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笛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融合茶文化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缪笛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思政课亟待更新思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便被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主要从教师、课堂和学生三部分入手。教师树立文化传承意识、更新教学思路;课堂则开辟专题研究、开拓第二课堂;学生要树立大思政观、养成饮茶习惯几个方面对思政课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宗旨,同时也宣传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思政;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思政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地改变。从在课堂上直抒胸臆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到现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思政课教学正在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中国的茶文化属于中国先进的传统文化,在数次历史变革中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当代中国独一无二的茶文化。因此,对于两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便存在极大的合作空间,将茶文化融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扩大了中国茶文化的张力,对二者影响巨大。
“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口头重要,实际上次要的地位,不能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1]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创新之路不仅是积极开拓教学内容的尝试之举,也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政课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其不断恶性循环,最后走到故步自封的死胡同。所以,必须以创新的思维重新进行思政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突破当前思政课的现实壁垒,寻找跨越。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塑造了民族性格和文化向度,因此,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其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将中国的茶引入其中,便可以到达宣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效果。较之英美等国茶文化的单一乏味,中国的茶文化可谓琳琅满目、推陈出新,显示出强大的文化感染力。所以,中国茶文化与思政课的结合属于天然的关联和内在的结合,对二者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教师、课堂和学生是构成正常教学的三大要素。所以在思政课与茶文化的结合上,教师应该起到率先垂范、敢为人先的表率作用,将茶文化充分地应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提升之中。
2.1 树立传承文化意识
作为思政课老师,首先要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尽管任课老师主要讲述的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追其根源,思政老师是教育的传承者。只有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才能自觉地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带到课堂之中,进而使同学在聆听中国的历史故事中增加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起爱国主义思想和文化自信。
2.2 更新思政教学思路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所以培养学生绝不是躲在教室闭门造车,需要动用现有资源和更新教学思路。当代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应该只是私塾先生似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应该顺势而为,选择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举出学生喜欢的案例,才能让学生们从内心真正地接受思政教学。所以,更新思政教学思路,便是扭转原来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将死板无趣的教学方式继承性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比如举例茶文化,现场沏茶、饮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茶文化。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到茶园观光旅游,不仅增长了见识,也能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大有裨益。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学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在将茶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时,课堂环节尤为重要。
3.1 开设专题研究
中国的茶普通人都很熟悉,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达不到有所研究的程度。因此,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专门研究茶文化,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凝聚力。在研究中,学生才会知道《诗经》中的茶诗,唐伯虎的茶画,赣南的采茶舞等等。这些中国独有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融合,有着极为典型的代表性。所以通过茶文化,可以作为切入口和突破点,引领思政课上的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认同感。
3.2 开拓第二课堂
中国存在很多茶园茶庄,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政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基地。在以往的认知中,唯有革命根据地和红色纪念地才能成为爱国主义基地。其实,只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地区都可以是爱国主义基地。中国的茶与西方世界的茶相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在中国的茶园中,赏美景,喝好茶,看采茶摘茶,学沏茶品茶,都能切实地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这是在课堂上单纯讲授课本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在思政课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的茶馆文化也开始日渐崛起。思政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茶馆中感受原滋原味的茶文化,从吆喝声中理解中国茶文化的本质和精髓。这种将茶园和茶馆与思政课相结合的策略,是一种创新之举,能够极大程度地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由于茶文化出现在第二课堂,便极大地宣传了中国的茶文化,因此,对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无论是教师的身先士卒,还是课堂的创新思维,其根本落脚地还是学生。只有学生愿意学习中国茶文化,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将思政课与茶文化的结合,使得二者合作的优势落到实处。
4.1 树立大思政观念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3]因此,茶文化足以作为思政课的教学素材进入其中。学生应该树立大思政观念,而不是只有课本上学习的知识才是思政课所要求的掌握的内容。应该让学生明确思政课的宗旨和任务,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课本,那思政课开设的意义便消失殆尽。所以不论是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还是竹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都是让中国人足以在世界范围内值得骄傲的文化形式。只有树立这样的思想觉悟,才能切实地推动茶文化的实施和落实,才能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
4.2 培养饮茶的习惯
对于茶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研读、品味,而应该躬身亲自尝试。中国的茶门类众多,味道也各具特色。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相关茶叶进行品尝,进而真正喜爱茶文化。这种融入生活的思政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不论课上课下,堂里堂外,都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因为喜爱茶文化而崇尚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将思政课的目标和宗旨内化在生活中,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1]周德荣.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9):2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3]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4.
缪 笛(1980-),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