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人的歌谣俚语歇后语

2017-02-04 11:44
甘肃农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糜子俚语歇后语

文化·民俗传统

兰州人的歌谣俚语歇后语

俚语

俚语就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通俗易懂的口头语。它的最大优点是十分精炼,解释一句俚语要费很多口舌。俚语朗朗上口,听上一回就能记住,下次自己也会说。兰州人使用比较多的俚语有:

“多大的个事唦!”

这是兰州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或者不顺时常说的一句话,表现了一种藐视困难、乐观豁达的心态。

“啥事做个差不多!”

也叫“啥事做个傍肩”,这是兰州人对别人事情做过头表示不赞成,或者劝导别人做事把握分寸时常用的词语。

“捏住闸唠死蹬哩!”

这是兰州人的常用语,“闸”就是自行车刹车,形容一边捏住车闸,一边使劲蹬自行车,比喻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蛮干,不懂得变通,费力不讨好的人。

“关键时刻掉链子。”

是指事前准备不足的人,真正临场时总会出差错,而且特别的不合时宜。

“你把人愁倒哩!”

这是兰州人遇到做事不靠谱,但问题又不大的人时,比较婉转表示不支持的说法。熟人之间说话也常用这一句来半开玩笑。

“教下的曲儿不得唱。”

这是说做事要有自己的主张,完全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

“头破唠不在一半斧头。”

比喻事情已经糟糕了就不在乎多一些小的麻烦。

“尿不到一个壶里。”

是指两个人之间意见分歧很大,没有办法弥合在一起。与之意思相近的如“揭不起牌”,谐音“结不起派”。

“豆腐搅成肉价钱。”

这是比喻做事不善于计划成本,付出过高代价的意思。类似表达有“驴价大过马价了”。

这些俚语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而且富有哲理。其实兰州话里面也有很多劝人向善的俚语,比如“胀饭吃得哩,胀话说不得。”意思是说话一定要留余地,不要说过头,否则就可能作茧自缚。再比如“宁给明白人牵马拽鐙,不给糊涂人出谋定计。”(明白人也作“好汉子”,糊涂人也作“囊尕怂”),就告诉人们要正确选择给予付出的对象,免得出力不讨好。告诫人们不要起损人利己之心时有一句话“人有曲曲心,天有拐把路”,就可称是警世良言。告诫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格言“使官钱、喝冷酒,有得难受在后头,现在不受将来受”,就值得当下为官者警醒。

下面再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俚语,兰州人一看会心一笑,不用解释了:

人比人没活头,驴比驴没驮头

猴娃子不上竿竿子,多敲着几哈罗罗子

师傅不高,教哈的徒弟拉腰

来路的沙子压不住本地的土

老天爷下纱帽,你也得把头伸出去

前车碾开路,后车不沾泥

有牙的没锅盔,有锅盔的没牙

各顾各,没耽搁

当中睡觉不拉毡

个家的娃娃个家抱

屎爬子不要笑话炭渣子

夹的唢呐丢盹哩

做下欠灰的馍馍了

有气的风匣,不在啪嗒

有肉的包子不在褶褶子多

正做的不做,茶里头调醋

有贼心没有贼胆

乡里人进城,不是丢人就是送铜

想富着把穷耽搁了

踏住脖子了割嗉子

倒不过棱子

死驴子不怕狼扯

打黄牛惊黑牛

斗大的麦子磨眼里过

溜沟子溜到痔疮上

不养娃不知道肚子疼

死狗扶不上墙

死没力气好打仗

死人头上学待诏(“待诏”是古代官方对理发匠的称谓)

三十年等着个闰腊月

石头大了弯着走

砂锅不离井口破,只要你来的回数多

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

歇后语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相互连贯十分自然贴切,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兰州方言中有很多精彩的歇后语,更为兰州话增添了精妙的表达意境。常用的有:

“糜面打糨子——再不燃”

“燃”是“黏”字的读音,兰州人把联络、交往叫做“燃”。糜子磨成的面粉没有黏性,是不能用来打“糨子”(糨糊)的,这是表示划清界限、不予合作的意思。也作“包谷面搽糨子,没染”。

“崔家崖的狮子——把恒劲做下唠”

崔家崖人狮子舞得好。一年元宵节在辕门耍社火,扮狮子的人裤带断了,无法下场,摆好架子不敢动,形容长时间地摆架子。

“跌到河里的娃娃不能捞——捞上来还得要衣服”

这是说做好事也得区分场合与对象,要不然做了好事反而给自己招来不必要麻烦的意思。也指某些人不知感恩,反而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癞蛤蟆跳门槛——又蹾尻(沟)子又伤脸”

这是指追求的目标过高或者过于贪功而导致多头失败的意思。它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意思相近,但却表达得更生动、更透彻一些。

还有一些歇后语也是当地人耳熟能详的,比如:

阿干镇的瓦锅子——一套一套的

癞蛤蟆钻臼窝子——寻着寻着挨锤子哩

棺材头上放屁——给死人胀气着哩

磕一个头放两个屁——行善没有缺德多

木匠的斧头——偏刃子砍

麻婆子照镜子——自找难看

擀杖上挑抹布——表示哪一国旗帜

甘草店的壁虱——倒吃客

陕西的麦子——旋黄旋割

铁匠的家什——旋打旋相

精脚片子踢石头——挨疼着耍脆哩

豁岘里的芨芨——哪面风大往哪面倒

砂锅子捣蒜——一锤子的买卖

黄瓜打驴——半截子断了

瞎子拉胡胡——自顾自(吱咕吱)

烟洞里绕(招)手哩——黑成炭了

兰州歌谣

歌谣一般多为孩子们编唱,包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内容多表达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趣事。兰州歌谣除了体现兰州本土风情之外,还蕴含有兰州方言的韵味,值得反复咏唱,仔细品味。

《雨大大的下》

雨,雨,大大地下,

黄米麦子五十大。

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

快下雨时,儿童们往往在院落或空地上拍手唱这首儿歌。其中的“黄米麦子五十大”指一斗黄米(糜子脱皮后的米)或麦子值五十枚铜元(“大”,量词,指一枚硬币),喻粮食丰收而价廉。

《我在场上晒糜子》

我在场上晒糜子,

雀儿偷着吃糜子。

我把雀儿一胡墼(土块),

雀儿把我“嘣”“嘣”两蹄子。

《月亮月亮光光》

月亮月亮光光,

猫儿跳到缸上。

缸上一块肉肉,

猫儿吃上不咳嗽。

月亮月亮光光,

猫儿跳到缸上。

缸扳掉,油倒掉,

我妈打着不要了。

《翻油果》

油果、油果、翻油果,翻不过了跳黄河,

黄河干了,

杏皮子酸了。

这是儿童们玩手拉手钻头翻转的一种游戏时所唱的儿歌。

《尕当尕》

尕当尕,罗面面,

阿舅来了做饭饭。

擀白面,舍不得,

擀黑面,丢人哩。

擀豆面,粘案板。

杀母鸡,下蛋哩,

杀公鸡,叫鸣哩。

杀狗哩,阿舅听着就走哩。

尕当尕,踩盒子,

乡里来了个老婆子。

脚又大,嘴又歪,

沟子(屁股)像个水磨台。

“尕当尕”是儿童们坐在一起,对面双手相握,拉来拉去玩耍时唱的歌。

《拍花花手》

拍花花手,打连秋(秋千),

你弹弦子我喝酒。

姑娘会打扮,

丝线帘子绾纂纂。

墨色袍子红脸蛋,

尕尕脚儿两点点。

前头梳了个墨鬏鬏,

后头梳了个彩鹤楼。

彩鹤楼上喝酒哩,

打掉杯子赖狗哩。

《催眠曲》

我的娃娃乖乖,

醒来了抓个斋斋(小虫子)。

我的娃娃悄悄(不要哭),醒来了给个枣枣。

我的娃娃睡着着,

醒来了烙个油馍馍。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糜子俚语歇后语
糜子品种理化特性与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山西构建糜子DNA分子身份证
一起来说歇后语
为什么俚语透漏的信息比你以为的更多? 精读
基于网络调研的我国糜子消费现状分析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歇后语知多少
小小糜子富了一镇百姓
50个关于午夜狂欢的俚语表达
俗联多趣味 俚语也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