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少强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311)
茶语言文化初探
邹少强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311)
茶是中国从古至今特有的一种饮品,中国的茶叶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茶叶的传播中,它也将中国特有的饮茶文化在世界上传播。品茶的人对喝茶整个程序有着很高的要求,从对茶叶的种类,到沏茶的方式,甚至是茶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包含着我国传承的茶文化,在与茶交流的同时,便能够体会到很多我国独有的文化。
茶;文化;饮茶方式
提起茶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若要细问很多人只能含糊其辞,而不知茶的真谛。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早就开始记录饮茶,现在也无从查起在哪个年代古人开始研究茶的。但是大概的时间历史确有记载,并且可以找到证据显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茶是从中国引进的,很多人也都认为茶是中国人首先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种茶技术以及饮茶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出。如今茶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当做饮品饮用,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饮用中,茶的韵味、茶的香气、茶的语言符号互相交流,实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互溶。这也就从物质上的交流上升到精神上的交流,使得茶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文化。
关于茶最早起源是唐代的诗人陆羽,他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文化中,很多农业、植物、药草等等的起源都会追溯到神农氏,茶也不例外。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神农在野外采药时,用锅烧水,此时正好有几片树叶落进锅里,等水开了,神农发现这烧好的水,色泽稍微发黄,喝了以后可以生津止渴,并且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这在记载上是关于茶的最早记录,也是茶时代的开始。
茶在最早的记录上,也并不是饮品,有的学者认为药品说最为成立。在《神农本草经》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慢慢演变成一种饮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茶学不再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而是和植物学逐步融合,在对茶的研究上也涉及到了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因素,在茶树原产地上研究者更是做了极为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论证,这样就充分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发源中心。在中国,茶树的大规模种植是在云南、贵州和四川这些地区,茶树也是当地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从植物学上分析去看,很多茶树在西南地区的集中,就证明了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发源区。茶树在当地发展中有着悠长的历史,茶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前进。因此,如果最是原始的茶树聚集在一起生长着,这可以说明这里是茶树的原产聚集地。在西南的云贵高原上有着大量的野生茶树,这些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古老的茶树极为的相似,也证明了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
关于茶在古书上的记载,最早是《尔雅》,茶又叫槚或苦茶,在当时茶还不是最为盛行的饮品,但是,品茶慢慢融进当时人们的生活里,并且体会茶色,茶香。在《金陵琐事》说:“凡茶叶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叶瘦小的显苦涩,而苦的则香。”《茶经》也说:“啜苦咽甘,茶也。”在喝茶时要讲究茶的饮用搭配,苦茶则苦,但在细品中能感受茶带来的香甜,喝茶就要咽,如果不重视喝茶的方式也会尝不到茶的味道。继而茶从单单只是一种饮品,慢慢的发展到一种人生的体会,或是文人骚客对生活的感悟。
水是茶的承载者,茶是水补充者,茶能让水变的超乎本身所拥有的价值。明代《茶疏》说:“水为茶母。”茶再好,也离不开水。好水沏好茶,好茶需好水。用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味道的,泉水甘甜、河水清澈、井水清冽。在古代,人们常说,最好的水冲中品的茶,泡出来的茶也会成好茶;如果是用只有中品的水来泡一包好茶,那么茶水也只是中等的了。“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茶汲取自然的精华,在用用水冲泡时就会散发出它独有的灵气,巧妙的自然之水便会把它变成幽香之水,可以让人们品尝到自然馈赠。由此可见,古人沏茶不仅是当做一种简单的饮品,而是从本质上重视茶的饮用材料和方式。想要找一包好茶,必须追溯到它的生长环境,大多数来自深山幽谷、或是在高山缭绕的云雾间,每日受雨露的滋润,远离尘埃飞扬的城市群。从古到今都有着这样的说法“深山幽水出名茶”、“山秀水美茶香”。好的茶叶是泡茶的基本要求,在采摘时也是有着特有的方法,采茶的最佳时间是清晨。不管是在采茶还是制茶的过程中,要是手上出汗,或是没有洗澡以及有什么皮肤疾病都会影响茶的质量,制茶中要求环境的清洁,器皿干净,才能造出好茶来。好茶品质清高、纯洁无瑕、一尘不染,“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语)。对好茶的追求就像对人品的追求,古人们都想采用最好的方式去追求茶的完美。随着饮茶风气的形成,在一些地方开始盛行茶铺、茶馆之类,但是这类的饮茶方式大多是为了过往行人歇脚解渴的去处。四五成群的行人路过茶馆之类的地方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信息的交流,这种的简单的交流方式也促进信息的传播。茶语言在这些人中不断地提炼、传播,在文人骚客前对饮成章,使得茶语言得以传承,逐步形成饮茶方式上专有的文化,茶文化。
饮茶的风气形成,便会促进饮茶文化的萌发,各种民间故事,民间传说都不断地与茶有了联系。比如说在安溪,那里盛产铁观音,有着很长的种茶历史,在唐朝时就有茶叶不断地从这里运出。安溪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天然优越的气候条件,温润的气候对茶树的生长非常有利,因为自然的优势,这里盛产的茶叶非常有名,比如本山、黄旦、大叶乌龙、梅占等。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可以说历史悠久,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造就茶文化提供了一个基础。
提到铁观音品种的由来,还得从明朝年间说起。相传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对茶很有研究,他每天早上和晚上泡三杯茶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没有间断过,由此可见此人非常的有诚心。有一天夜里做梦,魏饮梦见在山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打算采摘时,被屋外大风天气惊醒。第二天,天色湛蓝,魏在去山里砍柴的路上,果然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魏赶紧采下来一些树叶,并带回了家中,在经过精心制作之后,茶味甘醇鲜爽,饮用后使人精神振奋。魏认为这是所有茶中最好的品种,后来他干脆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种植。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铁观音名字就是这样的传开了,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后人毫不夸张地说,铁观音泡七次还有茶香。
在茶文化的传承上,大红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当地流传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种茗茶的喜爱。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可以说品质非常优异。在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人们茶说这每座山都有不同种类的茶树,这大红袍、肉桂、名枞、奇种是属于岩茶系列,但是大红袍又是五大名枞之首,又单归一个系列。关于大红袍美名的由来,就有很多种说法,相传古代有一位皇后生病,经过多少有名的太医医治仍然没有好转,于是皇帝便拍亲信到民间寻找民间秘方,这位亲信在途经一座深山时,途中遇一位老汉正在遭猛虎追击,这位亲信救下了这位老汉。并告诉老汉来此山的目的,为报答救命之恩,陪这位亲信直往武夷山,采下茶树叶子,回宫后,将采来的茶叶煮好之后给皇后喝下,皇后的病情日渐有所好转,几天之后,病竟然好了,皇帝大悦,下了两道圣旨:一道是赐大红袍一件,为茶树御寒。自此,武夷山的老百姓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
另外还有江南龙井茶的传说,也颇具神话色彩,清代的时候,乾隆皇帝有一次来到江南巡视,在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知道乾隆精通茶艺就端上当地的名茶,从品相上看那茶有赏心悦目,品尝过后甘醇爽口,乾隆便对此茶赞不绝口。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这是什么茶,哪里采摘,和尚说:此茶是小庙的独有的茶树上采摘的。乾隆对这个茶树就更加好奇了,是怎样的茶树能产这么好的茶叶呢,在和尚的带领下乾隆来到茶树前,看到那茶树前碧绿如墨,整整十八棵沿山形排列,树形长势强劲有力。此时乾隆龙心大悦。就命名此茶为龙井,山名狮峰。为了能够每日尝到这龙井的茶香,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从这些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茶的喜爱,不仅仅用故事将他们流传下来,还赋予他们各种神话色彩。这都在折射着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茶文化。在茶文化的传播中不论以何种语言形式传播,都和茶文化的形成息息相关,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是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茶是君子象征,古语“茶可修心”、“茶可清心”,在品茶时,人们就像再跟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智者在谈话,同时也对饮茶者有陶冶情操的作用。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茶除了是饮品外,还有一定药效。医学上认为,茶具有利尿、助消化、除内毒、解疲劳、防衰老等多种效果,因此又被人称为“万能药”,在民间茶作为药材使用更为普遍,有俗语曰“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所以茶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养生的一种必备佳品。
中国的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传播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时,中国的茶文化又换发出一种新的力量,形成新的饮茶文化。现如今,饮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在悠闲的时光里喝茶,在忙里偷闲喝点茶,不论何时,已经把深沉的中国文化附着在饮茶上,使得饮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这样人们在饮茶时,提高自己的修养,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1]包大明,任天飞.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兰台世界.2013(28).
[2]方梦之主编.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梁晓宇.中国茶文化的特征[J].乌蒙论坛.2014(02).
[4]包惠南,包昂编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2004.
邹少强(1982-),男,河北秦皇岛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