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丽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对日本茶道艺术的影响研究
李如丽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禅,天竺词汇jana,汉译为“禅那”,后简称为“禅”。我国的禅宗是在继承古印度佛教修行行为基础上,再提炼与采纳我国传统道家老庄玄学等思想精华,从而发展变更成集具我国道学思想特色的佛教修行宗派。相传茶道最初是我国僧侣用“吃茶去”谒语作答引导学人悟道修行方式之一。在唐代中后期,我国茶道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本文即在研究日本茶道艺术的基础上,从而深入探讨我国禅宗美学思想,特别是我国禅宗美学思想中“不立文字”、“师法自然”、“见心见性”等思想观念对日本茶道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总而言之,日本的茶道艺术和中国禅宗美学思想有着深厚的联系,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日本茶道艺术;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影响研究
禅在古印度是其佛教修行行为的统称,禅本身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觉悟修行行为。我国的禅宗思想与古印度天竺禅宗修行有着本质不同。古印度禅宗修行讲究坐禅修行,即闭目端坐,凝志静修。而我国禅宗为了与印度禅宗的修行区别开来,在吸取道家“道法自然”的基础上,不再拘泥形式于坐禅修行,而是讲究参禅、悟禅,即表面上不拘泥于修禅形式,而讲究“见心见性”,讲究人性本心,造物自然等主张。在唐代中后期,我国茶道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十六世纪末,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体在沿袭我国茶文化基础上,创立了日本茶道,并赋予了日本茶道其深远的内在精神与价值。在我国,饮茶、喝茶本是普通人日常生活消遣方式之一。然而,当流传到日本后,饮茶、品茶不再仅仅作为普通消遣方式,而有了“道”,即茶道。因而,日本茶道艺术,不再仅作为单纯的礼仪文化形式,其还有了劝诫、勉励人们悟禅、悟道修行的深远内在。本文即在研究日本茶道艺术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的禅宗美学思想对其茶道艺术影响之所在。
我国禅宗又名佛心宗,是我国本土佛教——汉族佛教发展起来的,其是在遵循道家学说的“道不可道”、“道法自然”等思想上发展而来。因而,我国禅宗主张见心、顿悟,即主张在佛法修行方面不追求形式拘泥,也不追求用文字言明佛法道理,而应注重用本心领悟,凡事都遵从本心出发,遵从自然规律的修行行为。后文研究的我国禅宗美学思想对日本茶道艺术的影响,将基于上述禅宗主张的“不立文字”、“师法自然”、“见心见性”等思想观念对日本茶道艺术的影响展开分析。
“不立文字”是我国禅宗对自身佛教弟子立下的规矩,即不留下文字书写佛法道理。中国本土禅宗的开山之祖是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本是南天竺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创立之初就立下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戒律,后六祖慧能因《金刚经》中所提倡的“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等观点而再次坚定了“不立文字”的思想。慧能禅祖认为修行不应该被经书文字所困,经书上的文字道理是智慧之人自己修行时顿悟出的思想道理,然而其对于生搬硬套到无法自身顿悟修行智慧的人而言只不过是思想上的枷锁,其对于不肯用心修行觉悟的人是没有多少益处的,相反还有可能对其造成思想上负担与限制。因此,“不立文字”并成为我国禅宗的特色之一。
我国禅宗“不立文字”的思想在日本茶具上也可觅得其踪迹。以日本茶碗为例,日本茶具中也崇尚不用文字作为茶碗的装饰标志,而是采用花纹、无规则的图案等作为茶碗装饰。日本茶道是在我国唐代中后期传入,其经室町南北朝两代发展后,最终在织丰时代得到成熟壮大。在织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日本茶碗便是志野茶碗。研究志野茶碗器具可以发现,志野茶碗一般用素色花纹,或无规则斑点作装饰,茶碗碗身自然、朴素,纹样一般用散落无规则的笔画描绘。在艺术效果而言,志野茶碗追求不可用文字描绘的无规则美,追求无法用文字言说的天然灵动不可捉摸粗狂气息。因此,就日本茶道茶碗烧制所追求的不可用文字描述其茶碗绘制艺术而言,与我国禅宗主张顿悟修行“不立文字”是同样的道理。在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国人可以轻松地从网上选购由日本设计师设计,并在日本本土生产的茶具,笔者曾经有幸在某跨境平台购得一套日本的产的茶具,发现其风格非常独特,质朴自然,质地也非常细腻,具有浓厚的禅宗美学思想,自然也符合禅宗美学的“不立文字”特色,特别是茶碗的图案看起来极其像一幅中国水墨画,不了解的顾客可能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能制作出这样的茶具,由此可见,日本的茶具设计深受中国禅宗美学思想的熏陶,日本的茶碗装饰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禅宗思想的“师法自然”取自道家思想,《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就是禅宗主张的“师法自然”。禅宗主张“师法自然”这一观点的用意在于坚持与崇尚大自然,维护自然以及事物的本来样子就能修行顿悟。
研究日本的茶室建筑不难发现,日本茶室建筑追求自然质朴,其中各种设施、道具都注重取法自然,主张求自然而然中的天人之境,讲求人对自然的尊重与维护。日本茶室一般用一间小草庵作为其专用茶屋,日本茶道茶室建筑这一爱好,被后来学者统称为日本草庵茶道,以表达对日本茶道质朴自然的肯定。据学者研究发现,日本茶室的设计也是来源于禅宗寺院建筑的模仿。我国禅宗寺院建筑中多以木结构为主,造型上也极尽原始质朴。我国禅宗寺院建筑的这一点在日本草庵茶道建筑中体现的尽致。日本草庵茶室造型以贴近农家茅屋为主,其用的材料也极尽简朴,往往留给参观者清贫原始的印象。草庵茶室的大门仅仅用一个高不足80cm,宽不到50cm的小门作为进入茶室喝茶的入口。因此,去日本草庵茶室喝茶的客人往往必须躬身匍匐进入茶室。草庵茶室的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教导喝茶之人应该懂得躬身自省,从而在贴近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才能维持自然,维持本心。
“见心见性”是我国禅宗提倡的主要思想观点。中国禅宗在借鉴古印度佛教修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传统思想文化,而提出了以人性本心为标准的佛家修行新主张。因此,我国禅宗又被后人称之为“佛心宗”。“佛心宗”其实质强调修行悟道不在于拘泥于外相变化,而只在于遵从人心,从内心领悟修行道理。
“一期一会”与“独坐”是出自日本茶人伊直弼巧一所著的茶书《茶汤一会集》,伊直弼巧一认为,为了表示对上门品茶者的重视与欢迎,款待上门茶客的主人应保持尽一生一次相聚的心情,珍惜茶客的来访。同样茶客也应该怀着仅此一次,此生再无法相逢的感激心情体验主人的真诚待客之情。“独坐”是指茶会结束,主客道别后,主人在送走品茶客人后,应把手边其他事情放置一边,而独自静静坐着茶室中自省与反思自己为客人奉茶时的心情与想法,以求领悟自身内心深处的杂念与渴望。日本茶道中的这种“一期一会”与“独坐”文化在本质上而言与我国禅宗主张的“见心见性”观点有相通之处。日本茶道最初作为生活消遣方式,之后在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体的提倡与发扬下,茶道从而被发展成为修身养性,修行觉悟的文化艺术。并且其茶道文化的本质是使人们内心得到安宁与觉悟,而相比于我国禅宗,也即“佛心宗”的主张,两者都有着追求内心觉悟,从而达到通达、安宁之意。
日本茶道从创立伊始,就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村田珠光第一个将禅宗思想引入到点茶仪式之中,认为点茶是与禅宗修行同样的、另一种形式的修道,并且强调茶道是严格的“心”的修炼。本文在通过对我国禅宗美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日本茶道艺术发展现状,对其进入综合研究,得出我国禅宗美学思想对日本茶道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日本茶道艺术之所以成为日本茶道,成为日本修行觉悟文化代表之一,都可归结于对我国禅宗思想的吸收与领悟。日本茶道文化发展至今,在全世界潮流文化的感染下,日本茶道文化不仅在日本得到追捧与发扬,甚至其还掀起了热爱日本茶道文化的全世界学者对日本茶道文化研究探讨热潮。
[1]张大磊.中国禅宗文化对古代日本艺术设计和美学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99-201.
[2]张婷婷.从日本茶道形成的历史看日本人的本土化创新意识[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03:91-96.
[3]陈永华.禅文化: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从中日茶道的渊源、特点谈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46-50.
[4]陈曦.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69-72.
[5]皮朝纲,邱明丰.美学研究新天地——2004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概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2-19.
[6]马慧.论禅宗思想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以日本产品设计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3,18:42+44.
[7]王兴国.中西哲学对话的一个尝试性设想——从茶道建立世界性的中国哲学的“一期一会”[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39-47+3.
[8]徐文,陈李萍.从美国禅宗诗到“残缺苹果”的视觉符号——美国新文化潮流中的禅宗美学[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106-112.
[9]刘桂荣,傅居正.禅宗美学对美国现当代艺术创作理念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48-151+160.
[10]柯慧俐.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08:212+226.
李如丽(198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日语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