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军
30多家主流券商机构,几乎都看错了2016年A股市场,其中中泰证券、申万宏源对上证点位的预测与实际相差最远。
每至年末,券商投研部门的重头戏之一,就是要对来年的行情做出预判。分析师“挥斥方遒”、指点迷津,基金经理需要专业参考,散户更是将其奉为投资指南。各家券商的年度策略会议和论坛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机构们面对新的一年,他们的预测又粉末登场了。但是只有了解过去谁的准确度高,才有可能从相关预测中获得帮助。
对此,《投资者报》记者通过查阅海通证券、安信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等30多家主流券商机构的2016年A股投资策略研报发现,对于市场的整体判断,几乎所有的券商都给出看多的结论,其中申万宏源表现最为乐观,中泰证券对2016年上证指数最高看至4750点~5000点,最不靠谱。最低位仅广发证券给出2890点位,仅有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两家预测最高点在4000点以下,中金公司的3700点成为最接近行情点位的判断,成为券商的“预测王”,其他券商给出点位最高区间集中在3000点到4500点左右。
不论是海通证券的“从激情到温情”、东海证券的“从新开始”,还是广州证券的“震荡中前行”,等等论调无一都透露着券商的相对乐观情绪。虽然券商猜中了全年的“慢牛”基调,对上证点位预测却相去甚远。已然收官的A股以在3000点左右挣扎的姿态走完全年,更何况新年首月的熔断机制更是给了市场当头一棒。
记者发现,2015年年末上海证券等多家券商表示熔断机制对A股影响不大,但触目惊心的暴跌让整个市场“傻了眼”,沪指首月跌幅超过22%。仅熔断新政当周A股累计重挫9.97%,市值蒸发近7万亿元,此时市场最大的恐慌是失去信心,熔断机制短期内被立即叫停。此后11个月,A股休养生息,但并未走出首月的阴影。数据显示,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收于3103.64点,全年累计跌幅12.24% 。深证综指收于10177.14点,累计跌幅19.55%。创业板指数收于1962.06点,累计跌幅27.5% 。截至12月27日,今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424.52点,累计跌幅为11.99%;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434.32点,累计跌幅为19.22%;创业板指累计下跌745.43点,累计跌幅为27.46%。
成交量方面,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前11个月全年沪深两市累计成交金额为45126万亿元,仅为去年的34.2%一半,深市方面则相对较好,前11个月累计成交72万亿元,接近去年的六成。交易量的萎缩除去投资者未能重拾信心外,还有IPO、定增抽水的原因,全年募资总额超过1.6万亿元,成为历史之最。如同国泰君安的增发并购策略中的预测,增发并购迎来黄金年。
年度策略券商整体看多被“打脸”
市场风云变幻得太快,不仅让投资者始料未及,券商在2015年年底预测来年走势时预测上证指数最高点多集中在4500点高位,集体看多,也在随后惨遭“打脸”。
其中,中泰证券表现最为乐观,认为上证指数将摸高5000点,成为最不靠谱预测。申万宏源次之,预测区间为3050点到4750点之间;国泰君安、上海证券预测为3200点到4500点的点位;中信证券、国元证券、招商证券、华融证券、国盛证券等多数券商预测是3000点到4500点;华泰证券认为是3250点到4500点之间,且上半年行情优于下半年;高盛高华预测在3000点与4000点之间。仅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相对,预测最高位低于4000点,广发证券预测区间为2890点到3910点之间;中金公司成为最有预见性券商,预测全年上证指数整体隐含区间在2500点到3700点之间,与实际走势分别仅差138点和161点。
看多A股的券商仍然延续了上一波牛市的思维,押宝改革的预期。申万宏源在研报中表示,上证综指至少摸高至4000点。它给出的三个原因,首先,“钱多+资产荒”有助于维持高估值中枢;其次,市场预期的变化快于改革进度,改革切实推进但仍不及预期的情况依然可能出现,阶段性震荡可能难以避免,所以A股2016年是市场与改革预期的交谊舞。第三,一季度2016年两会前的传统春季躁动仍是做多的时间窗口,将迎来一次改革创新预期修复、增量资金推动的上行。 但由于全年“黑天鹅”频发,让申万宏源判断失误。
区间预测最为接近的是中金公司,其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峰表示,2016年要考虑经济压力下的市场风险,以银行坏账和地方债务尤甚。地方债务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加上熔断机制的出现,2016年会是一个上蹿下跳的“猴市”行情,全年上证指数整体隐含区间在2500点到3700点之间。
其次较为准确的是广发证券,其在2016年策略研报中表示,(A股)“慢牛”之前,先有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慢牛”需要在稳定的估值中枢下,靠盈利来推动,但目前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都需要一个向下修复的过程。由于传统行业盈利“不破不立”,明年的业绩增长预期波动区间会较大,预计为(-15%,15%)。预计沪指的2016年波动区间为2890点到3910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盘走势预测券商表现不给力,但对于2016年个股研究上,不少券商直觉敏锐。国泰君安曾在2015年12月初发布增发并购策略时表示,2016年将进入股权融资时代,增发并购迎“黄金年”。其研报称,增发并购成股灾重灾区,股灾之后市场快速回暖,大股东参与破发,大股东参与补流、PE+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投资机会凸显。并提示“从关注壳价值到关注优质并购股”。
熔断仅中金公司提示风险
如果没有熔断,2016年A股或许能够如同券商预测的那样乐观,毕竟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收盘还在3539.18点,可惜没有如果,千股跌停再现蚕食了投资者仅存的一点信心,而券商机构中仅中金公司认为是“大利空”,其他券商则表示“影响不大”。
其中,上海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师2015年年末发布报告认为,熔断机制对股市的影响不大。其称,近11年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超过5%的仅38天,这意味着如果11年前就开始实施了熔断机制,那11年也就只使用了38次,使用频率并不高,可以说指数熔断相关规定有利于在市场极端波动时稳定市场情绪,有利于市场长远稳定发展,但短期影响并不大。
平安证券方面也表示,由于涨跌停板制度,A股存在隐性的熔断机制。触及7%熔断阈值休市以后,由于市场反应过度,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可以“追涨抄底”。
熔断机制实际结果打脸上述券商投研,2016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连续触发5%和7%两档熔断阈值,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千股跌停,A股提前85分钟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则从58万亿元骤降至54万亿元,一日蒸发4.24万亿市值。随后三个交易日中,A股两度触及熔断,千股跌停效应越发惨烈,共蒸发掉6.6万亿元市值。1月7日,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次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其后,市场并未出现像平安证券预测的那样,“在下跌7%触发熔断机制后的半个月内会有所回调”,市场的恐慌情绪继续蔓延,1月22日,沪指跌至2638点,创出了年内最低点。1月份沪指累计下跌24.96%,创出了7年来单月最大跌幅,也创下26年来最差开年纪录。
而中金公司又一次成功预测了熔断机制的结果,王汉峰在其策略会上表示,熔断将是一个“大利空”。
他认为,在过去的2000个交易日中,股指涨跌幅大于5%(一级阈值)的交易日就有105天,相当于25个交易日就会出现一次,若最终成功上线,对市场的搅动作用可想而知。其次,A股股民中以散户居多,市场的成熟度并不高,以致A股经常出现跟跌不跟涨的现象。此外,阈值之间设置太过密集,一、二级阈值仅差2%,与美国7%、13%和20%的成熟度相差甚远,这也将导致A股频繁出现停牌,影响市场正常发展规律。
年中跟随大势多数券商下调预期
上半年的A股让市场参与方措手不及,到中期策略会中,券商开始大幅调低预测点位,招商证券预测为2400点到3300点,兴业证券、山西证券和中投证券都看低到2500点,最高点分别为3300点、3100点和3200点,相差并不大,东方证券预测点位区间在2800点到3200点之间,下半年A股情绪逐渐回暖,开始震荡上行,波动区间在2814.65点与3301.21点之间,迅速下调最低点的券商又一次面临“尴尬”。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方证券不仅点位预测较为贴近现实波动,趋势判断也较为准确。其研报称,下半年经济平稳,警惕债务临界点的来临,控制杠杆率成为当务之急,未来货币政策或将进入一个季度左右的观察期。
兴业证券也预测,从基本面上看,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有望逐步修复。企业半年报或超预期,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修复有望持续;从政策环境看,三季度政策环境预计将更加温和。相对来讲,“去杠杆化”成为A股的鲜明特点,尤其是在千股跌停、千股横盘令人难以捉摸的行情中,投资者自然不愿意融资杠杆,资金面逐步回归理性,交易量大幅下落。
券商此次点位预测更加谨慎,但在板块预测上多家券商却踏空。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方面表示,下半年行业配置紧抓两条主线,业绩进入长期扩张的“超级周期”和估值被低估、错杀的业绩稳定增长的成长股,以新兴服务业为主。而事实上,下半年券商、银行等大盘权重股接连发力上行,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几乎又回到年初的低点。
此外,尽管半年策略会中谨慎的声音增加,但是券商仍有看多的习惯。国泰君安方面认为,双重“去杠杆”将继续限制短期A股市场的估值空间,但这也将为之后的市场反弹储备更多的超预期空间。中期看,2016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A股或将迎来一波更凌厉的反弹。
拥有雄厚投研实力的券商为何连续上演“失街亭”?一位华南证券从业者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国内券商普遍看多市场,这首先和制度有关,在没有成熟的做空机制之下,券商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自然需要股市上涨来赚钱。在利益驱动下,选择有利消息作为分析依据,自然得出看多的结论。
“此外,从2015年的疯涨与暴跌,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券商在这种行情下预测失效并不奇怪。”上述人士表示,这就提示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此类“吃瓜”群众可以将机构预测当作参考,而不是指导投资的“教科书”。
奇葩研报娱乐化被批
券商策略不仅在准确度上表现不佳,而且还趋向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向以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讲究数据说话的券商研报近年来开始走向“段子手”风格,为吸引眼球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标题党、肆意调侃。“二八转换”被冠名《你大妈不是你大妈,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短期市场波动缘于情绪,海通证券则表示《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而民生证券将还未结束的行情形容为《和尚,你又在与哪个女人纠缠?》。
从2014年开始出现的研报低俗化到2015年的“侠之大者,为国接盘”、“我们坚决不要脸了”,成为市场的普遍谈资,甚至愈演愈烈。监管层在2016年终于出手整治,4月,中证协依法依规对6名从业人员采取了自律惩戒措施,并将相关情况记入协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同时,中证协还对3家证券资信评级机构采取了责令整改的自律管理措施,对两家证券资信评级机构采取了警示、自律管理措施,并向全行业书面通报了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
长期观察资本市场的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券商研报雷人且段子手很多,还时常闹出乌龙,部分奇葩研报、乌龙研报、虚假研报已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暴露出其研究所管理层面的混乱,券商内部管理亦有可能存在严重缺失。监管层有责任肃清研报乱象,提升研报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乌龙券商研报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