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精卫30年:初心不忘 卓越未央

2017-02-03 02:48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24期
关键词:广元市卫生职工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求精、创新、超越”。从最初5万元创建的“保健院”,到而今的川东北区域精神卫生医疗引领者,30年来,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初心不忘,艰辛涅槃路,有史可鉴。

12月20日,30周年庆典上,看到专题片《筑梦》中闪过的帧帧泛黄照片,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纪委书记简丽蓉脑海中浮现出30年前的一幅画面:一辆有着“大鼻子”,顶上挂盏应急灯,像大铁皮盒子的车正穿梭于市区与乡村,接患者、搞宣传、拉物资……“1987年,我有幸成为医院第一批职工。当时条件差,设备非常简陋,印象最深的就是靠预支住院费换取的这台嘎式救护车,它是全院当时出行的唯一工具。”

从1987年兴建,启动资金仅为5万元的“广元市市中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涅槃重生,再到而今成为占地8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床位2000张的四川省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中心已华丽转身,从昔日的追赶者变为引领者:专业特色突出、科研优势明显、学科辐射强大,承载起川东北地区及更广区域1500万群众的精神疾病诊疗重任。

“初心不忘,感恩前行。”20日的当天,由中心承办的“2017全国精神专科医院管理高峰论坛”的宣传册上,这八个大字也是中心主任张英辉的心声。

筚路蓝缕 筑实根基

1986年,广元市精神专科医疗资源空白,相关患者须辗转外地就诊;1987年,广元市政府发文批复拨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立“广元市市中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号召之下,医院筹建组的5名职工脱掉白大褂,抡起镐头,历经5个月的艰苦奋战,同年10月15日,一栋建筑面积1877平方米,设置病床30张的医院如期竣工,填补了地区精神卫生医疗空白,创建速度被誉为“深圳速度,大庆精神”。

建院初期,医院设备、技术、人才及管理经验严重短缺,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成为仅有的设备,运行困难重重,时任医院领导以开办“精神残疾康复厂”,开设“百货商店”“饭店”“养猪场”等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借、贷等方式筹措资金,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强化医技能力后,医院运行逐步走向正轨。1992年,医院更名为“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走上“大专科小综合”发展之路。

但在历经近十年的“平稳”期后,1999年,医院遭遇了困境:人才流失、创新迟滞、管理缺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进一步发展。

“既然回到这个位置,就要做好。”1989年至1995年,从普通医生到副院长,张英辉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在1998年被组织安排“出走”三年后的2001年,在医院老职工的极力举荐之下,他被组织紧急“召回”。

“回来”需要勇气,张英辉首先要面对的是“工资发不出、人心浮躁”等难题。医院当时月收入仅为9万元左右,职工月工资数却比此数额多。张英辉以个人名义,向朋友借来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新官上任三把火”。张英辉第一个举措,是将之前下岗的职工全部召回,充实进病区、临床和后勤,部分人成为“导医”,开始“走村入户”宣传医院,外拓“市场”。

自2001年至2007年,在“精专科、强综合”“人才兴院、质量兴院”等办院方针下,医院精神专科被做强,心身疾病和老年疾病成为着力点,先后与空军总医院、华西医院等成为协作医院,长年聘请国内精神卫生界一线学者为客座专家前来讲学,一批青年骨干也走上重要岗位。

“2001年到2008年,学科建设被强化,必要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落实。”几年间,张英辉形成了一个习惯:新上岗职工的病历必须“过手”,亲自修改。“医院为他们定计划,他们要告诉我三年内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把握契机 二次创业

“贫贱忧戚,玉汝于成”。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是中心经历的重大考验,也成为其后发展的重要契机。“地震是一次洗礼,尤其是对医院管理者而言。”张英辉而今仍清晰地记得,纷乱中,医务人员肩背手抬,将800余名住院患者妥善安置于楼下的帐篷之中。同时,紧急处置了陆续送来的200余名患者。

中心领导班子至今感激澳门特区政府在灾后及时支援的5000万元,以及中央政府随后下拨的2700万元专项建设费用。“这些支持,激励了管理层和员工,也成为医院恢复和崛起的希望。”

2008年年底,各方强力支持,加之借鉴国外震后恢复经验,中心迅速整合了周边资源,一手搞重建,一手抓发展。其后三年先后4次,征地50亩,重建业务用房4.1万平方米,一、二、三号住院楼、门诊医技楼和职工公寓先后拔地而起,临床诊疗科系不断细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优化,设施配套得以齐全,一座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医院使旧貌换新颜。

2011年12月,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专家组评审验收,成为川北地区和川陕甘毗邻地区精神卫生事业引领者。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30年发展变迁的缩影。

“二次创业”,目标为“强化学科、促人才培养、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自2012年开始,中心领导班子和学科骨干及基层员工,几乎跑遍了全国领域内优势医院,只为强化自身。精神医学、老年医学、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以及普通外科先后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与北大六院、北京佑安医院以及华西医院,河南、山东、澳门等地精神卫生机构的优势学科达成协作,共同发展。

做强学科 未来可期

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全国、四川省的继教项目等学术会议在广元召开,四面八方的同业者竞相来到中心取经。

2015年5月,经四川省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及专家综合评估,中心被确定为四川省六大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之一——川东北区域精神卫生中心。

未来五年,张英辉的目标是做强脑系“大专科”,大力发展神内、神外、精神科和老年科。“实践层面,医院已不输业内同行。相信三年左右,医院科研和教学将上新台阶。”

人才成为关键因素。“医院要长足发展,医护人员人文素养和情怀提升至关重要。患者信你了,依从性就高;沟通做好了,疗效就好。”

2018年,中心将与更多“走在前面”的兄弟单位合作,交流学术,派遣骨干到国外学习。“未来的精神卫生事业,急性治疗和慢性康复要分开,加上医养结合,最终达到防治体系的优化。”

“有序在无序中酝酿,无序的行为将被规范。在经过分化、演化与提升后,精神卫生事业最终会走上分工协作,更为专业化的路径。”2018年,张英辉的工作节奏将一如既往:全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早上转科室,处理前一天遗留问题;中午和相关人等沟通周、月度计划;下午考核、督促全面工作。晚上回到家继续看书,找到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同的则是继续思考如何更为高效地管理与协作,串联起几十家医联体单位,打造全新的精神卫生高地。

“从当年职工须间断上岗到建成二甲医院,到大地震后医院成果瞬间毁灭,再到现今在有着优秀团队、优美环境、高精尖设备与技术的医院中工作,深感欣慰。”寒来暑往,几多坎坷,30年庆典晚会上,看着台上孩子与职工的精气神儿,中心工会主席杨金明感慨有加,一切仿似昨天。

30年,卓越未央,只争朝夕。

猜你喜欢
广元市卫生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四川省广元市通联站
农村危旧房改造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广元市朝天区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例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卫生歌
古风·关爱留守儿童
广元市推广核桃产业前景广阔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