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山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长江流域开发的具体条件,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的一般方法。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②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学习与生本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
展观。
3.主要内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4.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必修三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下一节课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提供了依据。在内容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已经对长江流域概况有所了解,并且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对学生来说已不再困难。
但是,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机械记忆分析方法,回答问题或面面俱到,或遗漏要点,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理术语运用不准确;答题不规范等等。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生本课堂+案例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实物展台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生本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由于三个探究问题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