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唤醒

2017-02-04 03:51叶明予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叶明予

摘 要: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在“新世纪教改工程”中把“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奏方法、演奏技巧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音乐学习,借助多种方式,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古筝教学;综合能力;培养

一、带动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讲、示范,学生听、模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可言,更无从谈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启其蒙而引其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弹奏乐曲前,先让学生找出乐曲的重点节奏型,自主创编,进行节奏接龙,鼓励新颖的创意;在课堂上开拓创新,大胆采用音乐知识卡片式竞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自主视奏,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每节课增设争章环节,学生你追我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些点滴的渗透,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满足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放松的状态中轻松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了他们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学习不同的演奏形式,引导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位音乐家曾说过:“只有积极参与伴奏、重奏的艺术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独奏演员。”教师让学生学习齐奏、重奏、合奏等多种演奏方法,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配合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层次探究音乐的魅力。

齐奏是学生合作演奏中相对简单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求演奏速度一致、力度均衡、音高统一。笔者在课上,会拍摄学生弹奏的视频片段,并让他们自主观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倾听、观察,不断调整自己的演奏状态。一次次的沟通交流,集体演奏日趋默契、出色。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后,会进行重奏训练。重奏要求对主旋律有精准的记忆,充分了解各声部的旋律走向,才可以默契配合。刚开始选择一些编配简单、旋律熟悉的二重奏乐曲,再逐步过渡到技巧性强、有鲜明风格多声部重奏乐曲。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孩子们对重奏曲目的训练的热情更大于独奏曲目,会主动要求集中训练,短时间内就进步很多,能较好地驾驭乐曲。学生通过系统的重奏训练,进一步培养了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少年宫会定期挑选一部分学生参加民乐团的合奏训练。合奏对学生演奏的音色和谐、音量均衡会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古筝在民乐团一般担当伴奏声部和少部分旋律声部,需要根据合奏中配器、和声的需要,对乐谱、指法进行小范围调整,以保证能够演奏出和谐、动听的旋律。在合奏过程中,学生要随时能根据乐句呼吸、旋律起伏进行音色调整、力度变化。合奏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视谱、乐感、表演、合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齐奏、重奏、合奏这些演奏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表演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赏识教育” “成功教育”等思想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坚持全面育人”。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习乐曲演奏时,教师有感情的范奏,可以让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对音乐作品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音乐情感、体会乐曲内涵,从而提高表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要真诚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神态鼓励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愉快地学习音乐、尽情表现音乐。

当学生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课堂教学得以锤炼和升华。学生以演奏者的身份参与社区演出、少年宫学期汇报表演、新年音乐会等各种方式,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梦想的舞台。一次次的历练,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他们新的求知、表演欲望。

学生的表演能力在于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培养,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寻教学方式、方法,那么每个学生音乐潜能都能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张黎莎.集体课与个别课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少儿古筝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音乐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