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超
初中历史情境类试题是指通过史料创设一定的情境,让考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和领悟,最后回答借助情境设置的一个或几个问题的一类试题。“史料”主要包括历史学书籍、期刊文献、历史故事、图片和表格、时事等。这类试题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历史试题进行情境化可以创设成生动的、具体的、特定的、含有一定历史知识的历史情境,这样的试题考查形式灵活、立意新颖,能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能马上调动考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通过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历史,还原历史,真正地把握历史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理解历史赋予我们的真谛。
与单纯直接考查学生识记情况的试题相比,情境类试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识记性的试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情境类试题是间接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高一些。
按照文图等分类,情境类试题可分为文字型试题、图表型试题。从命题角度来讲,可以时事新闻为切入点设置情境,可以图片为切入点设置情境,还可以影视材料为切入点设置情境。不管是文字型试题还是图表型试题,情境类试题都是借助一定的历史材料来设置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完成答题的。该类试题采用的历史材料来源途径非常广泛,知识面覆盖比较广,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而且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全面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整合材料并形成完整认知的能力。例如,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第2题、第6题、第10题、第15题、第18题、第19题、第23题、第24题、第25题、第26题、第27题和第28题都设置了情境,让考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知历史、探究历史。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抓住关键词、链接知识、分析关系”这一解题技巧,并在指导学生中考复习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下面结合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将这一技巧总结出来,以帮助更多的学生。
1.抓住关键词
“抓住关键词”指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弄清文字材料、地图材料和表格材料的主旨,提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的本质含义。
例1.如图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
A.《史记》B.《兰亭序》C.《资治通鉴》D.《红楼梦》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关键词:“《太史公书》”“本纪”和“表”等。太史公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2.“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D.义和团运动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邓世昌。邓世昌为甲午中日战争时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是中华民族英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链接知识
“链接知识”指的链接教材中的知识。中考历史试题年年变,变的是采用了新的文字材料、图形、表格等来设置情境,但考查的知识是不变的,都是教材中的基本史实。因此,同学们要做的是把材料中信息和教材中的知识结合起来。
例3.“英王的权力不再是固有的和绝对的,而是来源于议会的承认和同意。”这一现象确立的标志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权利法案》的颁布
C.来克星顿枪声的响起D.《独立宣言》的发表
解析:本题材料主要描述了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当我们看到“英王的权力不再是固有的和绝对的,而是来源于议会的承认和同意”这句话时,就应该在教材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增加了议会的权力。这与材料中所说的“英王的权力不再是固有的和绝对的,而是来源于议会的承认和同意”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分析关系
“分析关系”指的是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关系,排除干扰和错误选项,做到知识的有效整合,找出符合试题要求的选项。
例4.“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解析:本题材料评述的是俄国的斯大林模式。选项B描述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故应该首先排除选项B。然后,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2~1933年,进而排除选项A和选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