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然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普惠金融的前提下,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普惠金融 前景 创新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平台无限制,是大众均可参与的开放性平台。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在普惠金融下,金融不再是少数人所接触的领域,而是拓展到了人民大众当中,这对于金融领域的长远发展能够起到创新性的作用。
一、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从狭义的角度看,普惠金融即将传统金融从少数高收入群体中解放出来,将其渗透到中低收入群体中,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参与金融机会的一种金融形势。从广义上看,普惠金融即平等的开放性的、且不受限制的金融。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更加倾向于广义的金融概念,是大众性的金融。
二、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最低化、风险控制重视人数以及客户群体大众化三方面,具体如下:
(一)交易成本最低化
交易成本最低化同样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的一大特点。传统金融交易需要在交易机构进行,不仅需要人力资源作为保证,同时也要求存在固定的场所以及生活中水电资源利用的指出,由此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基础设施成本等,均属于交易成本的主要体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交易,因此也就节约了上述成本,能够达到交易成本最低化的状态。
(二)风险控制重视人数
传统金融参与者一般为高收入群体,同时也包括大型机构,每一投资者的投资金额较多的,但投资人数较少,受其影响,一旦存在投资者撤销投资,其数量必定十分巨大,会对金融机构的盈利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相对而言,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其投资门槛较低,因此投资人数也就能够增加,与此同时,通过对撤销的投资金额数量的限制,使得金融机构所遭遇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降低。
(三)客户群体大众化
客户群体大众化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特点之一,同时也是其相对于传统金融的主要区别。在传统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为获取经济效益,通常更加倾向与与高收入群体合作,需要认识到的是,在我国,高收入群体仅占据全国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这就代表着,传统金融忽略了绝大多数的人,限制了其进入到金融领域的机会。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取消了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标准,使得中低收入群体也具有了参与到金融市场中的机会,体现了客户群体大众化的特点。
三、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普惠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使其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利益,有必要从政策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对于发展空间的宽松性 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需要从政策的角度给予其支持,应加大力度鼓励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的创新,同时从多角度出发,使金融市场的产品能够得到丰富,保证其能够更加适应大众化的金融需求,这能够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保证,同时也就能够使其得到更加快速的成长。
(二)加强风险防范
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的存在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但对于普惠金融本身而言,其风险却相对较大。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出现时间较短,因此在风险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漏洞,普惠金融下的金融参与者往往面临着极大的投资以及其他方面的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环境的规范会产生一定的 影响。对此,必须加强互联网普惠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相关部门同时要做好监管工作,这样才能使普惠金融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成为了社会评价各行各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主要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的普惠金融,同样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金融领域实施一场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息化改革,以为我国金融领域整体实力的增强提供保障。具体而言,可以将信用评价以及财富管理等机制引入到普惠金融中。以信用评价为例,投资者可以在互联网中,根据自己对金融产品的投资经验,对其信用方面进行评价,这不仅能够提高信用评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能够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避免本地金融服务空洞化
互联网环境下惠普金融的出现,使得中低收入者同样具有了参与金融投资的机会,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带来了活力,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如长期以互联网为主要金融市场,其本地传统金融市场必定会被挤占,同时其对于互联网下的惠普金融依赖性的提高,也会导致其对本地金融的重视程度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地金融领域必须将互联网环境下的惠普金融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为基础,促进本地金融市场的发展。
四、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惠普金融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在投资金额方面准入条件过高的问题,使得金融投资成为了大众化的行为,在这一环境下,为使互联网下的普惠金融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实际效益,必须从政策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其风险的控制,为其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样才能使其发展前景得到改观,同时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提供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念,王海军,赵立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基础与模式之辨——基于中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14,04:4-11
[2]戴宏伟,随志宽.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J].理论学刊,2014,05:48-53
[3]马九杰,吴本健.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4,08:5-11
[4]连耀山.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实践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3:86-9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