艺服务、茶艺文化讲解。内容以实用为主,理论宜少不宜多,实操宜多不宜少,专业术语宜精不宜多,所选教材文章宜短不宜长,最主要的是提高英语学习者对茶艺的兴趣,为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3.3.2 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多加练习,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布置用英语来讲解不同茶叶的冲泡过程,或者用英语来讲解不同产地的茶叶区别的作业,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兴趣爱好。学生也要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茶艺文化的韵味与意境,逐步培养茶艺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各类文化旁征博引的境界。
3.3.3 教学地点的改革建议
要想提高实际茶艺英语的能力,就要将教学地点从过去的教室里走出来,在实操室进行。实操室的布置,要严格按照茶艺馆的布置来,从茶叶、茶具、桌椅、装饰等等,都是最直观形象的教学用具,创造最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正的场合中掌握茶艺英语的精髓。
虽然茶艺英语在当前的中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要相信中国对于茶艺英语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眼光,要相信中国茶艺文化的深厚底蕴,要相信中国人民对于茶艺品牌的感情。只要通过相对应的改革,必将创造出中国茶艺英语专业“桃李满天下”,也必能促进中国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更好地使用英语传播好茶艺文化,让更多的国际友人认识中国茶艺、喜爱中国茶艺。
[1]张宏.以大学生实践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27-128.
[2]沙迎雪.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中的运用与反思[J].世纪桥,2011 (19):106-107.
[3]房宝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14.
2015广西新世纪教改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5JGA382);2016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社会认知视阈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信念与学习者信念比较研究”。
王琴(1982-),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及外语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