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休闲体育的关联性探索
杨丽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休闲体育不但以健身与养身效果明显、成本低廉著称,而且不受年龄、性别、时间、季节、气候与场地等约束等优势,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我国国民体育之首选项目,并在增进国民身心健康、丰富其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探索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休闲体育的关联性,就休闲体育中如何更好地发扬茶文化,充分挖掘茶文化的健康潜能,提出了较有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休闲体育;茶文化;关联性;传统文化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君子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的道德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期望建立的人人都遵守的理想社会规约。茶文化中蕴含着十分卓越的为人处世智慧,直到今天还在引导国民积极向善塑造理想人格。茶文化是关于人和人的修养的文化,交给国民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学问,并教育国民怎样由内而外修身养性最后身体力行付诸实践。茶文化这套修养的功夫,与逐渐显露弊端的西方体育思想存在的诸多互补之处,刚好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弥补休闲体育中的许多不足。
1.1 重视民族文化环境的建设
民族文化是指国家具特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环境,它以国民为教育对象,以民族为主要空间,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国民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塑造都是在民族文化环境中进行,并受到民族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加强民族文化环境的建设,有利于陶冶国民优秀的道德情操,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茶文化和传统文化都致力于营造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井然有序、健康和谐的民族文化环境,一方面可以陶冶国民的情操、启迪国民的心灵和智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茶文化交流离不开民族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我国文化视野中,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建设,努力改善德育教育的环境,发挥民族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国民进行茶文化交流,促使国民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1.2 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茶文化交流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特殊的教育过程,在实际的茶文化交流实践中对国民进行茶文化交流时,需要分析国民的个性特点,依靠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共同发挥作用,加强国民在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国民进行发散性思维,达到茶文化交流的预期目标,提高茶文化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根本上讲,文化交流的实效性是国家民族生命力的标志和体现。”有研究发现,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知道,解决在茶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国民,帮助他们解决疑虑和困惑,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公民的政治倾向和生活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所以通过比较可知,茶文化和传统文化都重视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国民的文化交流。
1.3 注重家庭、国家和社会三方面的协调配合
对于我国来说,家庭、国家和社会是进行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共同承担着对国民进行茶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责任。家庭的茶文化交流具有先导性和感染性、国家的茶文化交流具有统一性和系统性、社会的茶文化交流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协调配合家庭、国家和社会三方面的茶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交流内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理念相容、紧密相连,利于实现茶文化交流内容和方法之间的互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形成目标一致、方向一致、相互协调的最大教育合力。中国规定了茶文化交流的实施途径,即国家的教育者通过开设的茶文化交流课程向国民系统讲授茶文化交流知识,家庭和社会必须与国家形成合力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国民塑造合格的思想政治品质。
2.1 茶文化饱含丰富的东方文明信息
在面对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陈旧的“东西”遭到无情碾压的今天,传统的文明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茶文化却能“迎着凛冽的寒风”越发显得“光彩夺目”,最终与休闲体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其原因在于与茶文化结合后,休闲体育的练习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其不受任何时间、场地、季节、气候和年龄、性别的限制,适合各类人群,因而备受世人的青睐。茶文化追求修身养性,而现在体育集健身、强身、防身和医疗保健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追求延年益寿,两者都是强调阴平阳和等是其“立身之本”,这一点正好符合当今我国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理念等等。
休闲体育有别于昔日传统体育,它虽然脱胎于我国传统竞技体育,但它却是中西方体育的“杂合体”,带有更多的文化符号和更高的辨识度。茶文化也正是如此,因而从内容、形式上两者的结合便于中西方人所接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我国传统的太极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论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合中华传统武术功法编撰而成,它是中华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碰撞而出来的杰作,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这一点与茶文化暗合,两者都是以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为立足点,因而能够赢得更多的参与者。
2.2 有利于国民修身思想与自律意识的内在统一
休闲体育在现实中的活动都是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即使在道德体制健全的情况下,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现代社会具有全球性、匿名性、开放性的特点,加上道德社会中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大学缺乏道德责任感,引起了大量不负责任的大学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助长了国民侥幸心理。茶文化思想注重修养自身,茶文化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所运用的是内省、自制、反思、慎独四种方式。这就强调教职工在休闲体育的过程中,提倡“三省吾独”,要求“内向用功”,将美好的品德由外而内升华成为人所具有的品德,从而完善自我。“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国民实际上有什么样的想法,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所以即使是仁人君子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规范自己。“慎其独”的含义就是,当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对待,不可胡作非为。在结合茶文化的休闲体育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培养是三者合而为一的,在教育过程中,他主张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并突出四者之间的关联性,接着确立好学、笃信、立志、躬行的培养方式,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所以,如果国民期望达到共享现代文明,规范道德社会秩序,就必须通过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只有国民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大学规范,才能不违反共同的道德社会的契约,才能建立体育社会的良好秩序。
2.3 有利于树立国民正确的义利观与利益冲突调节
在休闲体育中,自由使国民能够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也使国民失去约束而不顾别人的利益,大学当中的义与利的矛盾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体育学院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所概述的一样:“茶文化和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这是对中华茶文化精髓最好的解读与概括,同时也是茶文化得以“万古流芳”的秘诀。
茶文化学说的义利观要求国民“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茶文化也是儒家思想的延续,如孔孟提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警示之句,对义与利的两难之境做出取舍——虽然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物质带给我们的短暂的享受与美好德性带给世人的精神追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追求美好的德性惠泽的不止是一两个人,这种高尚的情操会带来更大的益处,这点与休闲体育追求的是一致的。
2.4 茶文化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为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健康效能,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本课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20所普通高校的教职员工参与茶文化健身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高校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基本与本省的全民健身运动主基调相同步,并在增进高校教职员工身心健康中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许多尖锐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缺乏统筹管理,教职工健身运动系自发组织;2)参与体育健身教职员工多为退休教职工,老龄老化现象明显;3)缺乏专业指导,训练方法极度简单;4)练习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5)茶文化理论知识贫乏,健身效果不明显等等。
同时,笔者结合自己对茶文化休闲体育的认识及自身从事休闲体育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即:1)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协会的作用,加大投入,强化管理;2)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在职教职员工投身到茶文化与休闲体育的应用中来;3)提高教职员工茶文化理论水平,提高茶文化体育健身效果;4)配备专业健身指导员,加强训练控制;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体育领域在职教职工的对茶文化思想的热情。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与中华民族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广泛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中医学等诸领域的精华,逐渐形成为今天集健身、修身养性及防病祛病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健康乃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全民健身纲要》乃新时期举国之国策,它是提升我国广大民众之身心健康,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必要保障。休闲体育与茶文化结合后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1]郝好雷.论茶文化在休闲体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12):56-58.
[2]宋韬,赵波.体育教学引入茶文化的思路创新[J].福建茶叶.2016(3): 277-278.
[3]闫雪锋.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体育教学改革策略[J].福建茶叶.2016(9):297-298.
[4]杨岭,朱德全.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休闲体育的文化品格追寻[J].教育研究.2014(10):69-70.
杨丽娜(198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