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煜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对内部管理进行了“革新”。成本,一直都是影响企业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对成本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都引入了作业成本法。将传统的以“产品”为起点与核心的成本核算方法转变为以“作业”为起点与核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新方法的应用下,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都有显著提升。鉴于此,笔者以作业成本法为论点,探讨了当前时代背景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希望能够对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 内部管理 现状 建议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即俗称的“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成本法。其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将成本核算的起点与核心由“产品”转变为“作业”。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的前提基础之上,将“作业”作为计算成本的基本对象,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即为企业的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也是企业所实际耗用的资源成本总和。
作业成本法的提出,是源于传统成本核算模式对间接成本的核算与分配不够真实。在传统成本法下,人们计算间接成本时,往往选择直接人工/机器小时。该方法只适用于间接成本数额不大的情况,通常也不会对企业的产品成本产生较大冲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规模、品种的扩张,以及多渠道发展的需要,人工/机器工时在产品之间难以清晰划分,而且随着品种、发展渠道的增多,间接成本往往较高。继续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对间接成本难以做到合理分配。在此背景下,作业成本法是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该方法下,间接成本不再仅依靠产品而分配,而是以各个作业项目为主进行分配,追求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产品成本的计算也较以往更为准确。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运用情况的有效性分析
(一)适合作业成本法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当前,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还相对落后,主要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成本管理流程“非程序化”,成本核算“非标准化”,目标对象不够明确。我国企业目前的成本管理环境并不利于全面展开成本作业法。若要全面应用作业成本法,必须在生产技术以及内部管理方面实现重大变革。此外,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依旧不高,对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的依赖还较高。在各类型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大量存在。在此背景下,企业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寻求到有效的生产方式的突破。因此,适合作业成本法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二)企业管理者对作业成本法缺乏“认知度”,管理观念需革新
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下,相较于长远发展,企业管理者实际更多的关注“当下”利益,或企业在短期未来内的“既得”利益。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更倾向于简单操作的成本管理方法,而不愿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复杂”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操作体系,需对作业项目进行大量的成本动因分析方能实现。这种分析离不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此外,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成本管理只是一项财务管理的内容,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分内工作,究竟选择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还是现代化的作业成本法,管理层并不十分关心。管理者这种冷漠的态度从主观上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三)技术支持水平不足,存在一定基础问题
不同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针对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所采用的是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该分配标准的操作与实施需建立在现代化的电子计算功能之上。只有对庞大的计算工作量的快速处理才能使作业成本法真正付诸于实践。目前,距离改革开放已三十余载,在此期间,我国的电子计算能力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都得到了迅速提升。甚至很多高科技应用能力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纵观于我国企业整个全局,真正能够将高新技术科技运用于内部管理的企业为数较少。企业的现代化能力整体较弱。此外,虽然会计电算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相较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整体电子计算能力和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使企业无法对作业成本法提供较为充分的技术支持。
(四)作业成本法应用硬件存在“障碍”,相关人员能力需提高
前文已述,不同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将成本核算的起点与核心由“产品”转变为“作业”。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的前提基础之上,将“作业”作为计算成本的基本对象,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即为企业的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因此,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首选需对企业的作业项目进行确认,通过区分作业项目归集间接费用。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数据设置。这些无一不对企业财务等相关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作业成本法复杂、繁琐,需依靠计算机实现效果。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和应用硬件的要求都对作业成本法的实现设置了障碍。
三、在我国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行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企业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形成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各部门、单位、班组都重视成本管控、提高成本管理意识,为作业成本法的实行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础。企业可以在推行伊始,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的成本管控培训,通过外在的教授慢慢建立员工的成本观念,营造理想的成本管理氛围,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阻力。同时,企业应针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成本管控教育以及与作业成本有关的财务电算化培训,丰富其作业成本管控知识,为作业成本法的推行铺平道路。另外,企业还可以同高校合作,利用学校资源,将作业成本法以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财务专业的相关课程中,以实现学生在就读期间便对该方法有所了解和研究,为企业未来的人才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为成本作业法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作业成本法的其中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不能仅仅依靠科学的核算方法和较高的人员素质,还应当通过企业建立良好的内控管理机制进行合理的制度约束。也可以说,科学的内控管理是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内控机制可以对费用形成的环节进行科学的划分,对费用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准确的分析,使成本的管控更为高效,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于作业成本法推行的扶植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和税收法规,提高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并为其理论研究工作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作业成本法的推行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的财务人员,它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和企业领导的重视,需要高层领导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综合看待成本管控,这是推行作业成本法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作业成本法不应看作是一种独立实行的方法,它需要与企业的整体管理理念相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三)建立正确的“作业”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法中,“作业”这一概念指的是企业为顾客提供一定量产品或者劳务而所消耗的原材料、人工、技术以及环境损耗的集合。也可以说,我们可以将现代企业看作是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各项作业的集合。一个企业便是一个作业链。企业将自身的资源通过一定的加工整合形成最终的价值集合,即产品,企业对各项作业的加工过程,便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成本法建立的是一种成本的计算函数,企业的费用成本被分为具有增值作用的和具有非增值作用的两部分。企业在建立“顾客第一”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作用链和产品的价值链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的把握顾客价值的增值型成本,摒弃相应的非增值型成本,从而使企业的不合理支出得到控制。
(四)将传统成本管理理念与作业成本法有机融合
作业成本法虽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管控方法,其计算过程也较为复杂,但作业成本法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的一种方法,而是对于传统成本管控方法的一种改进。它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优势保留了下来,同时加入了科学先进的计算理念,使成本的计算更为细化。所以,企业在推行成本管理时,应注意将成本管理理念与作业成本法进行有机的融合。首先,企业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信息的实施应用,使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难度大大降低;其次,企业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多部门共享,降低信息传递和使用的成本;再者,企业在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传统成本管控方式,使两者间的冲突逐渐消除。将传统成本管理理念与作业成本法有机融合,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用性,满足各方面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不断强化企业的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兰潇.浅议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 2015(18)
[2]姜英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J].财会通讯. 2015(26)
[3]谷增军.作业成本法探究[J]. 财会通讯. 2014(26)
[4]胡爱武.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12)
[5]张燕红.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J].财会通讯. 2013(13)
[6]刘伟玲.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9)
[7]陈克勤.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浅探[J].财会月刊.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