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澍,杨珂,丁纬航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在未来的智能电网架构中,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管理将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高效、便捷的楼宇、家居智能用电管理技术,对于充分合理利用电力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1-3]。
为了满足楼宇、家居智能用电管理的需要,必须实时采集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如负荷电能消耗、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储能单元的运行状态、电能质量及报警事件等信息[4-7]。这样一方面可以向电能向用户展示实际的供电、用电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析楼宇、家居的具体时段用电量、具体负荷用电量、历史用电量等信息,结合当前市电及可再生能源的电能质量和电价结构,来制定、选择合理的用电管理控制策略[8-10]。
面向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智能用电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多功能的智能用电管理单元,也可称为“电能网关”。该装置配备交、直流电气接口,可以连接市电、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及各种交直流负荷,并具备丰富的交、直流监测以及通信和管理功能。
图1 智能用电监控系统框图
智能用电管理单元由主控制、电气接口和一组交、直流电能计量模块构成。主控制器由ARM Cortex-M3核心板、基本IO接口电路、人机接口模块(带触摸功能的液晶屏)、数据存储模块(SD卡)、以太网通信模块和RS485接口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1)微处理器是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ZET6,该处理器具有功能强大的硬件资源以及内容丰富的程序固件库,非常适合于智能家电、工业控制等众多应用场合;
2)电气接口相当于一组智能插座,系统内部的各种交、直流电气设备可以直接、或通过插座间接连接到用电接口;
3)交、直流电能计量模块的功能非常丰富,通过与电气接口相连,即可以测量各种用电负荷的实时用电量,还可计量市电的用电量和分布式电源(如光伏电池)的发电量,而且能够实时测量市电和分布式电源的电压、电流、频率及功率因数,从而为电能用户、以及用电管理部门提供详实的电能信息;
4)交、直流电能计量模块通过RS485接口将测量的电能实时信息传输给主控单元,后者可通过人机接口模块(液晶屏)实时显示各种设备的用电信息、以及电源和储能单元的运行状况,并将这些实时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SD卡),还可以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将这些信息上传。
庆历二年,辽国以重兵压境,求关南十县之地。朝廷欲派人前去谈判,但在廷之臣无敢行者,在此紧要关头,有人建议富弼出使辽国,与辽国议和。而当富弼出使回来再度使辽时,路上发现所受政府国书与政府口传之辞不符,于是紧急回朝:
智能用电管理单元的硬件如图2所示。图中的交、直流电能计量模块分为两组,一组是电源侧计量模块,用于连接市电、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单元;另一组是负荷侧计量模块,用于连接各种交、直流负荷。
图2 智能用电管理单元
智能用电监控系统的软件可以用图3所示的分层结构来表示。根据软件的功能,自下而上依次可划分为硬件驱动层、系统层、应用服务层和应用层。
图3 智能用电监控系统软件架构
1)硬件驱动层
该层提供ARM Cortex-M3处理器及核心板配置的基本IO驱动程序,如SRAM与FLASH驱动、实时时钟驱动、HMI驱动(液晶屏显示及触摸)、电源管理驱动、以太网模块驱动、串行总线驱动(RS485、SPI)、SD卡驱动等。
2)系统层
系统层运行的是具有多任务特性的硬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的内核[11-12]。系统层是电能监控软件的核心,向下为各种硬件驱动程序提供基本的IO访问接口,向上为电能监控系统的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管理、调度环境。
作为一款轻量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FreeRTOS提供了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信号量、消息队列、内存管理、记录等功能。由于具有源码公开、可移植性好、裁减方便、调度策略灵活等突出优点,FreeRTOS已在智能家电、工业控制、电力系统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3-15]。
3)应用服务层
提供与应用程序相关的软件驱动模块,如vfat文件系统驱动、malloc堆内存操作驱动、多任务安全事务锁驱动、LWIP(轻量级TCP/IP协议栈)等。
4)应用层
实现了基于多任务的电能计量、设备监控及信息处理等功能,主要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及显示、信息上传及下载、用电数据分析及管理策略制定、故障检测及报警等。
由于FreeRTOS的硬实时特性,通过多任务机制,使电能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光伏逆变器、电池管理模块、交、直流电能计量模块等)的监测与控制单独用一个任务去完成,由操作系统来完成任务开销的分配,各应用程序模块只需要实现各自的具体操作,而无需负责向底层的每个任务分配CPU、存储器、定时器等系统资源。
此外,FreeRTOS允许多个任务运行在相同的优先级,因为某些特定的应用情景下,并不能很严格的区分每个任务的优先程度,可以使用相同的优先级,使得每个任务对于系统资源的占用处于平等的位置。此时程序的运行方式类似于软实时操作系统中的多进程,这是其他实时系统所不具备的。
在智能用电监控系统中,所执行的主要任务包括电能计量、设备监控及信息处理等。因此可根据执行操作的功能和对实时性的要求,将这些任务分为普通型、管理型、和应急型3种。任务的优先级定义为应急型最高、管理型其次,普通型最低。各种任务的优先级划分原则为:
1)普通型任务
属于电能监控系统的正常操作,主要包括:采集各种用电负荷的用电量、市电电量、分布式电源的发电量以及储能单元的电量;测量市电和分布式电源的电压、电流、频率及功率因数等状态信息;根据用户需要将采集数据存储、显示输出、通过网络上传给上位机(PC机)或电力管理部门。
2)管理型任务
此类任务为电能管理单元运行的上层监控算法及控制指令,主要包括:根据采集的用电、发电、储能信息,结合结合当前市电及可再生能源的电能质量和电价结构,来制定、选择合理的用电管理控制策略。
3)应急型任务
主要包括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故障,例如: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电压、频率)超出规定允许范围;设备故障及运行状态异常;短路及断电等故障。
连接到智能用电监控系统的电源包括市电和光伏电池(额定功率1 kW),电气负荷包括热水器、PC机、咖啡壶、电灯等。这些负荷的用电参数都可以通过电能计量模块测量,并通过智能用电管理单元进行数据存储和现实输出。
图4 液晶屏显示电能测量数据
图5 热水器实时用电数据曲线
图6 电脑实时用电数据曲线
图4为通过液晶屏显示的某负荷的实时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用电量、功率因数等。上述用电参数还可以存储,并通过上位机(PC机)显示输出,如图5和图6所示的热水器和电脑的实时用电数据曲线。通过这些实时数据的测量及显示,电能用户能够清晰、直观、及时地了解到各种负荷的用电特性,以及电源和储能单元的供电特性。
本文研究了基于多任务、嵌入式硬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的智能用电监控系统,设计了基于多任务、多优先级的智能用电管理软件。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通过各种用电设备及电源的实时运行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显示及上传、故障检测及报警等功能,能够为用户实施智能用电管理提供丰富的实时数据,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充分合理利用电力资源的目标。
[1]李东东,崔龙龙,林顺富,等.家庭智能用电系统研究及智能控制器开发[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4):123-129.
[2]王笛,高沁翔,侯军,等.电网友好型家庭用电管理系统优化与控制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5,52(9):119-124.
[3]Weiliang Zhao,Lan Ding,Cooper P,et al.Smart home electricity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power resources and smart grid[J].Journal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2014,2(1):79-85.
[4]刘迎澍,李冰,杨峰.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嵌入式家庭网关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3,13(8):25-28.
[5]李卫兵,邢晓莹,王克会.用电实时监测保护及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6,24(7):129-131.
[6]唐松泉,赵祚喜,吕永青,等.基于嵌入式的无线智能家居近远程监控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5(24):166-169.
[7]王芳,顾伟,袁晓冬,等.面向智能电网的新一代电能质量管理平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7):134-139.
[8]纪盼莹,李帅.基于Android平台与SMS的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3,13(12):64-67.
[9]章鹿华,王思彤,易忠林,等.面向智能用电的家庭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0,47(9):35-38.
[10]代家强,孙智卿.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开发及需求侧管理应用研究[J].陕西电力,2013,41(10):39-43.
[11]陈紫卿,孙昕.FreeRTOS动态软件模块[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6(6):24-28.
[12]张龙彪,张果,王剑平,等.嵌入式操作系统FreeRTOS的原理与移植实现[J].信息技术,2012(11):31-34.
[13]张文亮,田沛,刘晖,等.基于FreeRTOS的lwip协议栈的移植与测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34(11):25-29.
[14]郑洲.基于FreeRTOS的低成本车载影音系统方案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5(6):22-25.
[15]张波,田肖野,周春来.基于FreeRTOS的智能插座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49(S3):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