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

2017-02-04 21:38熊杰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采茶戏曲牌赣南

熊杰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江西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

熊杰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江西的客家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采茶戏便是这些精神财富中的瑰宝。赣南采茶戏则是江西采茶戏中的重要代表。本文以赣南采茶戏为切入点,在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江西采茶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江西采茶戏;赣南采茶戏;音乐;表现形式;艺术特征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不仅承载着客家的文化,同时也反映着赣南的社会历史与风土人情。随着赣南采茶戏的发展,许多音乐和剧目都在全国各地得以广泛的流行并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为了推动赣南采茶戏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赣南采茶戏所具有的传统与特质做出继承与发扬,因此,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与艺术特征做出认知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

1.1 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山歌元素

对于赣南客家族人民而言,无论是为了缓解疲劳还是为了传递情感,唱山歌都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娱乐形式,因此,在赣南采茶戏的发展中,山歌成为了赣南采茶戏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这也让赣南采茶戏中蕴含了许多的民歌小调元素。“十二月采茶歌”是这些民歌小调元素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从“十二月采茶歌”的发展来看,明朝万历年间,“十二月采茶歌”就已经出现,并被用于官吏豪绅府第的演唱当中。到了明朝中期,在民间灯彩等艺术的影响下,“十二月采茶歌”所使用的道具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并形成了边唱边舞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和吴震方的《岭南杂记》中被称作“茶篮灯”。之后,“十二月采茶歌”在江西、福建、安徽等多个地区得以广泛的流传,并被这些地区的民间艺术家融入到“采茶戏”当中。“十二月采茶歌”依据演唱内容中所表现的时间,可以分为“顺采茶”与“倒采茶”两类,其中“顺采茶”是从正月开始唱并唱到十二月,而“倒采茶”则有着完全相反的顺序。另外,赣南采茶戏中的民歌小调元素并非只有“十二月采茶歌”,还包括以季节命名的“四季采茶歌”,以地区命名的“进坑调”和“上山调”,以劳动内容命名的“打鞋底”和“割韭菜”,以动植物命名的“斑鸠调”和“牡丹调”等。总之,赣南采茶戏中的民歌小调元素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并且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作为一种单独的音乐艺术出现,也可以与锣鼓唢呐、采茶灯等艺术形式共同组成而展现。在赣南采茶艺人的不断创新过程中,赣南采茶戏中的山歌元素也逐渐呈现出了地域化和戏曲化的特征,并成为了赣南采茶戏舞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唱腔形式。

1.2 三腔一调

当前现存的赣南采茶戏曲牌有280多首,以这些曲牌的调式和来源为依据,可以分为“三腔一调”,即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其中,茶腔是由茶曲、灯调等艺术形式衍生出来的唱腔形式,并且赣南采茶戏中的大多剧目都是这种唱腔曲牌。从调式方面来看,徽调是茶腔中最为重要的调式,而羽调和商调也广泛地存在于茶腔当中,当然,少数的茶腔曲牌也采用了双重调式,这确保了茶腔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茶腔的演唱中,正反弦伴奏与客家方言是确保茶腔体现出地方文化色彩的重要元素,同时也能够确保茶腔呈现出赣南采茶戏别具一格的音乐特征。从曲牌来看,赣南采茶戏中的《长歌》、《石榴子打花》、《芙蓉调》、《斑鸠调》、《磨铜镜》、《上山调》、《绣花》、《打鞋底》、《三句板》都属于茶腔,这些曲牌不仅能够彰显出赣南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够用来表现人民的爱情以及劳动等;灯腔一般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较强的舞蹈性,调式则以宫调和征调为主,另外,唱腔中的衬词是灯腔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灯腔的曲牌来看,彩莲船、摆字灯、马灯、狮灯、龙灯、大堂花鼓与茶兰灯等均属于灯腔曲牌。当然,在灯腔的发展中,也十分重视对其他戏种内容的借鉴,如通过对东河戏等的借鉴,灯腔中产生了包括《五月踩地》、《小小仙鹅》、《报茶名》、《十二月花》、《荷花透水开》、《茶童调》、《倒采茶》、《报三声》、《小小仙鹅》、《问茶名》等曲牌,并成为了赣南采茶戏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路腔又称为“湖南调”,其中很多内容都与广西彩调有相似之处,如《开四门》这一曲牌就与广西彩调曲牌《四门摘花》有着很多共同点。从调式方面来看,路腔主要以商调为主。从伴奏来看,则以唢呐和打击乐为主。和灯腔相似的是路腔也使用了许多衬词,这些衬词能够很好地弥补唱腔中没有表达完整的情感,对提升唱腔的丰满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路腔的曲牌来看,《对花》、《割韭菜》、《卖纸花》、《折打》、《补皮鞋》、《摇兰花开》、《捎妹子词》、《新年酒》等都属于路腔中的曲牌,虽然现存的路腔曲牌数量不及茶腔,但是也达到了50多首;杂调主要是以插曲形式出现在赣南采茶戏中,虽然其并没有体现出系统性的风格,但是却普遍具有小巧优美的特征。另外,在赣南采茶戏中,杂调并不会以独立声腔的形式出现,并且多用于打花鼓、敬酒等场合中。北调”、“新八仙”、“孟姜女”、“九连环”“茉莉花”等,都属于赣南采茶戏中的小调。

1.3 唱腔与创腔

包括赣南采茶戏在内的所有戏种,都需要通过自身别具一格的唱腔来展现自身所具有的风格与特色。从整体来看,赣南采茶戏的唱腔可以分为河西唱腔与河东唱腔两个派别。其中,河西唱腔一般具有较大的跳跃幅度和较强的旋律,而河东唱腔则具有说唱性质与较小的旋律起伏。当然,河西唱腔与河东唱腔的这些特征只是一般特征,因为即便是同一曲牌的演唱,也有着多种不同的唱法,所以在同一剧种乃至同一唱腔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流派。具体而言,赣南采茶戏唱腔的特点,可以通过谢德胜先生的“三句板”得以体现。赣南采茶戏唱腔特点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赣南采茶戏一般使用高音起腔,这种特点在《上山调》、《牡丹调》中都有体现。同时,这种唱法对演唱者的咬字、音准等都有着一定要求;其次,在赣南采茶戏的演唱中,对曲牌所具有的完整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演唱者需要具有较好的乐感和良好的气息运用技巧;最后,在男女对唱当中,对演唱者之间的默契程度、演唱过程中的节奏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演唱者能够体现出赣南采茶戏口语化的特点。另外,从赣南采茶戏的创腔手法来看,主题贯穿和主调选择是采茶戏使用较多的创腔手法。其中,基本腔调是主题贯穿手法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基本腔调做出创新变化与反复使用,并将这些腔调贯穿在整个演唱过程中,能够让采茶戏作品保留自身风格特色,同时体现出创新特征,以便确保作品更好地应对不同时代、不同受众的审美差异。

2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征

2.1 浓郁的乡土气息

传统的赣南采茶戏都是民间艺人通过借鉴劳动场景和其他艺术形式创作完成的,因此,在赣南采茶戏中,有着丰富且妙趣横生的生活语言,同时也彰显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如在赣南采茶戏《补皮鞋》中,虽然这一剧目的内容为受众呈现的是生活中的琐事,且结构十分简单,但是却具有幽默和调侃的风格以及浓郁的生活情绪,因此,这一剧目能够获得受众的广泛喜爱。另外,《九龙山摘茶》等剧目,对赣南地区人民的生活场景、劳动场景进行了模拟、美化与再现,这对于唤起当地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产生着重要的作用,而也正是采茶戏艺人通过对这些场景进行提炼与加工,赣南采茶舞才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唱腔形式与舞蹈动作。与此同时,语言的诙谐性和动作的趣味性,也让赣南采茶戏体现出了喜剧色彩,在赣南采茶戏中,即便是为了表现一些具有悲剧性的内容和事件,也经常会用喜剧形式进行呈现,如《大劝夫》等剧目,虽然讲述的是劳动人民的心酸史,但使用的是调侃的形式。这种特征,体现出了赣南社会大众普遍具有的乐观心态。

2.2 “三绝”

赣南采茶戏不仅有着别具一格的音乐表现形式,而且也有着不少“绝活”。其中,扇子花、矮子步与单水袖被称作赣南采茶戏的“三绝”,对提升赣南采茶戏的艺术价值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扇子花是指用彩扇当作表演道具,并对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等进行模拟。扇子花要求表演者能够利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得体的动作来传递情感,并对采茶戏所具有的喜剧氛围进行渲染。扇子花的扇种多达30多种,包括“吊扇”、抛扇”、“风车扇”、“削扇”、“绞扇”等,这些动作的组合能够给人美不胜收的审美体验。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中男角的基本舞步,即男性角色使用半蹲姿势进行表演。矮子步分为低桩、中桩与高桩,表演者需要严格遵守“老虎头鲤鱼腰,双手柔如月,下身轻漂漂,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步”的原则。单水袖与戏曲中的甩袖相似,与采茶戏中的扇子花相对应,即一手持扇、一手甩袖,再加上极具戏剧性的矮子步,能够让采茶戏彰显出更加丰富的情趣。单水袖包括抓袖、拜年袖、遮阳袖、花篮袖、绕肩袖、穿针引线袖、腋下袖等,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遵循“摆动像狗尾,站势像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的表演原则,这是单水袖独特的艺术魅力得以彰显的重要前提。

2.3 “两旦一丑”

“三角班”是赣南采茶戏的重要特征之一。“三角班”即“两旦一丑”,在传统赣南采茶戏剧目《补皮鞋》、《挖笋》中,都是由两个女性和一个男性共同演出。当然,“两旦一丑”并非是说赣南采茶戏可以仅仅依靠这三个角色来完成,其中配角的加入与穿插也是赣南采茶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种特征让赣南采茶戏体现出了主演人物较少的特色,同时为赣南采茶戏实现走街串巷的表演以及得以广泛的流传提供了方便。丑角是“三角班”的核心,“三角成戏,小丑当家”则说明了丑角在赣南采茶戏中的重要性。从丑角的表演特色与音乐表现特征来看,丑角可以分为“正丑”与“反丑”。“正丑”即“丑行俊扮”,主要表现强壮年轻的劳动者。在表演过程中,一把抓、三华衣、白堂裙、灯笼裤、扇子花和长袖筒是主要的表演道具,利用这些道具演员载歌载舞,表现出了丑角节奏明快、活泼轻松的表演特点;“反丑”即“丑行丑扮”,主要承担表现浪荡公子、地痞流氓等任务,在这种丑角的表演中,对动物形象的模拟是重要的特征之一,从而体现出了赣南采茶戏诙谐幽默的特征。虽然“反丑”与“正丑”在扇子花和步法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脸谱刻画上,白鼻子是区别“反丑”与“正丑”的重要标志。

3 结语

在江西赣南采茶戏中,音乐表现形式包括山歌元素、三腔一调以及独具特色的唱腔与创腔形式。这种极具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艺术,创造出了“三绝”与“两旦一丑”的特色,并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形式,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形象和乐观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西赣南采茶戏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并在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明需求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贾丹妮.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分析[J].福建茶叶,2016(1):222-223.

[2]唐龙.江西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以赣南采茶戏为例[J].福建茶叶,2016(3):372-373.

[3]王艳琳.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 2016(16):38.

[4]吕彬.民族文化中的音乐表现——抚州采茶戏音乐文化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4(22):79-80.

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5Q195)。

熊杰(1980-),男,湖北宜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地方传统音乐、地方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采茶戏曲牌赣南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