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
(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公共艺术教研室,河南新乡 453000)
音乐美学视阈下的采茶戏艺术价值探讨
赵妍
(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公共艺术教研室,河南新乡 453000)
全球经济的大融合,推动了音乐美学价值理念的构建。不同的音乐文化元素在多元化的世界里碰撞发出耀眼的艺术之光,音乐美学这一概念也因此而愈发丰满。本文透过音乐美学这一视角对采茶戏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具体探讨,在论述了音乐美学的相关内容后,又分别从艺术表演人才的缺失与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两个方面对采茶戏的艺术价值挖掘现状进行了阐析,并最后就音乐美学的概念对采茶戏艺术价值的挖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音乐美学;采茶戏;艺术价值;文化内涵
采茶戏是我们民间音乐艺术文化的精髓,其是在传统茶文化的导向作用下形成的,凝聚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采茶戏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曾一度在浩渺的文化之林中光彩照人。采茶戏的“三绝”——扇子花、矮子步与单水袖是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体现,其为民间音乐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多姿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采茶戏却因为其所寓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过于陈旧,不能与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相契合,而为人所遗忘漠视。殊不知,经典值得被铭记,传统是不容抛弃的。采茶戏必须以音乐美学思想内涵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对采茶戏的演唱形式与创作脚本进行改编,才能在广袤的音乐世界中大放异彩。
音乐是伴随人类社会文明而生的艺术文化,其对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优美的旋律、动听的调式以及清丽的歌声,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激昂,如一股清泉涤荡人心中的污秽,如一阵清风吹散人心底的哀愁,又如一缕阳光融化人心中的坚冰。而音乐作用的发挥正是音乐美学价值理念的体现。音乐美学是以音乐本质与其内在规律为基础而形成的,相较于一般美学而言,音乐美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音乐艺术的相关知识。而且,随着音乐美学的深入发展,其在音乐史学、音乐评论以及音乐理论上逐渐建立了科学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结构。人类音乐美学意识的萌发起源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音乐美学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其实,早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就产生了音乐美学这一概念。时至今日,音乐美学理论体系因社会的变化而愈益完善,并且渗透到了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广泛领域内。
1.1 音乐美学的表现形式
音乐美学是从浩瀚的音乐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其在众多音乐元素的影响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表现形式。大体上而言,音乐美学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喜剧美、悲剧美、崇高美、优美以及壮美五个方面。其中,喜剧美是音乐美学领域里独有的特色概念。在人类漫漫的历史长廊中,从奴隶时代到封建时期再到现代社会,这一路走来,人类所经受的苦痛是难以言喻的。但是,我们却炼就了苦中作乐本领。面对不堪的生活,我们能笑着淌过;面对沉重的现实,我们能乐观处之;面对深重的苦难,我们能积极走过。而这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音乐美学中通常会被夸张,进而通过超常的手法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喜剧效果。例如,《有位先生最会笑》将音乐与器乐之美结合,以拟人的手法使会笑的动物先生拟人化,进而让人在捧腹大笑中倍感振奋。悲剧美在音乐美学中一般是以矛盾与冲突的形式将悲剧元素阐释得淋漓尽致,大多是以悲壮的形式将悲哀无力之情呈现在大众眼前,然后在或哭或诉或沉或悲中引发大众的共鸣,并唤醒其内心深处的同情,音乐美学的悲剧美也得以被进一步深化。崇高美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美学,其是音乐美学的最高境界,在其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道德色彩的烙印。优美是音乐美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表现出平和、温柔与细腻的特点,其旋律流畅,节奏舒缓,结构均衡,甚至达到了诗意般的高度。壮美是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学表现形式,其以刚劲、豪放与粗犷为主,对于英雄气概的歌颂具有烘托作用。
1.2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
战国时期的《乐记》对于音乐美学的本质、价值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哲学的角度对音乐美学的定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析。然而,一直到近代,音乐美学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思想正式发展起来,其所涉及的领域不止音乐这一层面,甚至与美学、哲学、社会学也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美学是一门多重性的交叉学科体系。毫无疑问,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但是,其他的非音乐元素就完全不在其研究范畴之内了吗?毕竟,音乐是从现实的物质世界发展而来的,然后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提炼出美学思想,所以,非音乐的一切形式都不在音乐美学的研究范围内的说法并不科学。同时,音乐美学的研究是从美学这一视角为中心向外辐射扩散的。因此,既不能透过美学研究音乐美学,也不能透过音乐研究音乐美学,必须要从二者综合融入的角度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阐析。总而言之,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片面孤立的,其作为一种专业性的复合型学说理论,其所囊括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必须从联系的角度对其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统一概述,不能摈弃或忽视任何方面。
2.1 艺术表演人才的缺失
采茶戏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一支,其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采茶戏是从繁忙的茶事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文化,从茶谣到茶歌再到采茶戏,其是茶文化发展的巅峰之作,是茶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然而,跨越千年的采茶戏在今天却陷入了后继无人的窘境中,曾经风靡一时的采茶戏也以我们未曾发觉的方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话剧、电影、演唱会、音乐剧等琳琅满目的艺术形式充斥着大众的文化世界,人们流连于丰富多姿的文化长廊中,无暇鉴赏乡土气息浓厚的采茶戏。而拘泥于传统泥沼的采茶戏与观众的文化审美品位也大相径庭,凋零的采茶戏行业迫使采茶戏表演人员不得不改行另谋生路,进而导致从事采茶戏表演的人越来越少,采茶戏的创作人才也逐渐流失,愈发加剧了采茶戏的没落。据调查,在乡村以及一些边远地区偶尔会有采茶戏表演,但是,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采茶戏几乎绝迹。
2.2 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
采茶戏是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其是以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为原型而创作的,展现的是古代的风土人情与昔日的民风习俗。然而,采茶戏的调式“一唱三叹”中的副词大多夹杂着方言,韵律节奏也是按照传统音乐美学的构造进行编创的,因而采茶戏的地域化色彩极为浓厚,难以让新时期大众所接受认可。同时,采茶戏内容陈旧,反映的是旧有的劳动关系秩序,表达的主题思想与当前的文化主题不相符合。另外,采茶戏的题材虽然广泛,但是其人文主义气息并不突出,而且大多是以闹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不符合观众的文化审美需求。再者,采茶戏的戏词以客家话为主,而在唱白结合的声腔中,其更加晦涩难懂,口语化的词句,将采茶戏衬托得愈发空洞。所以,采茶戏的艺术价值也在粗俗的内容与浅薄的内涵中被消耗殆尽。
3.1 以音乐美学内容为契机,对采茶戏的艺术价值进行创新性融入
音乐美学是一门深邃的学说理论,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理论结构完善成熟,对于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而,濒临灭绝的采茶戏也可以利用音乐美学的相关元素对其艺术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使其于烈火中重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先,采茶戏的艺术价值可以根据音乐美学的相关内容,分别从哲学、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采茶戏的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构建。而后立足于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打造独树一帜的精品采茶戏曲目。从当前采茶戏的生存现状出发,结合观众的文化艺术审美品位,挣脱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束缚,融入现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精华,对采茶戏的内容与剧情进行重新编创。同时,政府也应该重视采茶戏的发展,以音乐美学为着手点,大力宣扬采茶戏的艺术价值,为其发展创造更多的舞台空间,为采茶戏新人的培养与采茶戏新戏的诞生提供便利,进而将采茶戏从地方推向全国,再推向世界。
3.2 着力宣扬文化的艺术魅力,建立科学的艺术表演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音乐艺术的音乐美学所释放的艺术之光异常灿烂,其包孕的文化思想内涵也极为深刻。所以,没落的采茶戏应该从音乐美学中汲取艺术养分,从其沉淀的美学思想着手,对采茶戏的调式与旋律进行时代化改编,结合流行音乐的演绎手法,利用说唱、爵士、嘻哈的手法对采茶戏进行风格化定位。当然,透过音乐美学深挖采茶戏的艺术价值时,也应该着力培养专业的采茶戏艺术表演人才。一方面,率先从采茶戏的传承者着手,以优厚的待遇保证采茶戏传承者的物质生活,使其能高枕无忧地投入到采茶戏音乐美学艺术价值的挖掘中,从而促进采茶戏向音乐化与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以采茶戏的发展困境为切入点,着力建立科学的艺术表演人才培养体系,以音乐美学的特点为突破口,将采茶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使学生们能在地方风情浓厚的采茶戏中感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与音乐美学价值,进而在无形中促进了采茶戏的传播与弘扬。
[1]王婷,徐灵.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J].农业考古, 2009(3):181-183.
[2]罗涛.采茶戏的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问题研究[J].大舞台,2012 (7):274-275.
[3]王舒妮.从艺术表现角度分析江西赣南的采茶戏[J].长江丛刊, 2015(34):52-53.
[4]陈文佩.从情感艺术视域下探索音乐美学的浪漫思想与深度特征[J].音乐时空,2016(1):95.
[5]王艳琳.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6(16):38-38.
赵 妍(1983-),女,河南新乡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