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茶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2017-02-03 23:21陈立民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儒家茶文化大学生

黄 涛,陈立民,王 鑫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 054035)

浅析儒家茶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黄 涛,陈立民,王 鑫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 054035)

儒家茶礼是儒家思想与茶文化结合的产物,对于人们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其中蕴藏的仁爱、宽容、敬重、诚信等观念更是成为一种“文化契约”融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成为日常生活人们交往的规范秩序,也成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儒家茶礼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其对现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指导大学生营造和谐、快乐的人际氛围,为其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儒家茶礼;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

儒家孔孟之道是国学之精粹,正因为有了儒学才有了后来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才有了以茶文化为载体的儒家茶礼。那么何为儒家茶礼呢?就是在茶事活动中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及进行礼法教育。儒家茶礼中蕴藏着仁爱、宽容、敬重、诚信等观念更是成为“文化契约”融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成为日常生活人们交往的规范秩序,也成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儒家茶礼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其对现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指导大学生营造和谐、快乐的人际氛围,为其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交往能力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之一,成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的衡量标准,无论在工作、生活中都可以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别人的照顾。但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交往动机的庸俗性、交往范围的封闭性、交往技巧的缺乏性、交往心理的不良性等突出问题。

交往动机的庸俗性是指受到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金钱和物质作为交往基础,作为他们择友标准,作为争夺名誉、奖学金以及各种荣誉的筹码、作为自己“广结善缘”的利器,通过请客吃饭送礼等等手段达到自己各种目的,这一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交往范围的封闭性,一方面,受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大学生几乎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或者以宿舍为团体进行交往,或者以本校学生为交往对象,这就导致人际交往范围的狭小;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之中,更是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交往技巧的缺乏性,一方面大学生对自我的性格特点与能力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不敢暴露自己;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他人的认知也存在问题,因此,在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沟通交流;交往心理的不良性,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性格敏感期,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承受力较差等这些特点导致其在交往中容易产生自卑、自恋、自大、嫉妒等不良心理。[1]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一定的社交圈,高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应该学习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对今后的工作、生活赢得良好的人缘,为自己创造轻松、愉悦的人际环境。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学习儒家茶礼的精神意蕴与行为表现方式,指导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儒家茶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2.1 儒家茶礼精神意蕴与表现方式

儒家思想体系中,“礼”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之礼,指讲礼法,以礼治国;二是社会生活之礼,用礼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在政治制度方面,“礼”与“法”是相交叉的;在社会生活上,礼与民风民俗互为表里。总体来讲,以礼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强调礼仪,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互相节制、有秩序。[2]茶,生发与天地草木之间,汲取自然之精华,赋予茶性高洁、平和、纯净、清新之品质,儒释思想将其“仁爱、敬意、诚信”等品质赋予种茶、制茶、烹茶、赏茶、闻茶、饮茶等过程与习惯中,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儒家茶文化,借茶事活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及进行礼法教育。唐朝的刘贞亮在《茶德》一书中所言:“以茶可雅志,以茶可修身”,言简意赅地道出茶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精神、文化修养,通过茶事活动人们可以在清寂之中抚平内心的烦恼、困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中国茶文化蕴藏深厚的礼仪文化,早在武王时期,社会上已经形成以“礼”为核心的等级制度,茶作为一种物品,很早就是贡品与祭祀之物,尤其在唐代之后,朝廷、社稷、宗庙之事都有一套茶仪茶礼,到了宋代茶礼文化从宫廷延伸至民间,形成各自的礼仪制度,如寺院有茶宴,待人接客的茶礼,民间婚丧嫁娶的茶礼等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茶事已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礼节活动,但无论是那一种茶礼都体现出儒家礼仁思想与平和入世的价值观。儒家茶文化有“化民成俗之效”,儒家茶礼把握茶的廉俭、朴素、平和、高洁的自然品质,体现平民百姓生活的特色文化,大体体现在两个方面:茶是一种礼节,形成“客来敬茶”、“无茶不成礼”的习俗,;其次,敬茶有序,先敬谁后敬谁,必按长幼尊卑顺序,这也是儒家倡导的主诚、主敬君子之行一种体现。

以礼达仁,何为仁也,《说文解字》所言:“仁,亲也,从人从二,”也就是至少两个人之间相亲、相敬,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孔子进而丰富儒家礼仁的思想,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礼”、“克己复礼为仁”主张贯穿茶文化之中,成为后世茶学者们丰富茶文化的思想基础。两晋时期就已经提出“以茶养廉”的主张来抵制社会奢靡之风,茶圣陆羽也曾概括道“茶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唐代刘贞亮更多全面总结出茶提升人们道德品质的作用,“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等等,这些都是儒家思想对茶文化的最大贡献。儒家茶礼将茶叶“洁性不可污”的品性上升为“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层面,强调以茶来修身养德,并以此形成民俗中的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指导、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等,将人品与茶品相结合,使人的心灵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3]

以“和”为用,“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概括出儒家“礼”的根本内核——“贵和”即崇尚、注重和追求和谐,进而决定了“礼”的社会功用,那就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范畴,同时也是美学境界。[4]茶之品性高贵醇厚,茶人、茶事中蕴藏着纯洁平和之品质,茶文化更是处处体现“和”的思想。因此,儒家文人茶文化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和”一方面体现出茶之本性,另一方面蕴藏着自然与人高度的和谐统一。饮茶代表儒家文化理想,通过饮茶、茶事活动营造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并通过茶来使自己清醒、冷静,更多地思考自己,审视他人与社会,进而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进友谊。

本节从以茶示礼、以礼达仁、以“和”为用三个方面阐释了儒家茶礼的表现方式、主要内容与精神意蕴,下文将分析儒家茶礼对当代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

2.2 儒家茶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际能力

2.2.1 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

儒家强调“崇德尚礼”,推崇礼仪道德,这里的“礼”就是礼节、礼貌的文明观念,荀子所言“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若缺失“礼”,其便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与用户,甚至无法立足社会,一个国家没有“礼”,也无法使子民臣民,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因此,儒家构建了“仁、义、礼、智、信”思想体系,提倡德治、人治、礼治,即“崇德尚礼”强调道德感化。[5]儒家茶礼吸收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在茶事活动中,通过饮茶风俗习俗、行为方式等培养饮茶人的道德修养,劝导人们要有宽容、仁慈、奉献、勤劳、诚信、平和等品质与观念,这些都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文化契约,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代大学生急需加强这些品质的培养,在饮茶之中,可以更多进行自我反省,认识自己,更多地审视别人,加强理解,也在饮茶之中感悟、体会、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塑造谦和的良好心态,抵制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影响,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法则,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2.2.2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准则

儒家茶礼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文化契约”,用以指导人际交往与建设规范、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在人际传播中,这种传统的非语言符号的契约性信息如同我们的母语一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思维,支配着我们在人际交往时的说话方式、语调、内容、声调、节奏。因此,儒家茶礼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日常人际交往行为中。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茶礼中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代社会消解,尤其对于利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易于导致其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儒家茶礼中“以茶示礼”、“以礼达仁”、“‘和’为用”等内容包含了待客之道、客来敬茶,恭敬谦让,是人际交往活动中热诚相待的基本礼节,是发自心底的尊重、理解。

3 结语

儒家茶礼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虽然其中各种礼节繁复,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习惯,但其中蕴藏丰富的精神意蕴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儒家茶礼,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而指导自己的人际交往。

[1]宋井林.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刘吉祥,黄政,晏昭洪等.浅析茶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功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B08):88-90.

[3]方雯岚.从精神到形式——儒家茶礼创作 [J].农业考古,2008(5): 44-47.

[4]崔大华.儒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董先明,熊愫.儒家经典《诗经》中茶礼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J].语文建设,2015(9X):87-88.

黄 涛(1983-),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立民(1982-),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 鑫(1982-),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儒家茶文化大学生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