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涓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河南驻马店 463000)
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王文涓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河南驻马店 463000)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两千来年对茶的饮用中,中国茶人创造出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英国也是一个茶文化大国,尽管其饮茶的历史不过四百多年,但是在英国王室的示范作用以及工业革命的直接作用下,茶文化作为一种国民文化迅速在英国普及,最终形成了以英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西方茶文化。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各自民族的语言教学之中。对我国的大学生而言,认识和了解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能够更好地去感受中西之间不同的语言特点、交流方式以及风土人情等。本文就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说起,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意义试论一二。
英语教学;文化差异;中西茶文化;大学生
将文化教学融合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领略到西方国家的语言特点、社会风貌等。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以英国茶文化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其不单包含了西方英语国家的国民性格、风土人情、社会礼仪等内容,更是在与语言的融合中,对英语的语言风格和词汇表达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能够促使学生增进对西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进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原始社会中国人就发现了茶的价值,现存的古书中记载,神农氏曾经日尝百草,遇到多种毒草,后来“得荼而解之”。到了两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随着清谈之风的兴起,茶清净幽雅的自然特性被当时的文人高度推崇,茶文化也就此开始形成,后来又进一步融合了儒家、道教、佛教等哲学思想,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而一千多年后,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各种商品开始互相流通,其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最受西方人的喜爱。尤其是其中的茶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去热解腥的特点,深受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的欢迎,进而以英国为主体,形成和发展出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西方茶文化。跟包含了“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禅茶一味”等哲学思想的中国茶文化不同,西方茶文化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差距,这其中既有东西方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更与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1.1 中西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历程上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的雏形大概产生于两汉之后,在结束三国战乱后,政治逐渐稳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一些不良风气也随之而来,在一些贵族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层开始注重享受,并攀比财富,甚至经常出现一些斗富的事情。在这种社会背景里,一些崇尚淡泊明志的官员和文人日益反感这种社会风气,主张要回归本真,并通过自己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向社会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他们回归本真的载体就是茶,因为茶所蕴含的清净、高雅以及廉洁的自然特性,与他们的追求和主张不谋而合。这便是中国茶文化的雏形,这种茶文化的基础属性也延续至今,影响着广大的中国饮茶者。后来,中国茶文化又与儒家、道家、佛教等精神思想相互融合,升华到了哲学的领域和层次,形成了“修身养性”等内涵丰富的价值理念,直接促使了中国茶道的产生。
西方人饮茶的历史要比中国人晚一千多年,直到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期,西方人才开始接触并饮用中国茶叶。以当时的大英帝国来举例,随着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奠定,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英国内,茶叶就是其中重要的商品之一。而在一开始,茶叶价格比较昂贵,一般群众是负担不起的,因此饮茶的风尚也基本局限于英国王室和贵族中。所以西方茶文化的根源其实是贵族茶文化,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贵族茶会和英国下午茶。后来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其海上运输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再加上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其茶叶进口能力大大提升,从此,茶叶开始普及到英国以及其它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之中。这也就让西方茶文化增添了几分平民色彩尤其是英国工人阶级色彩,与奢华、讲究的贵族茶文化相比,这种色彩的主基调是踏实、内敛、务实、严肃、体面。
1.2 中西茶文化在社会性上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充分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十分强大的社会功能。简单来讲,中国普通民众更多的是把茶当作一种社会交际工具,有朋友来做客,茶水必不可少;单位开一些茶话会,茶水不可或缺;外出就餐吃饭,服务员首先端来的是一壶茶水。反观西方茶文化,也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典型代表是英国的“下午茶”。其最早产生于英国的王室和贵族主妇中,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上层阶级之间交往沟通的重要载体。工业革命后,随着茶叶的普及,下午茶也随即流行到普通民众中间。与中国茶文化相比,西方的下午茶等茶会形式,是以茶为中心专门举行一些聚会,给与会者提供一个交际的平台,而中国茶文化则不然,其社交功能渗透到了生活当中,在家里、在饭店、在茶楼都可以随时随地用茶来与人交流沟通。这是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在交际性上的最大不同之处。
1.3 中西茶文化在饮茶形式和习惯上的差异
我国茶文化注重清廉和质朴,强调要内心平和而纯净,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茶人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绿茶,其颜色晶莹清澈,茶叶碧绿美观,味道清香四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追求十分契合。而西方茶文化主要以色深味重醇厚的红茶为主要饮用茶叶,因为一开始是将茶当作一种配合点心主食来饮用的饮料,因此还会在茶汤中加入牛奶以及糖块等佐料进行提味。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西方茶文化的目的性很强,会把饮茶当作一种工作之余缓解疲劳、享受生活的饮品,所以非常讲究口感的好坏,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加务虚,更加追求与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升华。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已有很长的年头了,它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教学实践看,近些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它还有很多缺陷和偏差。详细来看,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那种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层次,也就是学单词、发读音、听句子、会交流等,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与二三十年前相差无几。但是现在已经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东西方之间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来往非常密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这种落后而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必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到了必须要改革的地步。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今后要把更多精力放到培育和引导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去,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会读会听会写英语,更要让他们学会掌握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水平和技能。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文化教学内容,如此便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文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特点和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2.1 文化教学可以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任何语言上的教学,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一门语言,但其最高目的和层次,是让学生可以透过语言的外在,去了解到其所属的社会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环境。英语是西方社会的主流语言,也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它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一些文化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透过语言本身,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结构、风土人情、历史进程、文化内涵有更加全面而准确的认知。在对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学生会在有意无意间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建立起一种更加理智、全面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文化教学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也大有裨益
这一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认知和运用上。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词汇,词汇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描述,对现象进行定义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一个词汇的含义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语言中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义,可以说词汇的背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缩影。举例来说,英语中有一句关于茶的俚语,叫做“all the tea in china”,如果我们只从字面上看,它是“中国所有茶叶”的意思,其实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以前,英国人对这句话也没有别的含义,但是随着中国茶叶的流行,其昂贵的价格和高贵的地位,就使得这句话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单指“中国所有的茶叶”了,而是变成“富可敌国”的意思。再来对中西语言词汇的差异进行对比,在汉语中,秋冬代表着万物萧条,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代作家,常常会用秋冬来表达一种深沉而寂寥的意境,如“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人比黄花瘦”等诗句。但是在英语文化中,秋天和冬天则代表了希望,因为一方面它是收获的季节,象征了成就和果实,另外一方面秋冬还是春天的“排头兵”,正如那句著名的西方谚语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由是言之,倘若没有文化教学的介入,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只能停留在对词汇本身含义的认知上,不会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1 要进行词汇和俚语方面的文化教学
无论是中国茶文化还是西方茶文化,都是建立在茶叶及其周边相关事物的基础之上,但因为迥异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即便是同一个事物或是某一个概念,中西语言在其定义或是表达上有着很多的差别。举例来看,英语中的“black tea”,如果只是从字面上来翻译,那便是黑茶的意思,但其实不对,英语中的“black tea”指的是中国的红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英国人饮茶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其喜欢在红茶中加入一些作料,因此会让红茶的颜色更加深重。类似于这样的词汇差异不胜枚举,都跟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息息相关,需要大学老师去归纳和提炼。同时,在英语中还有大量与茶有关的俚语,这些俚语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因为它们是中国茶叶与西方社会相互交融的结果,研究这些俚语有助于我们增加对西方社会变迁和历史进程以及国民性格的深层次认知。比如说,英语俚语“a cup of tea”,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一杯茶”,似乎仅此而已。但是在英语社会里,当一个人说出这句俚语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他并没有在说茶,而是在描述一件事情很简单很容易,这句俚语的引申义是“小事一桩”,或是我们常说的“小菜一碟”。像这样的俚语还有很多,这些词汇或是俚语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中西茶文化这个载体,向学生们多讲解一些类似的词汇和俚语,从而让大学生更加了解西方人的说话方式和思维习惯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3.2 要深入发掘中西文学作品中关于茶文化的文化教学
从中国和西方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中,我们都能看到茶和茶文化的影子,但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茶在中西文学作品中也有着不同的形象和含义。我国的文学家喜欢借用茶的自然属性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的一些诗词中,茶的形象经常会被升华,变成一种象征着归隐、自然、自由、不屈、浪漫、高雅的艺术形象,并以此表达作者的性情和内心。同时,在我国的一些古典小说中,茶更是被作者当作一种推动故事发展或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道具。我们以曹雪芹先生的著作《红楼梦》为例,洋洋一部巨作,共有100多个情节中描写到了茶。曹雪芹通过茶来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个鲜活而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譬如说只钟爱老君茶的贾母、唯龙井茶不喝的林妹妹等,作者把茶的特性和人物的性格充分结合起来,寥寥数语,便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人物的真实形象。而西方文学则不同,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西方文学中,茶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社会财富来呈现,如同中国文学中的黄金玉器等。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文学中,随着茶叶的普及,茶的形象也变得更加亲民,常常被用于描写西方普通家庭的生活。如《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经常去描写英国普通人民的下午茶生活。由是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相关老师就要总结和整理中西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章节,并将其提炼和分类,在课堂上用诗歌朗诵、多媒体播放等灵活的形式,让大学生看到另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和英语文化世界,这必定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人格修养。
[1]李燕,吴玉伦.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146-147.
[2]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3]李丽.浅析中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45-47.
[4]陈玉玲.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的互动关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2):47-48.
王文涓(1981-),女,河南新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